中国风

【城市百科】广州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001.jpg

广州(Guangzhou),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广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11个区,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0平方千米 。2020年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8676605人 。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珠江下游、濒临南海,是中国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

广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从公元三世纪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也是世界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广州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每年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 。2017年,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居第二位;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居第三位。2018年,广州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第一位,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居中国第三位 。截至2019年,广州在校大学生总数达113.96万人,在校大学生总量居全国第一。

2020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19.11亿元。

历史沿革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北部,濒临南海,为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 广州又称“羊城”、“穗城”。相传古代有五位仙人,骑五色羊,各携带一串谷穗降临此处,仙人把谷穗赠给居民,祝福此地五谷丰登、永无饥荒。后仙人飘然而去,留下五羊化为石头。因此,后人又称广州为“羊城”、“五羊城”、“仙城”、“穗城”。广州由秦汉起至明清2000多年间,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到唐朝时,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称为“广州通海夷道”,其航程从广州起,经南海、印度洋,直驶巴士拉港,到达东非赤道以南海岸,这是16世纪以前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到唐宋时期,广州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东方大港,并首设全国第一个管理外贸事务的机构——市舶使;明清时期,广州更是特殊开放的口岸,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曾是全国惟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广州、上海、宁波、福州、厦门五个通商口岸,广州一口通商的局面从此结束。 

秦朝,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在秦末汉初与唐末,广州曾经两次出现过割据的小国,秦末期为南越国,赵佗(秦的南海尉)自立为南越王,广州成为南越王都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11年)。唐代末期刘岩(又名刘龚)据广州称帝, 国号南汉(公元917年至971年)以广州作都城(当时称兴王府)。广州地区自秦代(公元前214年)定为南海郡开始,历代以来它的行政管辖地区,最小的范围也据有现广东省的中部与北部,最大的范围包括现广东、广西的大部地区。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广州地区设南海郡。 当时南海郡尉任嚣在现中山四路旧仓巷附近修建城廓,称为“任嚣城”,广州为郡治所在地。秦汉时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北至观坪石,东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积约14万平方千米,后赵佗续任南海郡尉。秦朝为了巩固在岭南的统治,从中原迁居五十万居民到岭南。秦末汉初时,赵佗自立为南越武帝,并把管辖范围扩展到雷洲半岛与广西、桂林地区,以及越南北部。

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平定了南越国后,把原赵佗割据地区划分为九郡(后缩为七郡),广州仍称南海郡,归属交趾部后称交州, 南海郡行政范围缩小。交州治所在地曾移至广西梧州,广州城曾一度较前衰落。东汉末年,广州属于吴国,公元216年吴国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治从梧州迁回广州,公元226年并将交州改为广州,广州之名由此开始。汉代广州地区行政范围面积约10.5万平方千米。

晋代,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但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比汉代有所缩小, 已将东部梅县、潮汕、惠阳等地区分出;晋代南海郡面积约4.6万平方千米,南、北朝与隋代,广州仍为州治,郡治所在,州郡范围略有变化。

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广州都督府行政界线南至宝安、中山,北至清远, 西至四会;怀集,面积约4.2万平方千米。唐末期刘岩在广州称帝, 号称南汉国,广州为兴王府,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

公元970年,宋平南汉后,废兴王府仍称为广州(以后一直沿用广州名称),广州为广南东路路治地(简称广东。广东省之称自此开始)。广州行政区域范围面积约4.3万平方千米。元、明、清各朝代,广州先后称广州路(元代),广州府(明、清时),均为省治地(元代广东省称广东道, 明代称广东布政司,清称广东省)。行政区域范围虽有变化,但不大,直到清代广州府行政区域面积约3.1万平方千米。

解放前, 国民党统治时,广州定为市,仍为省会所在地。广州市行政区域范围较前各历史时期大为缩少。 南至河南全岛与芳村,东至车陂,北至白灰场,面积为248平方千米。解放后,广州曾一度划为直辖市,1954年全国行政区域调整时改为省辖市。 由于生产与城市发展,广州行政区域经过多次扩展,现广州市辖区面积达7434.4平方千米。

2010年,举办了广州亚运会。2019年12月15日,荣登年度中国城市品牌前10强  。

2021年7月19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推进会上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在广州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2021年9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广州被列为超大城市。

行政区划

广州管辖的城市总面积7434.4平方千米 [209]  ,市本级统筹区即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南沙,简称“老七区”。东山、芳村、萝岗原为老七区之一,后因合并而撤销,南沙为新的老七区组成部分。老四区原指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但是区域调整之后,就采用老三区(老城区),指越秀、荔湾、海珠;新四区为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

地理环境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国的“南大门”,是广佛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广州位于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之间。市中心位于北纬23度06分32秒,东经113度15分53秒。

地形地貌

广州属于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有被称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

气候

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从化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全年平均气温20-22为摄氏度,是中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气温达28.7℃。最冷月为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9~16℃。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约为1720毫米。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7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月、11月、和3月气温适中,12至2月为阴凉的冬季。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

水文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2条,河宽5米以上的河流1368条,总长5597.36千米,河道密度达到0.75千米/平方千米,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广州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征,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大类、41科、82属、174种和变种,共500余个品种(其中荔枝有55个主要品种),是荔枝、龙眼、黄皮、乌(白)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蔬菜向以优质、多品种著称,有15类127种370多个品种。花卉包括鲜切花类、盆栽植物类、观赏苗木、食用与药用花卉、工业及其它用途花卉、草坪、种苗等七大类。传统品种和近年引进、开发利用的新品种3000多个。

矿藏资源

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7种,矿产地820处,其中大、中型矿床22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盐矿、芒硝、霞石正长岩、萤石、大理岩、矿泉水和热矿水等。辖区内能源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十分短缺,呈零星分布,规模较小,品位不稳定。

人口

2019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530.59万人,城镇化率为86.46%。年末户籍人口953.72万人,城镇化率为79.90%;全年户籍出生人口13.98万人,出生率14.86‰;死亡人口4.83万人,死亡率5.14‰;自然增长人口9.15万人,自然增长率9.72‰。户籍迁入人口21.05万人,迁出人口4.30万人,机械增长人口16.75万人。

《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2020年广州市常住人口数量达18676605人,占全省人口数量的14.82%,为全省首位。

少数民族

2015年,广州有少数民族人口71.8万人,分属55个少数民族。其中,户籍少数民族人口8.8万人,非户籍少数民族人口63万人。

华侨

广州市“毗邻港澳,华侨众多”,是全国最大的侨乡都市。2016年末,广州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和归侨、侨港澳眷属近400万人。

外籍人士

广州作为对外贸易的窗口,外籍人士众多,2013年,从广州各个口岸入境出境的外国人达到520.6万人次。截至2014年10月25日,在广州居住的外国人为11.8万人,其中亚洲人口为5.7万人,欧美人口3.6万人,非洲人口1.6万人。

经济

2020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19.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8.08亿元,增长9.8%;第二产业增加值6590.39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8140.64亿元,增长2.3%。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15:26.34:72.51。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7%和57.5%。2020年,八大新兴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6757.15亿元,比上年增长3.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7.0%。民营经济增加值10200.03亿元,增长2.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1.59亿元,增长1.4%;其中,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分别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的75.4%、24.6%。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53.04亿元,增长3.1%。其中,教育支出558.75亿元,增长6.7%;卫生健康支出300.84亿元,增长22.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7.79亿元,增长17.5%。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6%,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4.4%,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6%,其中,能源类下降7.0%,高技术类下降2.3%;轻工业下降0.1%,重工业下降0.8%;生产资料下降2.3%,生活资料上涨1.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4.8%,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10.3%,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1.6%,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下降2.1%,化工原料类下降4.8%。

第一产业

2020年,广州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1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6.5%;蔬菜种植面积150.9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0%;花卉种植面积24.49千公顷,增长9.1%;甘蔗种植面积4.51千公顷,减少16.7%;油料种植面积4.48千公顷,减少14.0%。全年粮食产量14.22万吨,增长7.8%;蔬菜产量403.64万吨,增长4.8%;花卉产值57.08亿元,增长17.7%;甘蔗产量55.31万吨,减少15.7%;油料产量1.28万吨,减少11.8%,园林水果产量79.25万吨,增长23.3%。全年肉类总产量11.21万吨,减少2.5%。其中,猪肉产量 3.10万吨,减少1.9%;禽肉产量8.02万吨,减少2.1%。全年水产品产量50.75万吨,增长9.1%。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2.52万吨,增长17.8 %;淡水产品产量38.23万吨,增长6.5%。

第二产业

2020年,广州全年工业增加值572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其中,国有企业增长17.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0.4%,股份制企业增长4.9%,股份合作制企业下降9.1%,集体企业下降13.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下降0.1%,重工业增长3.9%。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3%,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6.6%,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下降41.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6.9%,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14.9%,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5.1%。全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3.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51.4%。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3.8%,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长3.6%,石油化工制造业增长3.4%。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9.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24.3%,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长23.5%,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5.1%,先进轻纺制造业下降1.7%,新材料制造业增长5.2%,石油化工业下降0.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9.4%。全年规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2%,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6.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8.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9.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2%,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6.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853.24亿元,增长5.3%;实现利润总额1432.52亿元,增长6.5%。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1.7%;企业亏损面21.8%,上升8.0个百分点。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10.98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年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资质的所有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1639个,比上年增长24.5%。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957.07 亿元,增长12.3%。

第三产业

2020年,广州全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1801.21亿元,增长2.5%。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9392.62亿元,增长1.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下降22.1%,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3%,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4.0%。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533.70亿元,同比下降1.4%;利润总额1280.76亿元,同比下降18.0%。分行业看,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9.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9.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下降1.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下降32.5%。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303.65亿元,比上年下降5.8%。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63643.22万吨,增长1.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4360.73万吨,下降0.3%。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350.53万国际标准箱,增长1.2%。全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4376.81万人次,机场货邮行吞吐量200.20万吨,分别下降40.4%和21.4%。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109.54亿元,增长6.5%。其中,邮政业务收入745.43亿元,增长8.6%;电信业务收入364.11亿元,增长2.3%。快递业务量76.16亿件,同比增长20.0%;快递业务收入694.07亿元,增长9.2%。全年城市接待过夜旅游人数4182.5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8.2%。其中,入境旅游者209.73万人次,下降76.7%;境内旅游者3972.86万人次,下降32.4%。在入境旅游人数中,外国人46.99万人次,下降86.4%;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62.74万人次,下降70.6%。旅游业总收入2679.07亿元,下降39.9%。旅游外汇收入14.59亿美元,下降77.7%。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国有经济投资增长16.3%;民间投资增长9.4%;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下降6.9%。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3.4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下降1.1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11.8%。工业投资下降0.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7%。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0.8%。房地产开发业完成投资3293.9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商品住宅开发投资2155.21亿元,增长3.3%。其中,90平方米及以下住宅完成投资604.38亿元,增长3.4%;90-144平方米住宅完成投资1302.63亿元,下降1.5%;144平方米以上住宅完成投资248.19亿元,增长37.7%。办公楼完成投资405.88亿元,增长23.8%;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235.42亿元,下降20.9%。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3.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下降1.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下降21.6%。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和个体户销售商品分类中,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40.1%,汽车类零售额下降3.4%,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8.1%,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3.1%,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13.0%,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8.6%。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2.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0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0%。全年商品进出口总值9530.06亿元,比上年下降4.8%。其中,商品出口总值5427.67亿元,增长3.2%;商品进口总值4102.39亿元,下降13.6%。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325.28亿元,比上年增加805.13亿元。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695个,比上年下降21.8%。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金额1545.39亿元,下降40.4%。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3.72亿元,增长7.5%。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7798.81亿元,比年初增加8667.61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5615.47亿元,增加8913.72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4387.64亿元,增加7284.33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3535.39亿元,增加7379.61亿元。年末全市共有境内上市公司117家,比上年末增长9.4%,市价总值19902.1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9%。各类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1975.65亿元,同比下降65.5%,其中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9家,共计筹资人民币62.99亿元。全市共有证券公司4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4.13亿元,净利润81.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8%和36.4%。证券分支机构350家,股票账户数1981.18万户,代理股票交易额118238.58亿元,同比增长55.1%。期货公司7家,全年代理期货交易量8.90亿手,同比增长58.7%,代理期货交易额62.19万亿元,同比增长34.9%;营业收入18.39亿元,同比增长26.6%;净利润4.83亿元,同比增长77.7%。年末全市拥有保险法人机构5家,市场主体106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495.62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38.63亿元,同比下降1.5%;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850.77亿元,同比增长4.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06.22亿元,同比增长14.8%。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454.86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224.02亿元,同比增长29.9%;寿险业务赔付支出119.51亿元,同比下降9.0%;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赔付支出111.33亿元,同比增长90.0%。


【责任编辑:李文文】

第17522天:“老兵”的稻田

苏北的水稻陆续开镰。盼了好些日子的“老家”新米,就要到了。一直牵挂着这块稻田,想着能够一起做点什么,为更多人的饭碗,也为食品更放心、更绿色,价格也更实惠、亲民。2018年夏天,我们还组织了一次赴江苏黄桥的生态参访,受到王传瑞的热情接待。那时候,他经营的瑞鑫家庭农场刚刚起步,如今一晃已经七八年过去了,王传瑞还守着这块土地,做他认为自己能做也想尽力做好的事情。这些年,为寻找更放心的食

绥芬河:国庆前夕“中国红”遍山城 浓浓氛围迎华诞

在市区大街小巷国旗高悬、装扮一新,浓厚的节日氛围扑面而来,处处传递着对新中国成立76周年华诞的热切期盼。据介绍,为让节日氛围提前升温,绥芬河市城管局及相关部门早在9月中旬便启动国庆环境布置工作。工作人员聚焦市中心主干道、商业核心区、公园广场及边

鞍山文化活动家朱悦侨履新香港国际音乐节沪辽赛区 推动“新国风音乐”融合创新

从鞍山旗袍文化推广者到国际文化交流使者,朱悦侨以多元身份深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近日,朱悦侨再获“第十二届香港国际音乐节2025华明奖创新流行音乐大赛上海市及辽宁省赛区负责人”聘任,将通过打造“新国风音乐”赛道,探索音乐、时尚与文化经贸的跨界融合,助力沪辽港三地文化资源互通与产业协同发展。

克山县"三亮领航"多维践行雷锋精神 专项行动构筑新时代文明坐标

通过文化浸润、健康守护、精神传承、惠民服务四大专项行动,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该县以系统化、专业化志愿服务体系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落实,全面激活县域精神文明建设新动能。【书香护苗行动】多维阅读空间培育时代新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文旅系统打造"书香克山"样板

“机遇中国·魅力德州”主题感知体验活动走进德州市德城区

跑驴、秧歌、剪纸、绘制红绿彩……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升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3月1日,来自德州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12名外国留学生走进德州市德城区,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造非遗体验之旅”。留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德州特色手造非遗项目,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在德城区新湖街道顺城社区“黄河大集暨非遗进校园”活动现场,留学生们被

鞍山:留学生游千山、吃元宵、猜灯谜乐享中国节

活动由鞍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主办,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合局(市政府外办)、千山风景区管委会、辽宁千山旅游集团和鞍山师范学院等共同承办。活动期间,鞍山师范学院6名来自波兰、白俄罗斯、土耳其、贝宁、日本等国的留学生与外籍教师,先后走进高新区汪

绥芬河:元宵佳节文化娱乐活动多姿多彩

元宵佳节,地处中俄口岸城市绥芬河以猜灯谜、品汤圆、制花灯等多种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让传统佳节焕发新时代温情。民俗传承添年味 灯谜楹联映春韶 绥芬河市图书馆联合新华社区开展的"灯火映元宵 迷境藏春韶"活动率先拉开节日序幕。千盏红灯笼与新春楹联交相辉映,百余条涵盖文史知识的灯谜吸引市民驻足。他们中间,有祖孙三代携手解谜、也有青年学子组团攻关的场景处处可见,猜中者手捧生肖文创奖品笑

龙岩高速:五福迎春运 温情暖归途

福是什么,是在外游子路上再堵也要回家的期盼。对于福建高速人来说,保畅是福、微笑是福、安全是福、敬业是福、暖心是福。春运伊始,来看高速人如何“花式”送福。送您一张保畅“福”联合高速交警、高速行政执法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进行易堵路段桌面推演、部署关口前移等工作,以“一路多方”切实维护高速的安全畅通。送您一张微笑“福”当一个人微笑时,世界便会爱上

俄罗斯师生交流团专程绥芬河沉浸式体验中国春节

我国传统节日新春佳节将至,来自俄罗斯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20余名师生组成的交流团,专程来到百年口岸绥芬河,切身体验一次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独特魅力。师生们第一站来到了绥芬河市市教育第一幼儿园,在这里,他们首先体会到,幼儿园里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俄罗斯师生们全身心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之中,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吸引俄罗斯师生

龙猪共舞 聚力振兴 - 写在中华龙猪节暨猪业品牌发展大会即将开幕之际

中华大地是文明的厚土。五千多年来,先祖们用勤劳与智慧、用牺牲与坚韧创造了世界上最优雅高效的汉字、最为悠久深邃的中华文化,形成了最为完整独特的农耕文明和价值体系,有力地保证了华夏文脉永续、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固,成为打不败压不垮的东方巨龙。以生猪为首的畜牧业是与狩猎、种植并驾的三大最古老经济形态,是确保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支撑之一。居有其舍,舍下有猪方为家;在

约会哈尔滨冰雪暖世界 - 亚太主流媒体采风现场学“划龙舟”

来自巴基斯坦、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等亚太地区14个国家的20余家主流媒体代表,从“冰雪”“文化”“亚冬”“科技”“民生”五个维度,报道并展示哈尔滨多元城市形象、丰富冰雪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助力明年2月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举办。来自亚太主流媒体纷纷打卡哈尔滨松花江畔采冰节现场往届冰上龙舟赛现

乡村教师李平:助力“村里的孩儿”逐梦飞翔

李平成为一名共青团干部,并策划发起了“蒲公英计划”,号召更多的有爱心、有热情的青年朋友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成为孩子们身边的点点星光,照亮未来,助梦飞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