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碳中和主题学园”在广州越秀公园落成


 图片1.png

中经联播大湾区讯(赵青  赵国权)在广州的越秀公园内,一座以碳中和为主题的学园悄然落成,成为大湾区首个碳中和主题教育基地,同时也是独具岭南特色文化的绿色示范升级项目。背靠青山,头顶蓝天,鸟语花香,游人如织,这番景象很难让人想象这里曾是“园林垃圾处理厂”。如今,通过升级改造让它变为“神奇工厂”,不仅实现了物尽其用,成为了周边社区居民又一休闲打卡热点,而且重塑了固体废物处理产业的形象,颠覆了公众对传统垃圾处理厂的认知,成为一股引领城市绿色时尚的新生力量。

这是广州在国内首创“双碳主题公园+循环经济综合体”新模式的生动案例,在对越秀公园绿化园林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置的基础上,以低碳环保为主题,打破传统宣传教育方式,采用线上VR体验以及线下实体互动进行科普教育,打造集现代园林观、环保科普教育展厅、运动休闲娱乐、产业服务平台构建为一体的复合型环保主题公园。整个公园总占地面积约为7100多平方米,共分为三期,一期占地面积约为1400多平方米,目前已投入使用。

碳中和主题公园把生态、生产、生活融合起来,设有双碳介绍区、水处理示范区、现代农业区、垃圾分类及有机垃圾就地处置区、碳中和科普馆、双碳研学示范区、光伏等优秀减碳技术展示区,充分发挥“环保”、“科普”、“公园”等多项功能。不仅实现了园区自身的环境修复,而且促进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凭借科技创新和多元复合的功能定位,以及花径、栈道、艺术文创展示区等配套设施,碳中和主题公园完成了向环境友好型设施的转变,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尤其是其中的水循环处理系统,采用当前国内领先的纳米级新材料技术进行处理。污水经处理后变成达标的农业养殖及灌溉用水,达到中水回用废水净零排放的减碳目标。同时,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图片2.png

此外,绿化园林垃圾专用处理设备依托于国家科技部重点863计划研发的工艺及创新性的一体化技术,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浓缩生物菌种,整套系统具有运行成本低、处理时间短、功能集成度高、一次发酵出料成肥达标的特点,把公园内可处理的园林垃圾均变成为符合标准的优质有机肥。

碳中和公园不仅善于跨界整合资源,还善于与公众互动交流。城市公园不应该是城市中的绿色孤岛,而是与城市发展充分融合,不断延伸将整个城市纳入公园。登上栈道俯瞰整个园区,新凤仙、三角梅、大玫瑰、满天星、蓝雪花、向日葵、风车草、紫荆、木棉等几十种形态各异的花朵争相斗艳,所有建设材料均采用环保再生材料,用公园自身诉说着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概念。漫步其中,既感受到绿色环保的科普教育,又从美丽的花园中享受到艺术的优美。

在未来二、三期的规划中,这里还将有更多有趣的活动空间,向周边居民回馈更多民生实惠。建设碳颗粒广场、碳中和知识大讲堂、碳研究所、现代生态农业苗圃、未来城市模型、碳中和主题休闲轻食吧等,实现开放融合式的发展。依托越秀公园园内场景,结合减碳行为体系,通过不同互动装置、寻找碳吸收宝物等活动,将智慧科技和减碳行为科普充分地融为一体,量身打造碳足迹系统。通过将各个减碳行为进行虚拟量化,形成碳足迹打卡环节,让游客们感受环保的“量”到“质”变的过程,通过累积的点数可在双碳集市中兑换植物种子、主题文创周边。不仅让身心在“绿肺”中得到全面放松,还借助趣味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碳中和知识,进一步推动绿色生活、生产,打造新一代“网红公园打卡游线”。

 图片3.png

这座碳中和主题学园,正在成为绿色生活的新时尚,为我们城市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也是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的生动实践。通过最大限度发挥“公园+”的服务功能,广州碳中和公园必将成为助力区域经济“绿色转身”的重要载体,在公园的环境保护、科普教育、文化创意方面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李文文】

第17522天:“老兵”的稻田

苏北的水稻陆续开镰。盼了好些日子的“老家”新米,就要到了。一直牵挂着这块稻田,想着能够一起做点什么,为更多人的饭碗,也为食品更放心、更绿色,价格也更实惠、亲民。2018年夏天,我们还组织了一次赴江苏黄桥的生态参访,受到王传瑞的热情接待。那时候,他经营的瑞鑫家庭农场刚刚起步,如今一晃已经七八年过去了,王传瑞还守着这块土地,做他认为自己能做也想尽力做好的事情。这些年,为寻找更放心的食

绥芬河:国庆前夕“中国红”遍山城 浓浓氛围迎华诞

在市区大街小巷国旗高悬、装扮一新,浓厚的节日氛围扑面而来,处处传递着对新中国成立76周年华诞的热切期盼。据介绍,为让节日氛围提前升温,绥芬河市城管局及相关部门早在9月中旬便启动国庆环境布置工作。工作人员聚焦市中心主干道、商业核心区、公园广场及边

鞍山文化活动家朱悦侨履新香港国际音乐节沪辽赛区 推动“新国风音乐”融合创新

从鞍山旗袍文化推广者到国际文化交流使者,朱悦侨以多元身份深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近日,朱悦侨再获“第十二届香港国际音乐节2025华明奖创新流行音乐大赛上海市及辽宁省赛区负责人”聘任,将通过打造“新国风音乐”赛道,探索音乐、时尚与文化经贸的跨界融合,助力沪辽港三地文化资源互通与产业协同发展。

克山县"三亮领航"多维践行雷锋精神 专项行动构筑新时代文明坐标

通过文化浸润、健康守护、精神传承、惠民服务四大专项行动,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该县以系统化、专业化志愿服务体系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落实,全面激活县域精神文明建设新动能。【书香护苗行动】多维阅读空间培育时代新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文旅系统打造"书香克山"样板

“机遇中国·魅力德州”主题感知体验活动走进德州市德城区

跑驴、秧歌、剪纸、绘制红绿彩……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升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3月1日,来自德州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12名外国留学生走进德州市德城区,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造非遗体验之旅”。留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德州特色手造非遗项目,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在德城区新湖街道顺城社区“黄河大集暨非遗进校园”活动现场,留学生们被

鞍山:留学生游千山、吃元宵、猜灯谜乐享中国节

活动由鞍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主办,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合局(市政府外办)、千山风景区管委会、辽宁千山旅游集团和鞍山师范学院等共同承办。活动期间,鞍山师范学院6名来自波兰、白俄罗斯、土耳其、贝宁、日本等国的留学生与外籍教师,先后走进高新区汪

绥芬河:元宵佳节文化娱乐活动多姿多彩

元宵佳节,地处中俄口岸城市绥芬河以猜灯谜、品汤圆、制花灯等多种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让传统佳节焕发新时代温情。民俗传承添年味 灯谜楹联映春韶 绥芬河市图书馆联合新华社区开展的"灯火映元宵 迷境藏春韶"活动率先拉开节日序幕。千盏红灯笼与新春楹联交相辉映,百余条涵盖文史知识的灯谜吸引市民驻足。他们中间,有祖孙三代携手解谜、也有青年学子组团攻关的场景处处可见,猜中者手捧生肖文创奖品笑

龙岩高速:五福迎春运 温情暖归途

福是什么,是在外游子路上再堵也要回家的期盼。对于福建高速人来说,保畅是福、微笑是福、安全是福、敬业是福、暖心是福。春运伊始,来看高速人如何“花式”送福。送您一张保畅“福”联合高速交警、高速行政执法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进行易堵路段桌面推演、部署关口前移等工作,以“一路多方”切实维护高速的安全畅通。送您一张微笑“福”当一个人微笑时,世界便会爱上

俄罗斯师生交流团专程绥芬河沉浸式体验中国春节

我国传统节日新春佳节将至,来自俄罗斯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20余名师生组成的交流团,专程来到百年口岸绥芬河,切身体验一次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独特魅力。师生们第一站来到了绥芬河市市教育第一幼儿园,在这里,他们首先体会到,幼儿园里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俄罗斯师生们全身心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之中,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吸引俄罗斯师生

龙猪共舞 聚力振兴 - 写在中华龙猪节暨猪业品牌发展大会即将开幕之际

中华大地是文明的厚土。五千多年来,先祖们用勤劳与智慧、用牺牲与坚韧创造了世界上最优雅高效的汉字、最为悠久深邃的中华文化,形成了最为完整独特的农耕文明和价值体系,有力地保证了华夏文脉永续、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固,成为打不败压不垮的东方巨龙。以生猪为首的畜牧业是与狩猎、种植并驾的三大最古老经济形态,是确保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支撑之一。居有其舍,舍下有猪方为家;在

约会哈尔滨冰雪暖世界 - 亚太主流媒体采风现场学“划龙舟”

来自巴基斯坦、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等亚太地区14个国家的20余家主流媒体代表,从“冰雪”“文化”“亚冬”“科技”“民生”五个维度,报道并展示哈尔滨多元城市形象、丰富冰雪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助力明年2月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举办。来自亚太主流媒体纷纷打卡哈尔滨松花江畔采冰节现场往届冰上龙舟赛现

乡村教师李平:助力“村里的孩儿”逐梦飞翔

李平成为一名共青团干部,并策划发起了“蒲公英计划”,号召更多的有爱心、有热情的青年朋友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成为孩子们身边的点点星光,照亮未来,助梦飞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