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绥芬河: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新理念 

中经联播讯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引育人才、留住人才、善用人才的举措与助力自贸区发展的政策叠加,使这座边贸城市生机勃勃,呈现超高“人”气。

微信图片_20230328110943.jpg

百年口岸绥芬河,是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的重要节点城市,英才兴贸、贸易兴城一直是这座城市发展的主旋律。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创新机制,按需布局。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绥芬河市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推动自贸区绥芬河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重点领域倾斜,支持引进高精尖人才。除对定向选调生、事业单位引进的硕士毕业生和“双一流”院校本科生一次性给予10万元和8万元购房补贴、每人每月发放700元和500元伙食补助外,对重点企业引进的硕士生、本科生同样给予700元和500元补贴待遇。同时,企业聘用的年薪30万元及以上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给予薪酬奖励最高10万元,用高“含金量”待遇提高人才吸引力。

微信图片_20230328110959.jpg

针对企业创新发展中遇到的人才瓶颈,绥芬河市还出台了《绥芬河市服务重点企业发展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暂行办法》,建立“政府给身份、企业给待遇”的人才共享机制,按照“统一引进、统一管理、企业点单、市管企用”的原则,帮助重点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打破体制机制屏障,引进人才在企业工作三年后,根据个人意愿可选择去留,畅通了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渠道。

微信图片_20230328110937.jpg

引才有诚意,育才有沃土。如今工作在绥芬河市工信委和城管局的唐佳欢和王子贺夫妇,分别毕业于江苏大学和黑龙江工程学院,他俩相识在绥芬河,相知相爱成为一家人,享受到了绥芬河市引进人才的购房补贴,在边城过着安居生活。

近两年,通过公务员招录、黑龙江省委选调生引进、招聘大学生到村任职、“雪城优才”招聘等引才载体,绥芬河市每年都常规引进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同时“金凤还巢”人才回归工程的实施,也打破了学历、资历、年龄、专业等条框限制,鼓励很多绥芬河籍人回乡发展,2021年一次性引进“金凤”人才100人。

微信图片_20230328110954.jpg

依托与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战略合作优势,组成引才小组,赴“高校直招”引才,为绥芬河片区引进146名经济贸易、城市规划、计算机、俄语等各种专业的人才。创建产教融合平台,与深圳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9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深入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成立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绥芬河对俄经贸学院,邀请东北林业大学帮助编制《绥芬河木业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企业快速发展。

101_副本.jpg

开展“返家乡·创青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到绥芬河市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围绕木材产业、集疏运体系等方面开展座谈和调查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

系统规划,完善服务。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优先安排,三年来发放伙食补助、安家费和购房补贴420万元。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按照拎包入住标准,建设人才公寓86套,为130名人才提供住房保障。举办“人才服务月”主题活动,开展青年交友联谊活动,持续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坚持系统谋划、重点突破,持续推进人才政策创新,形成了系统完善、务实管用、上下衔接的绥芬河片区人才政策体系。

微信图片_20230328110949.jpg

三年来,机关事业单位共引进人才472人,引进了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哈工程等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146名。通过持续引才,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现有机关事业单位40岁以下人员1230人,占机关事业编制总人数的34.05%,缓解了绥芬河片区人才短缺、梯队断档、人才队伍年龄偏大以及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不足的问题。引进近万名产业人才就业,形成了自贸片区与人才“互吸”效应。

微信图片_20230328111005.jpg

如今在绥芬河市机关、企业,能听到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口音。全国首家在综合保税区内投资建设的黑龙江辛巴赫精酿啤酒有限公司近年来招聘了150多人,其中动力车间负责人李学富,在超滤浓水回收方面技术改进曾获得黑龙江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竞赛三等奖”;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张平童,2022年被提拔为市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山西财经大学毕业的赵强被提拔为市经济责任审计中心主任……他们在绥芬河这片沃土上大展宏图,在口岸重镇实现人生价值。

微信图片_20230328111019.jpg

加快培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广泛储备创新后备人才,精心培育卓越制造人才,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实施人才培育专项,建设高端产业平台,绥芬河精准施策,让各路人才茁壮成长。(文/黄彬 姜丽丽  图/闫雪飞)



【责任编辑:刘莎莎】

第17522天:“老兵”的稻田

苏北的水稻陆续开镰。盼了好些日子的“老家”新米,就要到了。一直牵挂着这块稻田,想着能够一起做点什么,为更多人的饭碗,也为食品更放心、更绿色,价格也更实惠、亲民。2018年夏天,我们还组织了一次赴江苏黄桥的生态参访,受到王传瑞的热情接待。那时候,他经营的瑞鑫家庭农场刚刚起步,如今一晃已经七八年过去了,王传瑞还守着这块土地,做他认为自己能做也想尽力做好的事情。这些年,为寻找更放心的食

绥芬河:国庆前夕“中国红”遍山城 浓浓氛围迎华诞

在市区大街小巷国旗高悬、装扮一新,浓厚的节日氛围扑面而来,处处传递着对新中国成立76周年华诞的热切期盼。据介绍,为让节日氛围提前升温,绥芬河市城管局及相关部门早在9月中旬便启动国庆环境布置工作。工作人员聚焦市中心主干道、商业核心区、公园广场及边

鞍山文化活动家朱悦侨履新香港国际音乐节沪辽赛区 推动“新国风音乐”融合创新

从鞍山旗袍文化推广者到国际文化交流使者,朱悦侨以多元身份深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近日,朱悦侨再获“第十二届香港国际音乐节2025华明奖创新流行音乐大赛上海市及辽宁省赛区负责人”聘任,将通过打造“新国风音乐”赛道,探索音乐、时尚与文化经贸的跨界融合,助力沪辽港三地文化资源互通与产业协同发展。

克山县"三亮领航"多维践行雷锋精神 专项行动构筑新时代文明坐标

通过文化浸润、健康守护、精神传承、惠民服务四大专项行动,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该县以系统化、专业化志愿服务体系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落实,全面激活县域精神文明建设新动能。【书香护苗行动】多维阅读空间培育时代新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文旅系统打造"书香克山"样板

“机遇中国·魅力德州”主题感知体验活动走进德州市德城区

跑驴、秧歌、剪纸、绘制红绿彩……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升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3月1日,来自德州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12名外国留学生走进德州市德城区,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造非遗体验之旅”。留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德州特色手造非遗项目,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在德城区新湖街道顺城社区“黄河大集暨非遗进校园”活动现场,留学生们被

鞍山:留学生游千山、吃元宵、猜灯谜乐享中国节

活动由鞍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主办,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合局(市政府外办)、千山风景区管委会、辽宁千山旅游集团和鞍山师范学院等共同承办。活动期间,鞍山师范学院6名来自波兰、白俄罗斯、土耳其、贝宁、日本等国的留学生与外籍教师,先后走进高新区汪

绥芬河:元宵佳节文化娱乐活动多姿多彩

元宵佳节,地处中俄口岸城市绥芬河以猜灯谜、品汤圆、制花灯等多种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让传统佳节焕发新时代温情。民俗传承添年味 灯谜楹联映春韶 绥芬河市图书馆联合新华社区开展的"灯火映元宵 迷境藏春韶"活动率先拉开节日序幕。千盏红灯笼与新春楹联交相辉映,百余条涵盖文史知识的灯谜吸引市民驻足。他们中间,有祖孙三代携手解谜、也有青年学子组团攻关的场景处处可见,猜中者手捧生肖文创奖品笑

龙岩高速:五福迎春运 温情暖归途

福是什么,是在外游子路上再堵也要回家的期盼。对于福建高速人来说,保畅是福、微笑是福、安全是福、敬业是福、暖心是福。春运伊始,来看高速人如何“花式”送福。送您一张保畅“福”联合高速交警、高速行政执法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进行易堵路段桌面推演、部署关口前移等工作,以“一路多方”切实维护高速的安全畅通。送您一张微笑“福”当一个人微笑时,世界便会爱上

俄罗斯师生交流团专程绥芬河沉浸式体验中国春节

我国传统节日新春佳节将至,来自俄罗斯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20余名师生组成的交流团,专程来到百年口岸绥芬河,切身体验一次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独特魅力。师生们第一站来到了绥芬河市市教育第一幼儿园,在这里,他们首先体会到,幼儿园里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俄罗斯师生们全身心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之中,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吸引俄罗斯师生

龙猪共舞 聚力振兴 - 写在中华龙猪节暨猪业品牌发展大会即将开幕之际

中华大地是文明的厚土。五千多年来,先祖们用勤劳与智慧、用牺牲与坚韧创造了世界上最优雅高效的汉字、最为悠久深邃的中华文化,形成了最为完整独特的农耕文明和价值体系,有力地保证了华夏文脉永续、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固,成为打不败压不垮的东方巨龙。以生猪为首的畜牧业是与狩猎、种植并驾的三大最古老经济形态,是确保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支撑之一。居有其舍,舍下有猪方为家;在

约会哈尔滨冰雪暖世界 - 亚太主流媒体采风现场学“划龙舟”

来自巴基斯坦、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等亚太地区14个国家的20余家主流媒体代表,从“冰雪”“文化”“亚冬”“科技”“民生”五个维度,报道并展示哈尔滨多元城市形象、丰富冰雪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助力明年2月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举办。来自亚太主流媒体纷纷打卡哈尔滨松花江畔采冰节现场往届冰上龙舟赛现

乡村教师李平:助力“村里的孩儿”逐梦飞翔

李平成为一名共青团干部,并策划发起了“蒲公英计划”,号召更多的有爱心、有热情的青年朋友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成为孩子们身边的点点星光,照亮未来,助梦飞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