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张士龙)4月29日,辽宁“第十六届锦州古玩文化节”闭幕,本届古玩文化节展厅总占地面积为1.2万平方米,设置展位180个,6个专题展厅,室外搭建300个帐篷摊位、规划古玩地摊展销摊位2万个,收藏爱好者及来锦游客突破50万人次。第一次在室外参展的天津万宝斋博物馆玉器,刚刚亮相就震惊了参会的专家及游人,人们纷纷表示一睹“珍品”眼界大开。

据介绍,4月27日,第十六届锦州古玩文化节在锦州古玩城盛大开幕。著名文物专家宋北杉、张柏、宋建文,省文化和旅游厅及锦州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展会第一天,第一次在中国参加外展的天津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的展台前人山人海人流不息,万宝斋博物馆公司在展出的“玉猪龙”系列c形龙等艺术品引起阵阵轰动。众多对中国图腾龙文化喜爱的参观、参展人士纷纷来展台仔细观赏赞叹不已。专业人士参观后都说众多玉龙玉质好、神韵好、熟度好、味道足、沁入体、包浆好、氧化好。很多古玩爱好者纷纷赞叹这次的文化节含金量很高,看到这么多珍贵的玉器是大饱眼福的事。辽宁电视台还以万宝斋展台为背景,进行了专题报道。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原新闻发言人张柏对于万宝斋博物馆的玉器给予极高赞誉,他表示一名普通农业战线科技人员能用毕生的心血收藏连接人类历史、农耕历史等文化的藏品,而且还都是难见的“精品”,是中华儿女爱国的表现。
天津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馆长周树春介绍,自己用28年的心血,搜集了涵盖整个中国人类史的农用工具,包括万件以上新旧石器时代工具及礼器。这次带到锦州文化节的100多件玉器都是万宝斋博物馆公司的“精品”, 万宝斋龙文化艺术品将引领玉文化艺术品传播推广。玉质器物中有一件代表史前高等级农耕文明的玉耜,是目前国内第一件极为罕见的新石器时代古人开创耕种工具、敬仰工具的礼器,堪称是国宝,是史前玉器中的一件巨大型孤品。本次展品中的玉器,具有史前文化、农耕文化的特点,而收集的这些玉器工具、艺术饰品一系列器物都跟辽宁有关,都是以辽宁为中心,所以借着这次文化节把辽宁的文化又传播给全国。

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常务副会长、锦州古玩商会会长石庆华是锦州古玩文化节的创始人和主办者,他表示万宝斋博物馆的藏品在传承中国人类文化、农耕文化有不可替代作用。而且博物馆的藏品大多数来自辽宁的大凌河、小凌河女儿河流域,属于红山文化的核心区。还有很多藏品是海城小孤山地区的玉器,小孤山文化是全国新旧石器时代很完整的文化,经过考古发现,玉质器物独一无二,是中国玉文化发源地。这样的博物馆如果落户辽宁,一定是辽宁的一大收获。

北京大学教授,原地质系岩矿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的王时麒教授曾对万宝斋博物馆收藏的玉耜鉴定,确定产自辽宁鞍山岫岩及海城地区。作为玉石鉴定专家,认为产自辽宁鞍山岫岩及海城地区的这件玉耜材质珍贵、对追根岫岩玉文化有重大意义。
辽宁省考古研究院考古学家傅仁义研究员鉴定玉耜后表示,这件精制河磨玉质硕大的新石器时代玉耜是首次发现,历史价值很大,可能对中国古人礼器史及农业考古研究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辽宁省文化厅原副厅长、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新石器时代考古专家郭大顺先生认为这件玉耜是目前国内最大保存最完美的、也是仅有的一件史前玉耜,是迄今所见我国新石器时期玉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此玉耜对证明农业文明起源,对于北方古代农业文明的起源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古代玉器研究权威专家古方老师认为天津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有以下特点:收藏的玉石器物代表了玉石器的起源、玉文化的起源;这批藏品数量很大、而且精美器物较多,关于农耕文化方面的石质工具玉器在国内尤为罕见。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冯永谦,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陈全家,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傅仁义组成的专家组曾经给出的鉴定结果是:周树春先生收藏的藏品均采自海城小孤山古人类遗址周围的河漫滩附近,绝大部分为人类制作的工具,可分为打制和磨制两种,且以岫岩玉石料为主。其中玉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与小孤山遗址相当,将人类使用岫岩玉的历史提前至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万年前。

据了解,天津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坐落于天津武清区,博物馆馆长周树春曾经被授予“时代楷模第18届爱心中国收藏界石器时代领军人物”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