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和稳定性大幅度提高
9月4日,中国保健协会、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浙江省珍稀植物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寿仙谷药业等单位共同在京举办 “灵芝孢子粉现代研究与应用”研讨会暨寿仙谷灵芝孢子粉去壁新技术发布会。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2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受邀出席,围绕灵芝孢子粉新工艺开发及应用展开深入探讨。
在开幕致辞中,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秦小明提出,新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从“重医疗”向“重健康”转变,这将促进以预防为主的保健产业的发展。践行健康中国政策,离不开产业优秀品牌和创新产品的参与和引领。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表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中药的创新,灵芝等中药材从品种、种植到加工都需要科技助力,从手艺到技术,从经验到科学,从作坊加工到集约化制造,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孙光荣肯定了灵芝孢子粉在慢病防治中的作用,同时对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提出期望。
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临床肿瘤学家孙燕作了主旨发言。孙燕院士对灵芝的免疫调节作用作了长期观察与研究。他提出灵芝、黄芪、女贞子等扶正中药材的保健、康复、免疫调节作用是经过我国几千年传统医学筛选的成果,并且得到了现代研究的初步验证,现代健康研究者应善用这笔宝贵财富。
世界药理学会亚洲唯一执委、国际灵芝研究会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林志彬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灵芝是不可用于普通食品仅可用于保健食品和中药用的原料,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灵芝含有灵芝三萜、多糖类等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存在于灵芝的孢子粉中,对于调节人体免疫力、预防慢病、辅助肿瘤放化疗、保肝护肝等具有功效。在已获得批准文号的上万种保健食品中,利用灵芝孢子粉开发的仅有300多个,对灵芝孢子粉的开发仍有很大潜力。
灵芝孢子粉的有效性是限制其开发和市场认可的一道技术关。灵芝孢子粉有着坚硬的双层细胞壁结构,如果不破壁,活性成分就不能释放出来;然而碰壁后的灵芝孢子粉很容易氧化失活,需要良好的制剂技术对活性成分进行保护;同时破壁后产生的孢子细胞壁是难消化的纤维质,可能影响灵芝三萜等物质在体内生理活性的发挥。
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珍稀植物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明焱研究员作的专题报告“灵芝孢子粉去壁新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受到与会专家关注。他指出,灵芝孢子粉的活性成分高时,才能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
来自于大自然的植物药材受到自然环境、栽培技术以及生产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影响到活性和功能。为了应对这种挑战,确保传统中药的有效成分,寿仙谷药业经过十几年的攻关研究,提出了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控制的理念,即从中草药的种子种苗开始,到种植、栽培、生产乃至产品开发,在全产业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从而使产品始终保持安全性、有效性和一致性。以灵芝孢子粉为例,首先,筛选培育出具有高效功能成分的优秀赤芝品种“仙芝1号”“仙芝2号”,与日本、韩国引种的灵芝比,有效含量提高30%以上;其次,在栽培时实现仿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生长条件;在生产中运用去瘪、去杂技术,分离60%的不饱满孢子粉原料;再用超音速气流破壁技术,避免物理研磨破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金属污染,并去除壁壳等非药用部位,使灵芝孢子粉的活性提高十余倍。李明焱认为,全产业链及去壁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可以使灵芝孢子粉的健康效益倍增。
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在深度了解“寿仙谷灵芝孢子粉”的基础上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代表着灵芝孢子粉的整体工艺从“破壁”进阶到了“去壁”时代,灵芝孢子粉去壁后,活性大大提升,不仅是灵芝产业发展的一次进步,更对传统中药材的深度开发有着重要意义。本报记者 谢玲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