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麦,别名“油麦”,学名“裸燕麦”(Naked Oats), 是原产自中国的燕麦品种。莜麦耐得了干旱、抗得住盐碱。莜麦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遍及各山区、高原和北部高寒冷凉地带。我国历年种植面积达1600多万亩,主要种植在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甘肃、陕西、云南、四川、宁夏、贵州、青海等省及自治区。其中前4个省及自治区的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90%。

“四道工序”——莜麦到莜面
莜面是将莜麦加工磨粉制成。莜面的加工甚是复杂:首先要把莜麦筛干净,去除沙砾、土块等杂质,叫作“筛莜麦”;然后清洗莜麦,去除莜麦表面的尘土,叫作“淘莜麦”;再将淘洗干净的莜麦晾干后炒熟,叫作“炒莜麦”;最后将炒好的莜麦磨制成面叫作“磨莜麦”。“筛、淘、炒、磨”是加工莜面特有的四道工序。
莜麦是农作物中营养丰富的物种之一。《本草纲目》中记载,莜麦可祛烦养心、降糖补阴、强肾增能、养颜美容。其蛋白质含量高,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组成较平衡,赖氨酸含量高于大米和小麦粉;脂肪和热能也很高;莜面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叶酸等,可以缓解生活工作带来的压力;并还含有钙、磷、铁、锌、锰等矿物质以及亚油酸等。
“三生三熟”——方成餐桌美味
莜面还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做法需要经历“三生三熟”。就是说,从生莜麦到做成能吃的莜面制品,要经历三次生、三次熟的过程。由此,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
一生 莜麦收割下来,拉到场上脱粒,脱下来的籽粒自然是生的,不能吃。
一熟 要将莜麦磨成粉,须先将麦粒炒熟,支一口大铁锅,将脱好的莜麦倒入锅内,下架文火,用锅铲徐徐翻动,类似于街头的糖炒栗子,等到莜麦粒炒到黄熟微焦,飘出香味,这就成了“一熟”。
二生 将炒熟的麦粒磨成莜面,这就又成了生的。
二熟 莜面粉在吃的时候,要先和成面,而最特别的是,和面时不能用凉水,得用开水(当地人叫“滚水”)。舀适量的莜面粉在面盆里,兑上一半的滚水,就可以和面了。由于是滚水和面,所以这就成了“二熟”。
三生 和好的面,要趁热制成莜面制品,再上笼屉去蒸,这就是“三生”。
三熟 接下来就是添水加柴,烧火猛蒸。当蒸笼中白烟升腾,屋中弥漫着莜面那特有的气味时,莜面蒸熟了。
三生三熟之后,莜面才真正能吃。
莜面吃法颇多,风味也各有千秋,可以加工成窝窝、鱼鱼、饺饺、莜面栲栳栳、山药扁鱼子等,也可以加工成烙饼、煮鱼、炒面、糊糊、燕麦片、方便面等。喜吃莜面,不仅是当地人几百年的饮食习惯,而且吃得很讲究,一年四季吃法不同,各有风味,夏天,可以吃凉凉的冷汤调莜面,秋冬可以做热调莜面。
吃法多样——餐桌上的莜面美食
莜面制品形式多种多样,最省力偷懒的,是将莜面面粉用温水和成面团。如果家里有压面条的机器,可以将面团挤压成面条,将做好的面条上笼屉蒸熟,然后就可以蘸自己喜欢的作料吃了。这叫做“压饸饹”。
吃莜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料。正宗的作料有泡菜汤、猪肉汤、羊肉汤、鸡汤等,还有一种就是用醋、香油、盐、味精、葱花、香菜调制成的汤,用莜面蘸着吃,很可口。
莜面还可以炒着吃和凉拌。
炒着吃 锅里放入食用油,油热后放入葱、姜、蒜爆炒,加入适量配菜和调味品,炒至七分熟,将莜面切开放入,菜熟即可。
凉拌 将莜面加热、切开,加入调味品即可。
讲究一点的,用手将莜面团在案板上搓成细细的面条,称之为“莜面鱼鱼”。这种鱼鱼,一般人一次只能用手搓一根,而最能干的主妇能两手同时操作,且一手能搓两三根鱼鱼。揪一小疙瘩和好的面,放在掌心,双手合拢将面团搓成俩头儿尖,长寸许。吃法和莜面饸饹面一样,可以炒着吃,也可以凉拌。
最常见的制作方法是做“莜面窝窝”。捏一小团莜面,制成一片薄薄的莜面片,然后就势在手指上绕成筒状,竖着立在笼屉的纱布上。许许多多这样的圆筒一个挨一个立在一起,就形成状似蜂窝的莜面窝窝了。还可以将莜面窝窝切成块状,加蔬菜翻炒,这一做法广泛流行于内蒙古、山西、河北北部等地。(刘锦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