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通讯员刘和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湘东连绵的群山中,有这样一位守护者,他用10年的青春岁月,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绿色梦想,用忠诚和担当书写着新时代森林警察的使命与荣光。他,就是三等功荣立者,攸县森林公安民警张平。

清晨,当第一缕曙光还未照亮湘东山峦,张平已经整装待发。警服肩章上的星徽在晨光中微微发亮,这位37岁的森林公安局民警,即将开始又一天的山林巡护。"每棵树都是生命,每片林都是家园。"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10年从警生涯最真实的写照。
林海铸剑:从“门外汉”到“行家”
2015年8月,28岁的张平考入炎陵县森林公安局。面对全县83.55%的森林覆盖率,这个年轻人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他用了整整三个月时间,熟悉炎陵的每一个林区的山情、林情、社情,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学习的办案要点和经验总结。“那时候他就像个学生,经常向同事、前辈请教。”同事回忆道。正是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让张平很快成长为业务骨干。

2018年在侦办系列滥伐林木案时,大部分涉案人员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面对老百姓对民警的执法不理解和不配合,张平总是能够耐心地和老百姓唠家常、讲解法律政策、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犯罪嫌疑人心服口服。该案移送起诉30人,追缴非法所得100余万元。老百姓伸出大拇指夸他:“张平这小伙子,真了不起!……”
雷霆出击:千里追凶护青山
2020年5月,“昆仑2020”专项行动拉开序幕。张平带队转战300多公里,历经10多个小时侦查。在犯罪嫌疑人黄某的家具厂内查获5吨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制品。随着侦查深入,一个横跨10多个省区的犯罪网络逐渐浮现。

最关键的考验来临——主犯是一个长期倒卖国家重点保护红豆衫的中间商,其交易涉及湖南、云南、西藏等10多个省,鉴于该案案情重大,涉案人员众多,如何找到主犯仓库,将涉案人员一网打尽,成为案件关键突破点。在成立“5.31”专案组后,张平主动请缨“让我去!”。他带领民警运用“大数据+传统侦查”方法,全面分析研判主犯的活动轨迹、人员交往、资金流向等方面情况,再通过实地走访排查缩小范围,最终在四五十公里外的彭州市九尺镇锁定了一个偏僻仓库。
当民警带着主犯来到仓库前时,这个反侦查能力极强的犯罪嫌疑人目瞪口呆:“四五十公里外的仓库,你们怎么找到的?”这个案件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查获红豆杉、榧木、秃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及其制品1000余件,其中被采伐的红豆杉树龄最大的近千年,秃杉树龄500年以上,涉案金额达1000余万元。
铁血柔情:执法路上的温暖
2020年4月的一天,张平在偏远山村开展普法宣传时,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呼救声。一位年轻母亲抱着高烧40度的女儿,焦急地求助。这里交通不便,最近的卫生院足足30多公里,这让这位母亲只能将希望寄于警察同志了。他立即驱车40分钟,将孩子送往30公里外的卫生院。“今天是你救了我女儿,俺全家人永远感恩您啊!”,等到孩子脱离危险,那年轻母亲眼眶里迸出了感激的泪水。

央视报道:斩断野味贩卖网
2024年,CCTV1今日说法《意外截获》专题报道,攸县森林公安首次出现在全国人民视野中。在“11.21”专案侦办中,张平担任主办侦查员,通过对资金流、通讯链、车辆轨迹的多维研判,成功摧毁一个跨省的野生动物贩卖网络,29名犯罪嫌疑人落网,200余件狩猎工具被收缴。
在勘查70余处狩猎现场时,“带着干粮去勘查”更是工作常态,张平任劳任怨,不畏风雨,他带领民警钻密林、涉溪涧,攀悬岩,爬峭壁,经常被荆棘划得鲜血淋漓。有一次在山上突遇暴雨,他们冒着塌方的危险,坚持完成了证据固定工作。
初心不改:绿色信仰铸华章
10年来,张平参与办理各类违法犯罪案件300余起,其中刑事案件150余起,先后荣获个人嘉奖3次,立个人三等功2次。走过的山路上万公里,但他从不说苦说累:“每当看到盗伐者被惩处,野生动物重回山林,就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夕阳西下,张平结束了一天的巡山工作。站在山顶眺望,万亩林海在夕阳的映照下泛起金色波浪。“这片林子就像我的孩子,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越来越茂盛,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今天,正是千千万万个像张平一样的“森林卫士”,用他的青春和热血,守护着我们的绿色家园,筑牢了生态安全的司法屏障。他的故事,如同山间清泉,静静流淌,滋润着这片土地的每一个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