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10月20日昆明讯【王东琴 通讯员 朱建华 唐开莉】近年来,云南省武定县充分发挥教师“省管校用”对口帮扶资源优势,坚持精准施策、以点带面、普及扩面,扎实抓好理念提升、人才帮带、制度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县初中学校教学管理、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成效显著,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2025年,武定县中考成绩取得可喜成绩,600分以上考生人数大幅增加,七八年级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明显提高,部分学校年级平均分位居全州前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管校用”对口帮扶学校和帮扶团队教师对全县初中学校的真帮实扶。
2023年9月,云南大学附属中学首批6人帮扶团队进驻武定县香水中学,开展教师“省管校用”对口帮扶工作。2024年8月,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入推进,帮扶团队进一步扩容,团队规模达到10人,学科覆盖范围增至7科,有效填补了学科短板。两年来,云南大学附属中学充分联动云南大学资源,累计派出专家46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187场,将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武定县香水中学,惠及全县各初中学校。
在武定县香水中学,帮扶团队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分析初中教育困境与突破之道,细化工作举措,针对性开展教育教学。将云南大学附属中学《精细化德育流程》《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等6项先进制度本土化改造后移植到武定县香水中学,建立“教学—作业—考试”一体化标准,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开展课堂革命,对学校课时结构进行优化,将每日10节课压缩为9节,增设自主学习时段。建立分层作业体系,基础作业占比提升至70%,确保学生能够夯实基础。共享云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本资源库课件3200余份,极大丰富了教师教学资源。投入大量精力开展毕业班教学,精准分析学生学情,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累计承担毕业班核心课程4200课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优生辅导6830人次。创新“四维分析”机制,年级、学科、帮扶团队、联考学校四方联动开展质量监控。年级层面关注整体教学质量与班级间差异;学科层面聚焦学科教学效果与知识掌握情况;帮扶团队凭借丰富经验提供专业建议;联考学校之间相互对比,查找优势与不足。累计完成质量分析81场,制定考点双向细目表,全面覆盖云南省近5年中考题,精准把握考试方向与重点。

致力培育立体化教研生态,构建基础层、联动层、区域层三级教研网络。基础层教研通过听课、微说课,分享教学经验与创新思路,集体备课汇聚智慧,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创建7个学科名师工作室,开发校本作业、建立资源数据库等,培养工作室成员转变为研究型教师。联动层教研调整武定县香水中学教研活动时间,实现与云南大学附属中学同步教研,组织跨校教研52次,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探讨教学难题,实现共同成长。区域层教研扩大帮扶对象,将帮扶工作辐射到武定县更多学校,7次深入武定一中、武定县猫街中学、武定县插甸学校和武定县东坡学校进行教育帮扶工作,通过联考、听评课、教研、学校管理指导以及讲座,促进县域内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带动武定县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实施师资赋能工程,强化“引进来”力度,帮扶团队成员共举办专题讲座39场,邀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优秀校长到校分享经验。推动“走出去”实践,组织教师赴昆明参加教研54次,观摩云南大学附属中学“特色杯”“启航杯”优质课42节,观摩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武定县香水中学教师在帮扶团队的指导下,在县级及以上课赛中获得21项一等奖,学校校长获楚雄州州级校长课赛一等奖。
在提升学生智育水平的同时,注重“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组织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建成武定县首个中学创客空间,引入“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课程。在楚雄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包揽了一等奖的全部名次,实现了科技竞赛“零的突破”。组队参加第39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初中组超级轨迹赛获云南省第一名,创意大赛获云南省二等奖。组织40名学生到云南大学天文台开展研学活动,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育探索精神。积极构建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实际需求,邀请云南大学附属中学心理教师开展专题辅导19场,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两年多的对口帮扶,武定县香水中学学校管理实现全面升级,学生学业成绩显著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学校被武定县教育体育局指定为“片区教研中心校”,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成为了武定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