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 在湖南省醴陵第一中学,有这样一位老师,她以粉笔为舟,带学生遨游知识海洋;以爱心为帆,助他们勇渡成长难关。她就是数学教师刘阿香——学生记忆中那束“永不熄灭的光”。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刘阿香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为每个人定制专属学习路径。她不仅课堂生动风趣,善于运用类比和归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难点,还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一题多解拓宽学生思维。
在学生眼中,刘老师的办公室门永远敞开。无论课间还是午休,总能看到她伏案工作的身影:批改作业、研究习题,或是耐心解答学生疑问。毕业生王新悦回忆:“每次中午去请教问题,刘老师总在办公室。她不仅细致解答,还会附上写满多种解法的草稿纸。”这份倾注心血的付出,成为许多学生战胜困难的动力。
除了学业上的悉心指导,刘阿香更用真诚的关怀温暖学生心灵。考试失利时的轻声安慰,破解难题时的由衷赞扬,考前考后的细心叮嘱……这些点滴细节汇聚成学生记忆中最明亮的片段。令王新悦尤为感动的是,在教师节收到学生绘制的肖像画后,刘老师立即将其设为社交账号头像,“那一刻,我感受到自己的爱好被真正尊重和肯定”。
多年来,刘阿香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更帮助众多学子在高考中实现突破,圆梦理想高校。她用专业与关爱践行着教育家精神,正如学生所言:“青云山上,瑞渌池旁,每念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记忆里的光——致敬刘阿香老师
我的高中生活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那段时光里的光,却依然明亮地照在记忆里。进入大学后,生活中的一些细微之处,常常会牵出那束光的源头——那些给予我巨大帮助的好老师,而其中最温暖的一束,来自我的数学老师刘阿香。
记忆中,刘老师总戴着一副普通的眼镜,发后扎着一个漂亮的蝴蝶结,而最让那束光具象起来的,是她脸上的笑容——那么灿烂,那么富有感染力,像春日里穿透云层的阳光,总能冲淡我对数学的疲倦,让我敢在枯燥的公式里,试着寻找藏在数字背后的快乐。
高三那一年,刘老师同时教着我们班和另一个班,我想她肩上的担子一定很重,可我从未听过她的抱怨。我们班的数学基础尤其参差不齐,她便像提着灯的引路人,因材施教:为每个人推荐合适难度的习题册,在课间开起各种各样的“小型课堂”,把光均匀地洒在每个同学身上。她的办公室门好像永远开着,像一盏总在亮着的灯,无论什么时候经过,那扇门后总有她伏案的身影:要么在批改作业,要么在做题,要么被问问题的同学层层围着。我不喜欢挤在人群里,总等到中午大家都去吃饭了,才抱着习题册去办公室“碰碰运气”。事实证明,我很幸运,因为每一次,她都在。后来我才慢慢明白,这份“幸运”,是她特意为我留的一束光。
“老师,这道题——我——不太明白。”我的声音很小,总觉得耽误了老师吃饭,心里满是不好意思。可每当我小心翼翼地抬头,迎上来的,永远是刘老师脸上那束熟悉的光——灿烂的笑脸。她顺手接过我的本子,看一眼,马上会说:“好,放在这里吧,我写完了你再来拿!”说完又笑了。我道谢后离开,回头时看见她伏案的背影,没有一丝要起身吃饭的意思。等我午休后再拿到本子,旁边总会多出一两张密密麻麻的草稿纸:每一道题,她都用工整的字迹写出两三种解法,关键步骤旁还有简单的批注。那些字迹像细碎的光,密密麻麻地落在纸上,也落在我心里,涌生出无限的暖意。
时间总是匆匆流逝,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冲刷着记忆,可那束光却总在暗处闪着。我只能努力地去回忆,去抓住那些带着光的碎片,让它消失得再慢些,再慢些……
我是个喜欢画画的人,却不太敢展示作品,只偶尔画给朋友,偶尔收到几句赞美。记得教师节时,我和朋友琢磨着礼物,突然灵光一闪:不如送画给老师吧?于是我们把亲爱的老师们画了出来,一一送给他们。阿香老师收到画时,眼睛里像落进了星星,亮晶晶的,那光芒比任何赞美都让我心动:“画得真像!”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心里却像被光填满了,波涛汹涌都是喜悦。几天后,偶然间看到数学老师的头像换上了我的那幅画。那一刻,我仿佛看到自己的爱好被一束光照亮了,欣喜若狂。在当时的我心里,这是对我藏在心底的热爱,最明亮的肯定。
记忆里与数学老师的交集还有很多:考试考砸后,她轻声安慰;解出难题时,她骄傲夸赞;大小考试前,她认真嘱托……只是很多细节被时间磨得模糊了。我向时间恳求,想多留住一点光,可时间毫不留情。只好把这些碎片记下来,让那束光在文字里永远亮着——我记忆里,那束永不熄灭的光。
——复旦大学 王新悦 就读于649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