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卫市,简称“卫”,宁夏回族自治区辖地级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地处宁夏平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带,介于东经104°17′~106°10′、北纬36°06′~37°50′之间,市域总面积17441.6平方千米 。中卫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截至2019年,中卫市辖沙坡头区、中宁县和海原县,市人民政府驻沙坡头区滨河镇政通东路5号。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中卫市常住人口为1067336人。
明永乐元年(1403年)由右护卫改置为宁夏中卫,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称中卫县,属宁夏府,海原县属平凉府。民国三十二年(1933年)中卫县分成中卫、中宁两县。2004年设立地级中卫市 。中卫市是连接西北与华北的铁路枢纽,京藏等5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中卫沙坡头机场为民航机场。中卫市有沙坡头、金沙岛休闲度假区等自然旅游景区,也有双龙山石窟、中卫大麦地岩画、一碗泉旧石器址等人文历史景区,还有羊皮筏子制作技艺、山花儿、口弦、隋唐秧歌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 。
2019年,中卫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7.65亿元,同比增长6.0% 。2020年,中卫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0.32亿元,比2019年增长0.3%
建置沿革
距今3万多年前的大麦地岩画,表明中卫是华夏人类的重要发祥地。
春秋时期,羌戎在此杂居。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出兵击溃义渠,分置陇西、北地、上郡,中卫地属秦北地郡。
秦朝并六国后,大将蒙恬率30万士卒,取黄河南北之地,始将中卫纳入中央集权版图;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置北地郡,中卫属之。
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攻克北地郡,又复修沿河城障,中卫境内筑有城池;西汉元狩三年(前120年),汉武帝徙内地70余万灾民到河套以南地屯耕,中卫始有灌溉农业;元鼎六年至元封二年(前111至前109年),境内开始开挖引灌蜘蛛渠(今美利渠)。
元朝太祖二十年(1226年)秋,铁木真经过沙陀(今沙坡头),至黄河九渡,攻取应理县(原中卫县)。元太祖二十二年(1228年)秋,成吉思汗病死于今海原天都山行宫。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2月9日,改宁夏右护卫为宁夏中卫,隶陕西都司,以6000名军卒守之,中卫之名由此而始;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始置中卫文庙儒学,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宋文鉴中壬午科举人,为宁夏中卫科第举仕第一人。
清代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中卫成立应理书院;雍正二年(1724年12月12日)10月,清廷议准改宁夏中卫为县;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七月,中卫知县黄恩赐编修的中卫第一部县志——《中卫县志》印行;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卫首设电报房;光绪三十年(1904年),几家欧洲公司在县城设羊毛收购代办处;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3月,废科举制,始办学堂。
民国二年(1913年),驿站裁撤,始办邮政业务;民国三年(1914年),始设县税局,负责征收印花、煤炭、斗行、驮运货物等税;民国十五年(1926年),修筑宁夏至兰州公路,中卫始通行汽车;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中卫市第一部电话开通;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第一家银行既宁夏银行中卫分行设立。
1949年9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六十四军解放宣和,19日国民党八十一军起义投诚,中卫和平解放。
1954年,宁夏并入甘肃省,原中卫县和中宁县属甘肃省银川专区。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原中卫县和中宁县属之。
1972年,设置银南地区,辖属原中卫县和中宁县至1998年。
1998年,银南地区撤地设立吴忠市,原中卫县、中宁县属之。海原县先后划归固原地区、固原市管辖。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同意撤销中卫县,设立地级中卫市,设立沙坡头区,中卫市辖从吴忠市划入的中宁县、从固原市划入的海原县和新设立的沙坡头区。
2004年2月10日,地级中卫市正式挂牌成立 。
行政区划
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批复同意将海原县的兴仁镇、蒿川乡划归中卫市沙坡头区管辖,将固原市原州区的黑城镇划归海原县管辖;将海原县的徐套乡划归中宁县管辖,将海原县的兴隆乡划归同心县管辖,将固原市原州区的七营镇、甘城乡划归海原县管辖。
2016年8月19日,中卫市沙坡头区正式挂牌成立,沙坡头区正式以市辖区行政建制模式独立运行 。
区划现状
截至2019年8月,中卫市辖沙坡头区和中宁县、海原县两县,共有40个乡镇、458个行政村、37个社区。中卫市人民政府驻沙坡头区滨河镇政通东路5号。另有1个功能区:海兴开发区 。
地理环境
中卫市位于宁夏中西部宁夏、内蒙古、甘肃交界地带,东与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同心县、青铜峡市接壤。南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相连,西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交界,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毗邻,介于东经104°17′~106°10′、北纬36°06′~37°50′之间,东西长约130千米,南北宽约180千米。全市总面积17441.6平方千米
地势地貌
中卫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市区平均海拔1225米,地貌类型分为黄河冲积平原、台地、沙漠、山地与丘陵五大单元。
中卫市西北部腾格里沙漠边缘卫宁北山面积12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中部卫宁黄河冲积平原10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9%;位于山区与黄河南岸之间的台地6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5%;南部陇中山地与黄土丘陵面积142.45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3.6%。
气候
中卫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受沙漠影响,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在7.3~9.5℃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57%,无霜期158~169天,年均降水量180~367毫米 。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中卫市城镇村建设用地1.40万亩,工矿仓储用地0.78万亩,住宅用地0.35万亩,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0.05万亩,交通运输用地0.05万亩。
水资源
中卫市水资源条件优越,地下水蕴藏丰富。黄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全长约182千米,占黄河在宁夏流程397千米的45.8%,年均流量1039.8立方米/秒,年均过境流量328.14亿立方米,最大自然落差144.13米,水能蕴藏量200多万千瓦,可利用能量160万千瓦。
中卫市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是西部大开发10大项目之一,设计控灌面积107万亩,每年可供电6.06亿千瓦时,解决卫宁平原120万亩耕地的灌溉。境内与甘肃靖远交界处的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规划建设的三大控制骨干基地的唯一待建工程,距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12千米,设计坝高163米,总库容110亿立方米,装机200万千瓦,年可发电78亿千瓦时。大柳树水利枢纽和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年发电量可达84亿千瓦时 。
矿产资源
中卫市矿产资源种类多,开发历史悠久。截至2010年底已发现矿产30多种,矿产地189处,其中工业矿床62处。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19种,主要有煤、铁、铜、金、电石灰岩、制碱灰岩、水泥灰岩、饰面用大理岩、石膏、陶瓷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砖瓦粘土、建筑石料、建筑用砂等。遍布四乡八壑,品位高,易开发,是宁夏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石膏储量约70亿吨,居全国第二位;黏土储量约50多亿吨,硅石储量约1亿吨,特别是煤炭储量较大,约12亿吨,品位和地质成矿条件较好,分布面积近200平方千米 。
人口
2017年,中卫市有回族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40.6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1% ;其中回族人口40.34万人,占中卫市总人口的34.85%。
截至2018年末,中卫市户籍总户数39.59万户,户籍总人口121.91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0.4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16.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1.8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4.41%,比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回族人口41.0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35.12%。全年出生人口1.83万人,出生率为15.71‰,死亡人口0.66万人,死亡率为5.68‰,自然增长率为10.03‰ 。
截至2019年末,中卫市户籍总户数39.26万户,户籍总人口122.04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0.9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17.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6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4.82%,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回族人口41.4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35.31%。全年出生人口1.8万人,出生率为15.37‰,死亡人口0.73万人,死亡率为6.24‰,自然增长率为9.13‰ 。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中卫市常住人口为1067336人。
经济
2018年,中卫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99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7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75.37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169.90亿元,增长6.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1:44.7:41.2调整为14.3:43.5:42.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34653元,比上年增长5.3%。
2018年,中卫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72元,比上年增加2027元,增长8.0%。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0719元,增长10.1%;人均经营净收入2305元,增长8.9%;人均财产净收入1027元,下降16.9%;人均转移净收入3322元,增长4.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864元,比上年下降0.5%,其中,食品烟酒类4548元,下降1.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4.1%。城镇居民人均拥有房屋面积36.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
2018年,中卫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36元,比上年增加871元,增长9.3%。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4633元,增长9.8%;人均经营净收入3885元,增长10.3%;人均财产净收入220元,增长1.5%;人均转移净收入1498元,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466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食品烟酒类2532元,增长11.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6.7%。农村居民人均拥有房屋面积36.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5平方米。
2018年,中卫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2.5%。其中,县属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1.5%;区属和农户投资下降34.9%。分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下降18.9%;民间投资下降46.9%。在县属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区属和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44.9%;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9.3%,其中工业投资下降39.3%,新能源投资下降56.1%,高耗能投资下降38.4%,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1.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2.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1.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下降4.6%。
2018年,中卫市地方财政收入30.33亿元,比上年下降9.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2亿元,下降5.8%,其中税收收入16.15亿元,下降7.9%。主体税种中,增值税5.20亿元,下降2.0%;企业所得税1.21亿元,下降10.6%;个人所得税0.44亿元,增长5.8%。全年财政支出178.21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2.55亿元,增长3.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68亿元,增长14.4%;教育支出22.02亿元,增长5.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31亿元,下降2.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2.56亿元,下降2.0%。
2018年,中卫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5.47亿元,比上年下降39.1%。其中,住宅投资26.22亿元,下降28.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45亿元,下降61.6%。年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91.5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39万平方米 [13] 。
2020年中卫市实现生产总值440.32亿元,比上年增长0.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7.96亿元,增长4.6%,比前三季度回升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74.98亿元,下降4.1%,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97.38亿元,增长2.9%,比前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从拉动力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拉动GDP增速提高0.7和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下拉GDP增速1.7个百分点。
地方特产
非遗项目
截至2018年1月,中卫市有海原的山花儿、口弦,沙坡头的羊皮筏子制作技艺等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沙坡头祭河神、手工地毯制作,中宁蒿子面、隋唐秧歌等被列入省级目录,中卫道情、水会音乐、王哥子放羊民歌,刘庙舞狮,海原剪纸、刺绣等列为市级保护 。
皮筏制作技艺
中国的皮筏历史悠久。《水经注·叶榆水篇》载:“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王遣兵乘船南下水。”据考,这里的“船”即指皮筏。《旧唐书·东女国传》:“以牛皮为船以渡。”《宋史·王延德传》:“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中卫皮筏俗称“排子”。元朝因漕运而发轫,以牛皮实之;清代光绪年间,采用羊皮制作,系黄河水运工具 。
蒿子面制作技艺
蒿子面民间称为“手工长面”,2007年被确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2年3月,受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邀请,经中宁县文化馆推荐选送,自治区文化厅组织派遣,蒿子面制作技艺传承人于振玲赴毛里求斯参加第八届唐人街美食文化艺术节展演,赢得了该国政界、商界、文艺界和观众的极大好评。蒿子面制作技艺独特,用料讲究,工序复杂,具有健胃清热、护肝明目、延年益寿功用,并蕴含着“寄托情思”“祈福安康”等文化内涵 。
农产品
中宁枸杞种植面积已达43.3万亩,占全国的七分之一;枸杞干果年产量达5万吨,占全国的25%。中宁县开发生产的枸杞果酒、枸杞籽油、枸杞花蜜、枸杞芽茶等枸杞相关产品有六大类30多个,“宁夏红”“早康”“杞芽”等自主品牌产品远销五大洲及港、澳、台地区,年出口量4000至6000吨。中卫被誉为“世界枸杞之都”。2017年,中宁枸杞被授予“2017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誉称号。
中宁硒砂瓜
中卫硒砂瓜,由于当地砂石中含有大量人体保健必需的硒、锌、钙等微量矿物元素,加之干旱、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气候原因,使得硒砂瓜在生长过程中日照充足,积蓄了大量糖分、维生素、氨基酸等矿物,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20] 。
海原硒砂瓜
海原硒砂瓜已有百年种植历史,因其采用压砂栽培技术种植,富含健康元素“硒”被誉为 “石头缝里的西瓜”。由于特殊的气候环境和经年的裸晒,冲击扇区域淤积的砂砾碎石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特别是食物中稀缺的、有“抗癌之王”之称硒元素,这也是硒砂瓜得名的缘由。硒砂瓜因富含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被誉为“中部干旱带的精华,石头缝长出的西瓜珍品”压砂技术的特性使长出的西瓜富含硒元素,因之得名“硒砂瓜” 。
海原马铃薯
海原马铃薯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中南部月亮山和南华山两大山系所形成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旱作晚熟区以及北部黄河灌溉早熟区。随着农村经济的战略结构性调整,花垣县把扬黄灌区的兴隆、李旺、高崖三乡镇确定为菜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北部干旱带的兴仁、徐套、嵩川三乡镇确定为粮菜兼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把中南部12个乡镇冷凉区确定为淀粉型生产基地 。
海原小茴香
海原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成熟果实,小茴香在海原县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生产的小茴香色美、味纯、质优,被誉为上等调味品。
南长滩软梨子
软梨子在中卫种植历史悠久。据《中卫县志》记载,明朝弘治年间梨树在中卫就有栽培,历史不下六百年。据清乾隆《中卫县志》记载,“有枣、梨、桃、沙果、秋子、苹果、桑葚、葡萄、杏、沙枣和枸杞”“民国年间,永康、徐庄、枣林、沙滩、南长滩、蔡桥、新墩等地枣园、枸杞园、沙果园分布较多,红枣、枸杞、长把梨、香水梨遐迩闻名”。目前香山乡南长滩产区还留存350年以上的古树。2008年12月,中卫香山乡南长滩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宁夏首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据专家考证,此地梨树、枣树系成吉思汗灭西夏后拓跋氏的幸存者到此避难时所种。树龄已达三五百年,最大的树3人合抱不过来,树冠达300平方米 。
南长滩大枣
中卫栽培大枣历史悠久,清朝乾隆年间,时任中卫知县的黄恩锡在其《中卫竹枝词》中写道,“亲串相遗各用情,年年果实喜秋成。永康酒枣连瓶送,蒸枣枣园夙擅名”,在《春行杂咏》中写道“春行缓辔随骢马,一路看山到枣园”,真实的描绘了200多年前卫宁平原栽培枣树以及枣果加工的繁荣景象。据清乾隆《中卫县志》记载,“有枣、梨、桃、沙果、秋子、苹果、桑葚、葡萄、杏、沙枣和枸杞。民国时期以枣、梨、杏、沙果、秋子、葡萄和枸杞为主品种,成种面积亦大”,“民国年间,永康、徐庄、枣林、沙滩、南长滩、蔡桥、新墩等地枣园、枸杞园、沙果园分布较多,红枣、枸杞、长把梨、香水梨遐迩闻名”
景区景点
宁夏沙坡头旅游区
宁夏沙坡头旅游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距离中卫市区15千米,先后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单位,被中央电视台《体验中国》栏目评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中国五大最美的沙漠之一”,被中央电视台以及大众网络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享有“中国沙漠旅游基地”的美誉。飞越黄河、沙漠探险、沙漠冲浪、滑沙、黄河漂流是沙坡头的五大精品 。
腾格里沙漠湿地·金沙岛旅游区
腾格里沙漠湿地·金沙岛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腾格里沙漠湿地旅游景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距宁夏中卫市中心8千米。占地面积22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万亩,是一个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水产养殖、草原赛马、温泉养生、沙漠高尔夫于一体的沙漠生态湿地类旅游景区。景区有极具历史积淀意义的4千米长的明代古长城遗址的景观;可以站在湖畔观赏着多达15种的沙漠生态鱼和136种鸟类,其中黑鹳、大天鹅、金雕分别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还有水上乐园与湖水;沙漠草原、金沙岛紫色的花海;永安寺、五彩池畔等景点 [28] 。
中卫寺口子风景旅游景区
中卫寺口子风景旅游景区是国家AAA级景区、 宁夏文明风景旅游区、中国魅力景区、宁夏全民健身攀岩基地、首批中国自驾车旅游活动基地。寺口子是集险、幽、奇、绝于一体的自然风景旅游区,古称北海。南依香山重岭叠嶂,古时为锁扼固原、平凉、西安等地的咽喉要道,北临卫宁平原,东望西夏古都银川,西接旅游胜地沙坡头。历史上,寺口子因其所处银南之门户、卫宁之屏障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典故传说又使寺口子成为旅游胜地。中卫寺口子风景区占地面积18平方千米,有两种地质地貌组成,并分为两个景区。东景区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以峡谷怪石著称,称之为“塞上奇峡景区”。西景区以丹霞地貌和人文传说著称 。
腾格里·金沙海旅游度假区
腾格里·金沙海旅游度假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宁夏沙坡头区迎水桥镇迎闫公路与小湖路交汇处,景区占地1.16万亩,充分展现全生态腾格里沙漠的景观。主要景点有大漠观海楼、丝路长街、狂野地带、丝路星辰帐篷酒店、大漠水上乐园、沙漠阳光浴场、拓展基地、军事营地、丝路驼队等 。
中卫高庙
中卫高庙是国家AAA级景区,高庙保安寺位于中卫县城北,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经历代增建重修,至清代时已成为一处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高庙保安寺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供奉的不仅有佛、菩萨,还有玉皇、圣母、文昌、关公等塑像,庙内佛、道、儒三教济济一堂。庙前有保安寺,山门朝南,两侧建有厢房,正面为单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殿后为高庙,有24级台阶,拾级而上,经牌坊、南天门、中楼,最后是高达三层的五岳、玉皇、圣母殿。这些主要建筑,都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它们层层相连,呈逐步增高之势。在高庙主体建筑的两侧,还有钟楼、鼓楼、文楼、武楼、灵官殿,地藏殿等配殿,结构紧密。高庙1700多个彩塑造像和大量彩画在动荡年代,遭到了破坏。 高庙的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层层相因,逐步增高;辅助建筑位于两侧,均衡对称。在仅2000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筑了近百间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殿宇 。
中宁石空寺
石空寺石窟始开凿于唐代,据史书《陇右金石录》、《甘肃新通志》记载:石空寺以寺得名,寺创于唐时,就山行凿石窟、窟内造像皆唐制”,是唐代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文化宗教基地,1961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石窟寺共有石窟13个,自西向东分别为:焰光洞、万佛洞、百子观音洞、老君洞、三清洞、玉皇洞、无量洞、九间无梁洞、财神洞、药王洞、娘娘洞、龙王洞、睡佛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