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黑龙江讷河讯(姜毓翔 曲静 记者李学坤 )“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这些老人有了依靠!”讷河市低保户梁金富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困难群众的心声。近年来,讷河市民政局低保中心以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创新,通过构建精细化、智能化、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将民生保障底线筑得更牢、更实。

精准识别:立体化摸排体系“不落一人”
讷河市低保中心主任杨振宇介绍,中心以省级信息核对系统和县域大数据为基础,建立“筛、排、报”三端融合的立体摸排机制:通过数据筛查锁定潜在救助对象,结合乡镇排查核实情况,最终由村社动态上报变化信息。2025年上半年,该体系助力新增城乡低保1288人、特困供养106人,同时精准清退不符合条件人员915人,实现救助资源“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中心创新推出“红、黄、蓝”三级分类管护机制:红色群体(重度残疾、失能老人等)享受“多对一”每日探访,黄色群体(慢性病患者、单亲家庭等)接受“一对多”每周服务,蓝色群体(临时困难家庭)实施月度跟踪。通过科学配置资源,实现关爱照护精准度与资源利用率双提升。


联动共治:“1+N”机制凝聚社会合力
“社会救助不能仅靠民政‘单打独斗’。”讷河市民政局副局长闫丽宏表示,中心整合28个部门、15个乡镇、2个街道资源,联动2家医疗机构、8家法律服务机构、31家爱心企业及111名社会志愿者,构建“政策保障+社会服务”双轨帮扶机制。通过建立“社会帮扶清单”,已为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援助、法律咨询、就业指导等个性化服务超2000人次。
在技术赋能方面,讷河市人民医院开通“互联网+评残”绿色通道,对指征明显病例直接线上认定;残联与民政部门实现数据实时共享,确保残疾人证“应办尽办”。2025年以来,已为20名行动不便群众提供上门评残服务,发放残疾人补贴120余万元。


持续优化:动态监测筑牢民生底线
“下一步,我们将完善‘预警-响应-帮扶’闭环机制。”低保中心副主任王维透露,中心正开发智能监测平台,通过整合医保、教育、就业等部门数据,对困难群众实施动态预警。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政策明白卡”、短视频解读等方式,确保低保政策“家喻户晓”。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被动救助”到“主动服务”,讷河市民政局低保中心以创新实践诠释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初心使命。正如杨振宇所言:“每一份精准的救助,都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践行。我们将持续织密民生保障网,让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