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通讯员钟全胜 卢永城)近年来,福建省长汀县羊牯乡退役军人服务站和司法所紧密携手,找准找实工作契合点,以专业、耐心与关怀备至的举措,温暖护航刑满释放人,助推乡村振兴绘就新“枫”景、贡献“兵”力量。

退役军人‘兵支书’创办的企业
用心用情 开启“心”生之门
今年年初,刑满释放人员曹某因长时间与社会脱节,出狱后对未来充满迷茫,他的家庭也支离破碎,父母年迈体弱,年幼的孩子与爱人相依为命,家庭一度陷入困境。羊牯乡退役军人服务站和司法所负责人得知消息后,便开始全面掌握他的个人信息和家庭情况,联合村级法律明白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成员主动上门帮扶,耐心倾听他的痛苦与担忧,工作人员帮助他排解内心的愧疚与焦虑,引导他正确面对过去,勇敢迎接未来,并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

“兵支书”了解帮扶人员的工作情况
在出狱后的近两个月时间里,司法所积极与民政部门沟通,为曹某申请了临时生活救助金2000元,解决他出狱后的基本生活问题。同时,退役军人服务站和司法所为他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信息,考虑到曹某在服刑前曾从事过焊接工作,他们推荐曹某参加了两期专业的电焊技能培训课程,目前曹某顺利在一家焊接工程公司就业,平均月收入3000余元。“我们深知刑满释放人员的回归之路,始于了解他们的内心最真实的需求,于是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主动上门3次,用心用情疏导他心里的疑虑,让他勇敢面对生活”,司法所负责人说道。
就业扶持 助力新生启航
对于刑满释放人员来说,稳定的工作是重新回归正轨的关键。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退役军人服务站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刑满释放人员小刘,春节后想留在家乡发展,因有前科记录,求职四处碰壁,生活极其窘迫,心理压力极大。
退役军人服务站与退役军人创办的企业——“恒宇服饰”服装多次牵线搭桥,这家企业决定给小刘提供一个试用岗位。在入职初期,小刘由于缺乏自信和工作经验,表现并不理想,甚至一度产生了辞职的念头。司法所和退役军人服务站主动上门,协调企业为他安排了经验丰富的师傅进行指导,在多方帮助下,小刘逐渐适应工作环境,技术也越来越熟练,逐渐成为加工车间的技术骨干,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他表示一定会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融入社会 重燃生活希望
“让有前科记录的人员真正融入社会,不仅是有工作、有收入,更重要的是重新建立与社会的联系,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这是羊牯退役军人服务站和司法所积极开展前科人员安置帮扶的又一真实写照。
去年11月以来,羊牯司法所与退役军人服务站积极组织刑满释放人员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今年1月中旬,刑满释放人员小王受邀参加了一场“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志愿服务活动”,小王起初非常犹豫,担心自己会被别人歧视。在司法所工作人员和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志愿者们不断鼓励他。他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向周边村民宣导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小王在活动的顺利开展下充满了成就感。此次活动让他重新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也让他更加坚定了重新做人的决心。此后,小王经常主动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逐渐融入了社会,还结交了许多新朋友,他的家人也为他的改变感到欣慰,家庭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如今的小王通过报考农民工“求学圆梦”计划专升本考试,顺利成为一名新的大学生。“真心感谢政府的帮教帮扶,让积攒在我心中的‘疙瘩’快速解开,心理舒坦多了”,小王面对以后的生活,眼里满是自信。
退役军人服务站与羊牯司法所的携手帮扶,如同一束束温暖的光,为特殊人员与政府之间架起“连心桥”,增加“幸福感”,实现“破茧重生”。羊牯司法所和退役军人服务站将持续“借力发势”,不断探索更多的帮扶方式,帮助更多的刑满释放人员重新拥抱生活,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