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朱国栋)在文化街道文明社区,有这样一位用脚步丈量民情的"女儿书记":她以柔弱双肩扛起社区发展重任,用赤诚丹心书写党员初心答卷。十三载寒来暑往,柴晓红书记用无数个"第一现场"的坚守,将社区打造成充满温情的幸福家园,让党旗在基层治理一线高高飘扬。
初心如磐:用奉献书写大爱担当
每月雷打不动从工资中拿出300元设立助老助残基金,13年累计捐赠4万余元;6次挽起衣袖无偿献血,用热血传递生命温度。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位社区书记"把居民当亲人"的朴素情怀。面对突发疾病老人,她毫不犹豫地擦拭呕吐物、用个人医保卡买药;当居民反映电梯晃动时,她毅然亲自试乘直播安全状况;地下车库清理陈年积秽,她带头与物业保洁彻夜奋战……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汇聚成社区最温暖的底色。
治理创新:以实干织就幸福经纬
"社区工作不是坐办公室填表格,而是要走到群众炕头解难题。"柴晓红独创的"四步工作法"成为基层治理金钥匙:延时开放党群服务中心,让"一老一小"老有所乐、幼有所托;组建网格员+志愿者+共建单位的"红色物业联盟",化解业委会与物业多年积怨;建立"逢四面对面"议事制度,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累计解决22项民生难题。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126项"微心愿",楼道灯维修、噪音治理等"关键小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党建聚力:用真情绘制共治同心圆
"社区合伙人"计划让柴晓红找到基层治理的"金钥匙"。她带着党员徽章走遍辖区商铺,用"走心式拜访"叩开43家共建单位的大门。太极健身队、非洲鼓表演队等5支社团应运而生,书法、钢琴等8个公益课堂免费开放,让社区飘起"文化香"。更可贵的是,她以"组织带骨干,骨干带群众"的乘法效应,培育出"问题调解员""邻里和事佬"等自治力量,让"党员徽章亮起来、群众笑脸多起来"成为社区新风尚。
精神传承:让信仰照亮奋斗征程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柴晓红对基层工作的生动诠释。面对突发停电,她整夜驻守小区安抚居民;为节省万元安装费,她反复沟通协调施工方案;地下车库清淤时,她的身影始终与保洁员并肩作战。这种"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感染了整个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加入志愿服务,党员带头认领"责任田",共建单位慷慨解囊支持社区建设,形成了"人人参与、成果共享"的生动局面。
十三载风雨兼程,柴晓红用脚步丈量出社区发展的温度,用初心书写着基层治理的答卷。她的事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中彰显共产党员的本色;她的工作没有豪言壮语的修饰,却在实干中筑牢党的执政根基。正如居民所说:"有晓红书记在,我们的日子就踏实!"这种双向奔赴的温暖,正是新时代社区治理最动人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