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张士龙 通讯员 郑茗文)在第38个“6.26”国际禁毒日之际,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以来全省法院审判毒品犯罪情况,分析毒品犯罪态势,并提出禁毒提示,同时,发布5个典型案例。希望促进社会公众充分认识毒品危害,树立远离毒品意识,深入推进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据介绍,过去一年,辽宁省法院审结毒品犯罪案件1055件,判决被告人1325人,其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的占比为12.6%,高于同期刑事案件6.55个百分点,非监禁刑适用率为2%,比同期刑事案件低32.2个百分点。
从统计数据分析,辽宁省毒品犯罪呈现以下趋势:
(一)毒品案件数量持续下降。2019年以来,虽然列管毒品、药品、化学品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辽宁省毒品案件数量一直呈下降态势,2024年与毒品案件数量最高时期的2019年相比,审结的案件数量下降67.64%,被告人数下降66.27%。2025年1到5月审结毒品案件269件,判决被告人332人,较去年同期又下降了约30%。这表明随着禁毒大会战的持续开展,辽宁省毒品犯罪不断减少,毒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禁毒人民战争取得显著成效。
(二)毒品消费进入萎缩状态。2019年以前,辽宁省毒品犯罪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全省法院依法对罪行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判处重刑乃至死刑,有力遏制了毒品犯罪蔓延势头。2024年6月至今,因毒品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案件仅3件。毒品数量是量刑最基本的情节,数量大的毒品犯罪大幅降低,一定程度反映出当地禁毒形势良好。与此对应,辽宁省容留吸毒案件也大幅减少,且近一年来全省法院未受理过发生在ktv、酒吧等消费娱乐场所的容留吸毒案件,不仅反映出娱乐场所禁毒治理初见成效,也反映出辽宁省毒品消费持续萎缩。
(三)辽宁省由毒品流出地变为毒品流入地的趋势明显。辽宁省是东北唯一沿海沿边省份,曾是境外毒品向境内走私渗透并向其他省份扩散的源头。随着对毒品犯罪打击力度的持续加大,2024年以来,辽宁省法院审结的严重毒品犯罪均为由省外向省内贩卖、运输毒品,没有向外省输出大量毒品的情况。例如,本次发布的靳某某走私、贩卖、运输毒品案,被告人靳某某为购买毒品,伙同他人远赴云南,后偷渡到老挝购买甲基苯丙胺约1950克走私回国内。从这个案件看,我省的毒品犯罪分子,寻找毒源的范围已经远至我国西南边境地区。
从以上态势可以看出,全省法院在党中央及省委坚强领导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力指导下,认真履行禁毒职责,与其他相关单位联合开展禁毒大会战,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禁毒工作取得了很好成效,禁毒斗争形势向好态势不断巩固。

多年来,辽宁省法院在认真履行审判职能,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同时,不断强化禁毒综合治理,积极协助构建更为严密的毒品防控体系。2024年,围绕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沈阳、抚顺、铁岭、丹东等地法院先后向市场监管局、卫健委、教育局等单位,针对麻精药品的监管、校园毒品防控等问题发出多份司法建议,推动禁毒综合治理。
辽宁省法院还认真落实普法责任,通过线上线下多元方式,开展禁毒法治宣传活动,切实增强群众禁毒法治意识。各地法院还在中小学和大专院校开展禁毒知识讲座,教育引导广大学生、青少年认识毒品危害,筑牢禁毒防线。2024年,沈阳中院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局、沈阳海关缉私局等十八家单位签署联盟公约,共同成立“沈阳市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联盟”,共筑防范青少年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的防线。
辽宁高院提示,禁毒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毒品滥用极易诱发次生犯罪。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贩卖国家管制的麻精药品,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尤其利用毒品侵害未成年人会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