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金薇)8月16日,清华大学黑龙江校友会、哈尔滨市清华大学校友会于KC皮草总店召开专题座谈会,聚焦深化"地方-校方-校友"三方共治机制,展开全链条乡村振兴对话。
清华大学黑龙江校友会会长张勉、黑龙江省化工学会会长虞云等在哈校友代表,方正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哈尔滨(方正)站站长张伟宇,德善乡党委书记赵林,党委副书记、乡长钱艳红,乡人大主席王春国,育林村党支部书记陆阳等参加会议。座谈会由张勉主持。

张勉回顾自2022年清华大学与方正县签署乡村振兴合作协议以来校地合作历程,双方共建“乡村社会实践基地”,累计吸引清华、北大等高校8批百余名学子扎根方正县开展实践。2025年7月30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哈尔滨(方正)站正式揭牌,标志着校地合作进入资源整合、长效赋能的新阶段。

全体与会人员共同观看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方正站)专题宣传片。

张伟宇系统汇报工作站建设进展,重点阐释“地方主导政策落实、校方赋能学术支撑、校友联动资源整合”的三方共治模式,重点介绍其对破解乡村人才服务可持续性难题的创新价值。

围绕地方发展需求,赵林介绍方正县生态资源禀赋及德善乡“优质稻米主产区”战略定位,展望打造寒地黑土特色品牌实践路径。

钱艳红详述德善乡三大主导产业现状,提出建立校地合作长效联动机制;王春国介绍工作站目前运营管理情况及工作站下一步工作计划;陆阳结合育林村实践案例,分析高校资源下沉对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示范意义。

虞云回顾了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校友会自成立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二十年峥嵘岁月,展现清华人在黑土地上筚路蓝缕、开拓进取的奋斗历程。

多名与会校友结合自身工作及专业领域围绕工作站建设、人才循环体系、文化IP开发、产业技术对接等内容提出建议。


通过深度研讨,进一步巩固了清华大学与方正县校地合作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将以乡村振兴工作站为枢纽平台,持续优化“地方-校方-校友”协同治理模式,重点推进人才共育、产业提质、品牌塑造三大工程,为黑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可复制的范式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