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文/谭苗林 刘和云)茶陵钟灵毓秀,自古为人文鼎盛之地,“洣水汤汤孕文脉,云阳巍巍铸风骨”,红色基因与人文底蕴在此交相辉映、绵延不绝。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部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红色文化扎根乡村,充分释放文艺在乡村振兴中的精神凝聚与价值引领作用,11月8日,茶陵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精心组织县作家协会20余人文学采风团,赴高陇镇开展“文艺赋能乡村,红色文化采风”主题活动。采风团以脚步丈量乡土肌理,以心灵体悟历史温度,沉浸式挖掘当地红色底蕴与人文内涵,为文学创作汲取最鲜活的时代养分。

缅怀先烈忆峥嵘:红色遗址追寻初心
当日上午9时,大雨滂沱,采风团一行怀着崇敬之心率先抵达高陇战斗遗址公园。在纪念广场上,文友彭运南老师饱含深情的解说,将大家的思绪拉回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从高陇战斗的战略部署到战士奋勇冲锋的壮烈场景,从群众踊跃支前的感人故事到革命火种的代代相传,每一个细节都深深触动着在场成员。大家驻足端详锈迹斑斑的武器装备、承载记忆的瞭望塔等珍贵历史遗迹,不时俯身记录、轻声交流,循着历史足迹梳理战斗脉络,深切感悟革命先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坚定信念与奋斗精神。随后,采风团一行奔赴九渡冲战斗遗址,在苍松翠柏掩映的山前肃立致敬,深切缅怀革命先烈。文友谭金良老师结合遗址实景,生动讲述雷打石的传说与九渡冲战斗的峥嵘往事,一个个热血故事直抵人心,让红色精神浸润心灵、薪火相传。

探访旧址品岁月:工业遗产见证变迁
上午10时50分,采风团转场至湘东钨矿旧址,探访这处镌刻着地方工业发展印记的重要遗产。踏入其间,斑驳红砖厂房静默矗立,老旧烟囱直指天际,布满岁月包浆的选矿设备、锈迹斑斑的运输轨道,连同俱乐部、老新华书店、小卖部等承载着生活气息的场景次第映入眼帘。这些工业遗存沉淀着几代人的青春与记忆,无声诉说着昔日“钨矿之乡”“小香港”的繁盛荣光。采风团成员放慢脚步,或轻抚机器外壳的沧桑纹路,或品读墙上留存的时代标语,或与随行的当地老人促膝闲谈,细听矿区过往的生产图景与生活点滴,深入了解钨矿的开采历史、生产流程及不同时期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贡献,对产业从兴盛到转型的变迁轨迹与时代发展脉络,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体悟。青年文友陈星宇驻足于老选矿设备前,感慨道:“触摸着这些带着温度的工业遗存,仿佛能听见当年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的喧嚣。老一辈建设者的坚守与奋斗,都凝结在这锈迹与斑驳里,既让我读懂了茶陵工业发展的坚韧底色,更感受到红色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这正是我们青年创作者最该汲取的养分。”

座谈交流碰火花:凝聚创作智慧力量
在湘东钨矿旧址旁的党员活动室,采风团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座谈会。会上,众人围绕实地走访的所见所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现场氛围热烈而浓厚。交流伊始,高陇镇市场街社区居民委员会王再新书记代表社区,对作协一行的到访表示了热烈欢迎与诚挚问候;县作协主席张冬娇分享了在红色遗址的感悟,提出以“小故事折射大历史”的创作思路,让红色人物形象更鲜活;文友陈阿林老师结合自身在湘东钨矿的亲身工作经历,深情追忆矿区岁月,分享了一线矿工的坚守与担当;文友彭运南老师聚焦矿工群体的奋斗足迹,深挖工业遗产背后蕴含的开拓、坚韧、奉献精神,让沉睡的历史遗存焕发生命力;高陇镇宣传委员王意文部长建议将红色文化、工业记忆与高陇镇乡村新貌相结合,通过文学作品展现乡村振兴生动实践。大家相互启发、碰撞思想,创作灵感持续涌动,不少人当场拿出笔记本记录下构思的创作框架与精彩片段。

赋能振兴续新篇:成果转化助力发展
此次采风活动是县文联扎实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通过沉浸式走访、史料研读、交流座谈、现场体悟等多种形式,为文艺工作者搭建了深入基层一线、汲取创作灵感、积累素材的优质平台。下一步,采风团成员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度提炼红色精神内核、梳理工业记忆脉络、捕捉乡村振兴亮点,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文学作品。茶陵县作协将对此次采风创作成果精挑细选、悉心打磨,编辑出版《铁牛潭》红色文化采风特刊。此举既为红色文化与工业文化的传承传播添砖加瓦,更以文艺之力赋能地方文旅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谭苗林,女,笔名:苗苗,株洲市茶陵县人,系株洲市作家协会会员,有多篇散文、诗歌、小说见诸各级报刊。
刘和云,男,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株洲市作家协会、攸县黄丰桥镇文联主席,攸县作家协会理事。攸县历史文化研究会黄丰桥分会会长,世界汉诗协会会员。历年来,在县、市、省、国家级刊物和媒体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通讯达600多篇,其中:80年代在《湖南日报》《湘江文艺》刊登散文《聚龙仙游记》,短篇小说《水》《未关门的小店》。近年来,在《人民日报》发表品质新闻《攸县黄丰桥镇:从7个小时到7分钟,这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在株洲市《文艺窗》发表短篇小说《顾书记》,报告文学《扎根黄土地,报效桑梓情》被评为优秀文学奖,与武开龙先生合创的《携手创业显英豪——湖南省龙昊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走笔》获报告文学一等奖,《心中的航标》获《现代作家》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