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11月21日楚雄讯 【颜峯 通讯员 周吉才 赵家德 刘姿琳】清晨的姚安花卉基地,滴灌管道精准地将甘露送入花朵根部,花农们熟练地采摘、剪切、捆扎。这批带着露珠的鲜花,几小时后就将出现在拍卖市场,踏上通往各地的旅程。
“世界花卉看云南,云南好花在姚安”。这句话在今天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有了更足的底气。在姚安万亩花卉产业园,现代化的灌溉系统正静静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美丽产业”。
姚安县虽素有“滇中粮仓”美誉,却常年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境。这里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800毫米,水资源缺乏一直是制约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瓶颈。
为破解这一难题,2023年5月,蜻蛉河灌区被列为全国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之一,姚安县由此开启了“以水兴农、以水富民”的探索之路。

水权改革:用上“明白水”,交出“明白费”
在姚安和大姚两县境内的蜻蛉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达30.1万亩。2023年被列为全国试点后,楚雄州紧紧围绕“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目标,全面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
改革的第一步是科学分配水权。蜻蛉河灌区依据可供水量、种植结构及面积、作物用水定额,制定了水权分配方案,将灌区6489万立方米水量确权到用水户。
“我们采取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既确保灌区可持续运行,也保障农民种地收益。”姚安县发展和改革局工作人员张正东介绍。
改革后,粮食作物水价为每立方米0.15元-0.25元,经济作物水价为每立方米0.25元-1元,并按照超定额比例实行累计加价。

智慧用水:灌溉自动化,节水又增效
在蜻蛉河灌区信息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田间取水基站的运行数据。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即可远程控制闸门开合和流量变化。
截至目前,蜻蛉河灌区工程完好率已达89.1%,建成节水灌溉面积24.23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4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2提高到0.58,高于全省同类灌区水平。
“现在直接刷卡取水,不仅方便,还节约成本。”姚安县栋川镇种花大户周立建表示,现代化灌区建设完成后,随时都能有稳定供水,智能化设施避免了大水漫灌,节约了用水成本。
2024年,灌区共兑现种粮农户补贴资金42.43万元,涉及农户3987户,兑现节水奖励资金14.07万元。

水活产业:鲜花绽放,百姓增收
水资源瓶颈的突破,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打开了空间。用水需求大的花卉产业在姚安迅速扎根成长。
“鲜花是‘水敏感’产业,需要有稳定的用水保障。”姚安云秀花卉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思妍表示,稳定的供水和水质保障,是企业选择落地姚安的重要原因。 目前,姚安县花卉种植面积已达2.1万亩,其中无土高端花卉种植面积7890亩,年产鲜切花10亿枝,实现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8亿元。
花卉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出家门走几步路就能上工,加上土地的流转费,我现在一年能赚五万元左右。”大姚县金碧镇马屯村村民马永怀满意地说,“有些夫妻一起在这里务工,一年的收入超过了十万元”。

创新机制:政企协同,多方共赢
姚安县在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过程中,创新投资机制,按照政府投资30%建设固定基础设施,企业投入30%配套生产设施,银行融资40%的“334”产业投资模式,有效破解了花卉企业融资困境。
同时,姚安积极探索“721”收益分配机制,即农户获得70%收益,村党组织(合作社)获得20%,企业获得10%。 这一创新分配方式让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同时壮大了集体经济,也保证了企业的合理回报。
在灌区建设方面,姚安县成功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共筹资3.01亿元完善灌区工程设施,其中财政投资0.9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2.1亿元。
随着姚安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正式运营,万亩现代花卉产业园拔地而起,姚安正朝着“灌溉用水自动化、工程管理数字化、监控自动化、调度智能化”的目标迈进。
未来,姚安计划进一步深化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实现灌溉用水自动化、工程管理数字化、监控自动化、调度智能化,助力粮食安全和乡村全面振兴。水活产业,花香四溢。姚安县的现代化灌区建设,正让每一滴水都转化为发展动能,浇灌出更加绚丽的“幸福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