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陈金新 通讯员 吴水水)10月15日-16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梧桐镇坵演村梧桐外度假区举行的“人才向‘新’而聚,乡村向‘质’而行”——2024年乡村人才振兴民间研讨会,获评过“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创业导师”的黄俊波先生将分享主题为《乡村产业与人才“1+N”共享、共创、共赢的耦合模式探索》的演讲。

与“三农”结缘
黄俊波先生曾从事旅游业的旅行社导游、培训与管理实务和高校讲师,后创建了医药和品牌箱包配套厂等企业,2011年,黄俊波先生遇见了“相思岭”,那一刻,他忽然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在寻找的梦想就是这儿。

探索“1+N”共享、共创、共赢模式
黄俊波先生自称为“山野农夫”,2011年在“相思岭”创建了福建慕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投资了近三千万元,在农业产业建设、开发与运营过程,他发现了,农业行业普遍存在“政策热人才冷”、“学农不做农,做农未学农”等难点、痛点问题,如何立足于“相思岭”,探索一条农业产业平台与乡村青年人才耦合发展的路径?
自2011年开始,黄俊波先生在相思岭进行拓荒建设,2013年与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创建了国内第一家“以农业创业为主题,涉农大学生为主体,公办民助,企业化运营”的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园/创客农场。



为了解决“乡村振兴之热”与“乡村人才之冷”的尬点,黄俊波与郑宗沧两人协同团队创新性提出了“1+N三共”发展模式,即“1”个开放性的产业平台(如基础设施完善的乡村/农场等空间),接纳“N”个大学生创业团队,“1”和“N”之间互为因素、互为条件,共享资源、共创事业和实现共赢的乡旅乡创人才培育孵化模式。
模式的探索、成效与外延
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园/创客农场全链条开放大平台,累计迄今先后有150余家的涉农创业公司、创客团队和独立创客人进驻本基地/农场,累计成功培育出600多位大学生和周边乡村青年,2019年“1+N三共”发展模式被推荐为中国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和教育部乡村人才培育典型案例,并于2020年获得福建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期间黄俊波先生被团省委、福建省教育厅、人社厅、科技厅、省发改委、农业厅、工信厅和福建日报社等部门联合授予“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创业导师”。


先后从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园/创客农场培育与孵化成功后,返乡、下乡与本乡创新创业的优秀乡村人才案例有:
杨卫,在“相思岭”创业园培育孵化3年后,带领“相思岭”团队成员4人,返回家乡龙岩连城县新泉镇,创立了弘农家庭农场,杨卫先后带动了60余户贫困家庭提供了就业岗位,帮助他们一起摆脱贫困,得到了媒体的专题报道。

曾秋水,在“相思岭”创业园从事农业生产8年,立足于“相思岭”400亩的物理空间和农业“产学园创”融合优势,通过招募和培训周边村民和创业大学生,针对休闲农业的果树、农作物和蔬果的种植、选育和扩繁,全面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增产增收。


郑庆雨,在“相思岭”创业园从事个性宠物---蜥蜴养殖6年,成为全国最大的爬行天下贴吧的总版主,孵化结束后联合创业团队,建成了蜥蜴养殖基地,主要的销售通过互联网销售,年度的销售额近百万元。


郑其洲,在“相思岭”创业园从事蜜蜂养殖4年,包含为蜜蜂养殖,蜂蜜、巢蜜、蜂蜡唇膏、蜜蜂标本以及蜜蜂主题研学教育课程编写与实施,孵化结束后组建创业团队,打造“萌宠体验馆”的微商业连锁模式,取得成功。


靶向于“1”个乡村产业平台与“N”个乡村人才融合发展的“1+N三共”模式,经复制和推广,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政治意义,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园区/农场被授予了“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孵化与实训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等国家、省市级系列近30项。

对于未来,黄俊波充满了信心,他说遇到困难时,就抬头望望头顶的星星,还有什么是辽阔星海不能治愈的?心沉静,才坚定。这片土地唤醒了真实的他,那个终于不再为钱继续耗费有限人生的他。
每一个来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园/创客农场的人,似乎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而看着每一个怀揣“三农”梦的人,黄俊波先生都尽力去帮助。相信终有一天,田园、大自然、繁茂这些词,会用来诠释什么是人间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