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张士龙 通讯员郑茗文)4月9日上午,辽宁省市民文化夜校鞍山市海城分校在海城市图书馆正式揭牌启用。作为辽宁省首个落地县级市的文明实践文化惠民项目,这座"文化灯塔"的点亮,不仅为海城市民开辟了夜间精神栖息地,更标志着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向基层的深度延伸。

该夜校由辽宁省精神文明办、省文旅厅等三部门联合部署,依托省文化馆与辽宁广电网络公司协同创新实施。自2024年11月鞍山主校区运营以来,已累计服务学员超万人次。海城分校作为县域示范点,自去年12月启动筹备即确立"资源联享、需求导向"的运营思路,通过融媒体矩阵全域推广、镇街部门联动发动,有效激活群众参与热情。

"我们构建了'三维调研'机制,既摸排传统文化传承需求,又捕捉时尚生活美学热点。"海城分校负责人介绍,经过三个月的课程体系研发,首期开设的古筝、书法、绘画、美妆、形体模特五大类课程,既保留地域非遗项目,又引入现代美学课程,形成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色菜单。零基础学员亦可轻松入门,专业爱好者也能获得技艺精进。
在师资配备上,夜校创新实施"双导师制":既有深耕传统文化领域的非遗传承人,如辽南古筝传承人亲授古法演奏;也引入具备国际资质的时尚导师,如国际美妆协会认证讲师指导形象设计。这种跨界师资组合,确保课程既保持文化根脉,又注入现代活力。
随着夜幕降临时分,海城市文化馆逐渐化身"人文能量场"。书法教室里墨香四溢,古筝琴弦流淌着古典韵律,美妆镜前绽放自信笑容,形体课上舒展优雅身姿。学员李女士感慨:"白天忙工作,晚上来充电,这样的文化夜生活既充实又有品质。"
海城分校的启用,标志着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从"基础供给"向"精准配送"的转型升级。项目运营方表示,将持续拓展"夜校+非遗""夜校+文旅"等跨界模式,年内计划增开辽剧赏析、满族剪纸等特色课程,让文化惠民工程真正惠及全民,让城市夜晚绽放不一样的文化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