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5日,由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主办,贵州省平塘县茶叶产业化发展办公室承办的贵州省春茶产销分析在贵州省平塘县举行。记者在会议上获悉:在宏观经济下行、全国茶叶市场不够景气的产业大背景下,黔茶逆境趋升——随着前几年新发展的无性系茶园陆续投产,今春贵州省采摘茶园预计将达到520—530万亩。春茶产量预计将达到14万吨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20%左右。
春茶产销分析会是贵州省每年春节茶行业最为重要的的一次会议,此次会议由贵州省农委副巡视员景亚翔主持,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傅传耀出席会议并讲话。贵州省8个市(州)茶办,27个县(区)茶办、10个茶叶协会、165家生产、销售、采购企业共3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就截至目前贵州省春茶产销调查情况进行了通报,各地茶叶主管部门、协会、企业代表就调查结果纷纷发表看法、提出建议,最后,贵州省茶办负责人就今年春茶产销作出重要工作安排。
此次春茶产销调查是在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办公室的指导下,联合9个市(州)、43个县(区)的茶叶主管部门共同发布的。据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不完全统计调查显示:2017年,由于贵州省春茶总产量的增加,且品质总体较好,整体市场表现可期。其中,湄潭县预计春茶总产值约30亿元,均价120.37元/公斤,同比分别增长29.58%、3.33%;茶农茶青收入176200元,同比增长28%。黔南州预计春茶总产值约23亿元,同比增长9%。
除了部分地区2月份早春茶上市外,贵州春茶大部分地区集中上市时间预计在3月中下旬前后。据了解,黔南、黔东南、铜仁等地多个茶区的3月前开采的春茶呈现供不应求状态,早在开采前就多被省外经销商预订,主要销往省内及北京、上海、重庆、浙江、广州、山东等地。
由于受国家政策、市场消费和产品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预计今年贵州省干茶价格将有所下降。在市场表现上,高端茶价格将有显著降低;中低端茶仍是市场主力,价格与上年相比将基本持平,200-300元/斤的大众茶产品将会依旧成为消费主流。
最值得关注的是茶叶出口有望大幅增加,据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收集海关、进出口检疫局和浙江、湖南进出口公司以原料购买出口及贵州省有关出口企业的不完全统计,2016贵州茶叶出口已突破7000万美元。今年,出口幅度与去年相比将有所增大。
鉴于全国茶叶市场趋势以及对今春黔茶产销的如上预测,贵州省绿茶品牌促进会、贵州省各产茶州、(县)茶办以及各级茶叶协会在贵州省茶办指导下联合发布今春黔茶产销分析报告时倡议:贵州省茶行业应该注重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根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主管部门大力推动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工作,促进茶产业提档升级,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推进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贵州省行业组织应主动作为,承担政府交办的行业管理和推广品牌工作,组织龙头企业,配合地方政府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共同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做大做强茶产业。同时,还应提升标准,质量兴茶,突出优质安全导向。茶叶质量安全工作将长期处于高压态势,贵州省各产茶区政府应加快实施茶业标准化战略,健全标准体系,强化品牌保护,引导企业争取国际有机认证,深入开展农药残留超标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行为;茶行业组织还应配合食药监与农业部门共同建立健全互联共享的茶业追溯监管综合服务体系与平台。此外,贵州省茶行业还要稳中求进,培育动能,推进供给侧改革。稳中求进既要防止过快,也要防止过慢;茶业经济向更高阶段演化的过程中,做好实体才是关键;应破除资金“脱实向虚”、扰乱实体经济信心的问题,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引导资金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培育壮大新动能;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去库存”、控产能为重点;在加大供给渠道疏通力度的同时,激发消费潜力。以此为基础,贵州省茶行业要努力促进融合,三业并举,实现协同共享多赢。全行业应共同促进社会资源对产业的提升,推行专业化生产方式,鼓励专业化营销企业、创意企业、管理企业投身茶产业建设;加大精深加工力度,生产特色茶叶产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以“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茶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相互融通,重点围绕第三产业加大开发力度,提高综合开发能力。2017,贵州省茶行业应以贵州省委、省政府推动的贵州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战略为契机,走出去寻找发展合作空间,把贵州茶品牌叫响、抓实、见效,让贵州绿茶走出大山、风行天下,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红利,通过加强国内国际经贸文化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国际活动,不断树立并强化贵州茶的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