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GDAD主持设计的深圳机场卫星厅于2021年12月7日正式投入运营。作为T3航站楼国内候机指廊的延伸,卫星厅可以满足年旅客量2200万的使用需求。项目旨在打造一座温馨舒适、体验丰富、具有深圳特色的航站楼建筑。
深圳既是科技之城,也是自然之城。既有高新科技企业聚集的核心城区,如深圳湾、福田、罗湖;又有广阔的自然环境,如东西冲、梧桐山、红树林。深圳的发展,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见证。
从连接世界的互联网络、深圳市花三角梅提取的三角形元素,贯穿建筑及室内设计,既符合深圳机场“从心出发,连接世界”的企业文化,又体现深圳科技与自然兼有的城市气质。

深圳机场卫星厅位于T3航站楼北侧1.7公里,总建筑面积达23.88万平方米。通过行李系统、捷运系统、服务车道系统,使卫星厅与T3航站楼一体化运营。

造型灵感来自福鲼的T3航站楼因六角形表皮及流线型外观而闻名。作为同一机场内的航站楼建筑,卫星厅在外观上与它和而不同。蛋卷形的建筑外壳,呈现出流畅、圆润的建筑外观,与T3航站楼南北呼应。优化港湾岸线的X构型,空侧运行效率高,并极大缩短步行距离,旅客从捷运站至最远登机口步行距离不超过370米。

地处岭南沿海,覆盖于建筑表面的鱼鳞遮阳构件,赋予建筑动感及鲜明的特色。既充分发挥了遮阳、节能的效果,又契合了深圳沿海城市的气质。经采用三维软件优化后,遮阳构件规整为4种类型的标准构件,达到节省造价、快速施工的要求。外遮阳及内遮阳系统,大大降低了建筑得热。与大空间CFD技术、水蓄冷等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促使本项目获得绿建三星认证。

弧形幕墙支撑在二层混凝土楼板及钢结构屋面,干净轻巧。无论是出港还是到港旅客,均能看到室外机坪,感受到阳光雨露。

大空间天花采用仿木纹转印铝合金条板,是全国少有大面积使用该类型天花的交通建筑项目。通过三角形天花图案的划分,使标准宽度的条板满足三维弧形天花找型的要求。通过参数化模拟,采用了深浅三种板块搭配,整体呈现出天然木纹的质感。
天窗下方的钻石采光天花贯穿整个卫星厅,采光天窗长度达1200多米。三棱锥渐变三角形穿孔铝板演绎卫星厅三角形母题,充分过滤太阳直射光,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并清晰引导旅客流程。

沿着钻石型天幕,引导旅客从中央商业区走向4个候机指廊。东南、西南指廊末端三角形图案的无光精轧不锈钢天花,犹如皇冠一般,打造东南指廊“空港之门”、西南指廊“湾区之门”。

从负一层捷运站至二层三层出港大厅流畅曲线的地面图案,灵感来自大自然山川湖泊的自然曲线,寓意旅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旅程开启。三层及二层出港大厅采用整体无缝磨石地坪,是国内运用该类型地面面积最大的航站楼建筑。

卫星厅拥有2个户外绿化观景平台,东向望山,西向望海,在国内航站楼建筑中尚属首例。结合精致的绿化设计,为旅客提供舒适的观景体验。

丰富的绿化配置,包括垂直绿化墙、中央中庭花池、大型园景、室外绿化观景平台、北指廊候机区台阶绿化等,打造多维立体的航站楼景观系统。

卫星厅建筑高度受到塔台视线严格限制。为了达到建筑效果、结构经济性、空间舒适度等多方面平衡,卫星厅采用建筑、结构、装修一体化的设计策略。卫星厅中央区域大屋架最大跨度达到72米,采用三棱锥网架及三角形单层网架结合的结构形式。经过结构计算及优化,仔细确定单层网架的区域,创造出双子星广场高达17米的震撼室内空间。利用该空间设置的环绕LED屏幕,单个面积达370平方米,是卫星厅最具震撼力及感染力的打卡点。结合捷运站鹏城之翼、三层中央大厅鹏城天幕,打造全景式、沉浸式三维动态旅客体验。
来自深圳机场“从心出发”的企业理念,糅合了“心型”及卫星厅三角形设计母题,为卫星厅定制了独一无二的地毯图案。4个指廊采用“春夏秋冬”主题色系,座椅、地毯、标识均体现该主题色彩,形成每个指廊的设计特色,同时也便于旅客及工作人员辨别区位。
旅客休息区采用排椅、躺椅、沙发、工作台等多样化家具配置,打造满足各类旅客需要的休息区。
卫星厅内各类柜台(值机柜台、综合服务柜台、登机柜台等)是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分项。柜台契合卫星厅的建筑及室内装修风格,采用圆润、流畅的曲线造型。白色亚克力人造石与木纹板相结合,呼应公共区木纹天花及白色墙面。柜台正立面,植入了以鱼群尾巴为概念的T型灯槽,其形状也与外立面的鱼鳞遮阳构件呼应。
打破过往机场建筑登机桥只是作为登机通道的设计方式,卫星厅登机桥与航站楼一体化设计。登机桥内宽度达5.4米,犹如室内空间的延伸,登机桥不再是狭窄的旅客 “排队“空间,极大地提升了旅客出港到港体验。登机桥门斗采用弧线造型,从出港、到港通道看,均与卫星厅的弧形幕墙形成一个整体。门斗内置可调光LED灯带,与登机口柜台的T型灯带联动,提醒旅客登机,实现服务功能与装饰性能的统一。
旅客需使用捷运往返于卫星厅与T3之间。出港旅客在T3航站楼值机托运及通过安全检查后,乘坐捷运到卫星厅等候登机。到港旅客在下飞机后,乘坐捷运回到T3航站楼。卫星厅捷运站采用暖色调石材墙地面,银白色金属天花,出港站台设置鹏程之翼LED屏幕,屏幕设计具有方向引导性,引导旅客乘坐扶电梯至三层出港厅。捷运屏蔽门顶盖设置与列车联动的灯带,当列车进站或离站的时候,灯带会转换色彩,从而提醒旅客。

卫星厅与T3航站楼的行李通过高速小车和行李隧道往来,未来行李隧道还将延伸到T2航站楼。通过卫星厅与T3航站楼的行李系统,可以实现旅客托运行李从行李分拣、行李搬运、行李装机整个流程中的跟踪功能,确保行李准确、无误到达对应航班,有效提高行李处理的效率和准确率。卫星厅行李系统通过手持终端、人员扫码方式实现托运行李信息的读取,也可通过RFID技术,实现托运行李信息自动读取。
卫星厅以创意性的设计方案和建造科技,具有深圳机场特色及人文关怀的空间设计及设施配置,打造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好管好用的航站楼建筑,助力深圳机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枢纽门户。

本项目总负责人 陈雄 副总经理带队,代表设计方参加了启用仪式
总体设计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联合设计单位:兰德隆与布朗(美国)、凯达(香港)环球
专项设计单位: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捷运系统】、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民航弱电】、民航机场成都电子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民航弱电】、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行李系统】、上海赛驰标识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标识系统】、建恒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景观】、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贵宾室精装修】
(供稿: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