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江苏丰县讯 日前,中建安装集团南京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和续建项目正式启动集中供暖,29公里热力管线通向丰县主城区及开发区,不仅保证了居民“温暖过冬”,也将为当地工业蒸汽供应提供稳定可靠的热源。
工于匠心,细节之处彰显暖心。丰县城区新旧交织、道路纵横,居民小区、学校、政务中心等建筑密布,地下雨水、污水、给水、燃气、电力等市政管网星罗棋布,如同城市毛细血管,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都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面对困难,我们迎难而上,为民办实事的初心和力度不会因为有困难而退缩。”承建单位有关负责人介绍,敷设入场前,项目与通信、市政、燃气、水务等单位共同研究市政管网图纸,详细深入分析走向和开挖深度,标记交叉点。部分市政管线年代久远,项目经理袁灯带领管理人员现场物理勘探、现场交底,及时调整管线敷设方向,全面规避地下管线碰撞可能,见缝插针,绕行施工,确保居民日常生活出行。
丰县城区主干道施工长达5公里,为减少道路交通压力,项目团队化身“夜行侠”,将施工任务全部留在深夜。伴随着早高峰到来,管道敷设全部完成,路面也全面恢复通行。管线敷设经城区5所学校、近4公里,施工周期至少2个月。为给3000余名学子创造安静生活空间和通畅出行环境,项目团队加大人员投入、执行三班作业,在全体施工人员“晒黑了十度”的付出中,兑现开学前完成施工的承诺,比计划周期提前15天。
跑动作战,极速前进为“暖”奔赴。要想让居民家中如期暖起来,150天的施工周期必须“后墙不倒”。然而,工期与秋汛高度重叠,施工面分散在城区各个角落,这是不争的事实。没有分身术,就用铁脚板,项目部按路段将施工区分为3个责任区,10名管理人员每天绕城数圈“跑动作战”,各施工队伍同步进场,夜间提前开挖沟渠,白天敷设管道,在机械轰鸣中项目向着如期供暖目标全速推进。管线敷设途经6条省干线和12条市政主干道,传统封闭施工模式占地面积大,路面开挖恢复时间长。项目总工程师刘来金将3个线路淤泥质土层路段施工方案大胆替换为非开挖拉管方式,并邀请岩土专家现场分析拉管深度、长度、泥浆配比等,将地下施工对地层的扰动降到最低,施工结束后,地表立刻恢复通行,“微创新”让施工周期压缩了一半。
极致标准,专业成就“安心”供暖。与常规市政管线不同,供热管网低温管道需保持50℃以上,1.2公里的蒸汽管道则更是长期保持320℃和1.3兆帕的中压状态。项目负责人表示,供暖安全连接民生,必须以极致标准应对“非常”的环境考验。“项目部严选施工用材,管道采用预制聚乙烯外套保温管,材质稳定,保温性能优越;接口处则应用聚氨酯发泡保温,全面覆盖电热熔式聚乙烯外套,为最‘薄弱处’穿上厚‘铠甲’,最大程度避免各种风险。”
“丰县地下土质松散,极易沉降,存在渗漏风险。为此,项目在管道及管件敷设过程中全面应用X射线探伤技术,每个连接处都先拍‘CT’后‘缝合’,焊接与检测穿插进行,探伤检测100%覆盖,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8.2%。”
“正式供暖前,从供热首站到居民家门口,项目团队化身服务小分队,组织20名巡检员配合热力公司,对城区十余个换热站和供暖管网全面展开打压试水,一天巡查两次,一次20多公里。连续5天反复检测,丰县城区供暖顺利启动,群众温暖过冬有了‘定心丸’。”
项目负责人表示,为了把丰县百姓“温暖过冬”希望落到实处,公司全体党员干部积极践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焦百姓“急难愁盼”事,以干在实处的担当走在前列,带领全体职工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全力推进供热保障工程建设,以专业力量打造“温暖之城”,在每一点“热度”的升高中,让民心工程又一次见证了民生温度。(包化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