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何东 崔岳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网络设备巨头Netgear长达三年的全球专利诉讼战终以和解落幕。在中、德、欧多国法院的联合裁决压力下,Netgear宣布加入国际专利运营平台Sisvel的Wi-Fi 6专利池,并支付数亿美元专利许可费。此案不仅彰显中国企业在全球知识产权博弈中的法律攻防能力,更被视为推动国际专利许可规则向更公平方向演进的重要里程碑。
跨国专利战:从“技术战”到“规则战”
起因:Wi-Fi 6核心专利之争
2022年,华为指控Netgear在路由器、网关等系列产品中未经授权使用其持有的12项Wi-Fi 6(802.11ax)标准必要专利(SEP),涉及多输入多输出(MIMO)、正交频分复用(OFDMA)等关键技术。据华为披露,这些专利已被纳入全球3GPP、IEEE等标准组织,是Wi-Fi 6设备实现高速率、低延迟的核心支撑。
诉讼策略:全球布局与“禁令威慑”
华为采取“多国联动”诉讼策略:
中国战场:2022年9月,华为向深圳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对Netgear中国供应链实施“临时禁令”,冻结其部分产品进口;
欧洲战场:2023年初,华为在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欧盟统一专利法院(UPC)同步起诉,要求禁止Netgear在欧盟27国销售侵权产品;
美国战场:虽未直接起诉,但华为通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起“337调查”,威胁对Netgear产品实施进口禁令。
关键转折:中德欧法院“三连判”
2023年6月:德国慕尼黑法院裁定Netgear侵犯华为两项Wi-Fi 6专利,颁布永久禁售令;
2024年1月:欧盟统一专利法院首次裁决支持华为,认定Netgear需为每台侵权设备支付0.5美元专利费;
2024年11月: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终审维持华为专利有效性,驳回Netgear“专利无效”抗辩。
和解背后:专利池模式成破局关键
面对全球禁令压力,Netgear于2025年1月提出和解谈判,最终接受华为提出的“加入Sisvel专利池”方案。该模式要求Netgear:
一次性支付:补缴2022年至今的专利使用费及利息,总额约3.2亿美元;
未来许可:按设备售价的2%向Sisvel池内专利权人(包括华为、爱立信等)支付持续费用;
技术审计:开放产品代码供第三方机构核查专利使用情况。
行业影响:打破“美国中心”许可秩序
传统上,Wi-Fi专利许可由美国企业主导的Via Licensing、Avanci等平台垄断,费率谈判缺乏透明度。此次华为推动Netgear加入欧洲主导的Sisvel池,被视为对“美国定价权”的挑战。欧洲专利律师协会主席评论:“此案证明,非美国企业也能通过法律手段重塑全球技术标准生态。”
中国企业的“专利外交”升级
数据佐证:从“追赶”到“引领”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华为以6,902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七年居全球首位;
2024年,中国企业在欧洲专利局(EPO)获得的通信技术专利占比达34%,超越美国(29%);
华为全球知识产权部部长白波透露,公司已与苹果、三星等企业签订超200份交叉许可协议,但“对恶意侵权者绝不妥协”。
专家观点:法律武器比技术封锁更持久
清华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崔国斌指出:“华为案表明,中国科技企业已从‘被动应诉’转向‘主动设局’,通过国际诉讼积累规则制定话语权。未来,专利池的多元化将迫使跨国企业重新评估技术合作风险。”
从5G到Wi-Fi 6,华为的全球维权之路折射出中国科技产业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的转型。此案不仅为中企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纠纷提供范本,更预示着全球技术标准竞争正从“市场争夺”迈向“规则重构”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