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张士龙 通讯员 郑茗文)9月15日,国网辽宁鞍山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中心员工应用自主研发的创新工器具,安全高效完成10千伏大南一线横担安装工作。这种自主研发的可角向调整的水平横担固定器,较传统作业时间缩短45分钟,施工期间周边客户用电不受影响。

据介绍,中国带电作业技术始于鞍山,兴于辽宁。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带电作业队伍现有70人,其中高级技师3人,可独立完成10至500千伏带电作业项目。近年来,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坚持打牢带电作业队伍技能基础,从初期培养、技能考核、岗位晋升三方面发力,加强人员专业素质培养,着力提高带电作业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提升客户用电满意度。
在初期培养中,鞍山公司在辽宁省电力公司提出的“新入职员工三年三段”培养基础上,明确试用期、新手期、助手期各阶段核心目标,并创新将电工证、带电作业、无人机等资格证书纳入目标。在技能考核上,公司建立以“人资搭台、专业组织、联合考核”为原则,以两年为一周期的全员岗位大练兵机制,打造高仿真带电作业实操基地,累计考核达435人次,覆盖15项专业技能,合格率达到100%。在岗位晋升方面,公司依托岗位晋级管理体系,设置岗位“晋级、降级、横向调整”三大举措,按照工作量核定业务积分,并赋予带电作业额外奖励系数,鼓励员工“多劳多得”,持续打牢业务基础,提升服务能力。

针对带电作业技能需求强、人才培养周期长等特点,鞍山公司创新推行“双专业双导师”的导师带徒模式,由专业导师重点传授本专业的知识技能,由职业导师负责对徒弟职业发展进行辅助规划,并传授配电专业其他相关知识。日常作业中,师父们通过“一对一”现场指导,手把手传授绝缘遮蔽、带电检修等核心操作技巧;在实训场地,结合模拟故障场景,帮助徒弟积累应急处置经验;此外,还定期抽考带电作业安全规程、工器具原理等理论知识,以“理论+实操”双管齐下的方式,助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
为给青年人才搭建展示平台,公司每季度举办“逐梦鞍电.向心而行”风采系列展示活动,定期开展青年带电作业技能比武项目,设置带电更换绝缘子、带电断接引线等实操项目,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建立青年人才成长档案,跟踪记录技能提升轨迹,对表现突出者优先推荐参与重大作业任务、技术攻关项目,加速青年人才从“新手”向“骨干”转变。在2025年“振兴杯”辽宁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国网鞍山供电公司青年代表队包揽团体和个人冠军,女子代表队斩获三等奖;15人次被评为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劳模工匠、先进个人等荣誉;5名优秀员工走向管理技术、班组长等更高层级岗位。
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将科技创新作为带电作业队伍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依托王家峰劳模创新工作室、佟明创新工作室,整合技术骨干、高校专家、设备厂家资源,围绕“降本增效、安全便捷”开展研发攻关。近年来,国网鞍山供电公司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核心驱动力,持续突破技术瓶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其中,输电专业全国首创的无人机载X光带电探伤技术,可实现500千伏及以上高压线路悬垂线夹的远程无损检测,已在全国推广。配网带电作业研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带电作业数字化决策系统”通过集成第一视角影像、人员体征监测及环境传感器,构建起“人-机-环境”三位一体的智能预警网络,获国网辽宁电力青创赛金奖。
同时,国网鞍山供电公司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与带电作业的融合应用,引入无人机巡检+带电作业协同模式,利用无人机精准定位缺陷位置、勘察作业环境,提前规划作业路径,减少作业人员现场勘察时间;开发带电作业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作业计划制定、工器具管理、安全交底等环节线上化,实时监控作业过程,通过数据复盘优化作业方案,推动带电作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截至目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带电作业已累计研发创新成果6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4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