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林桂花 郭子文 通讯员 冷振华)2024年,厦门市认真落实省防指和市委、市政府防汛防台风抗旱工作部署,扎实组织做好各项防御措施,确保全市安全平稳度汛。

2024年汛期以来,厦门主要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异常偏多,影响台风偏少。全年共出现11场暴雨过程,第3号台风“格美”和第18号台风“山陀儿”2个台风影响厦门市。全市水库蓄水充足,全年未发生因重大汛情致使水库水位暴涨和河道洪水漫溢险情灾情。全市河道水文、水位站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汀溪水库上游五丰、造水两个水文站未发生较大涨水。台风暴雨导致全市各类灾险情共108起。其中积水积涝56起。各类灾情均及时发现和处置,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防台风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5月8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崔永辉到市应急指挥中心调研防汛防台风工作,主持召开防汛防台风工作专题部署会。防御第3号台风“格美”期间,崔永辉书记、时任市长黄文辉多次到市防指召开台风防御视频会商会议,指挥调度各区各成员单位台风防御工作。防御第18号台风“山陀儿”期间,新到任的伍斌市长视频调度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各区,听取防御工作情况汇报,并对防台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市防指总指挥、常务副市长黄晓舟,市防指第一副总指挥、副市长季翔峰多次到市应急指挥中心召开全市台风、暴雨防御会议,并在不同场合对做好防汛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强化防汛防台风各项准备。通过及早部署防汛备汛工作,不断夯实防汛抗旱责任。落实各级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以及水库、水闸、堤防、避风渔港、易涝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要区域、重要部位的防汛责任人。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开展防汛备汛工作检查和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加强组织防汛业务培训,持续夯实防汛基层基础,等多个方面组织各区和市防指各成员单位继续推进基层防汛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
完善防汛防台风工作机制。一是完善应急预案方案体系。根据2023年最新修订市级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汛前全市各区各相关单位进一步修订完善本级本单位预案。二是完善指挥叫应避险机制。各区分别制定不安全场所转移避险方案。海事、市政园林、交警等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厦门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城市防涝组工作方案》《厦门市港口水域防台期间海上交通运输船舶避风及人员撤离指南》等方案指南。气象、农业农村(水利)、资源规划和海洋等预警责任部门和各区不断细化灾害预警“叫应”要求。三是强化“三停一休”制度完善。市防汛办牵头,针对“三停一休”有关强制措施组织法理基础分析,督促指导各区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行业法律依据加强辖区和行业管控措施落实。制作“三停一休”期间应急救援指挥车辆通行证,协调高德、百度等落图导航,共同做细防台风期间车辆安全管控准备工作。
科学精准组织台风暴雨防御。今年汛期,厦门市共启动应急响应7次,其中防御暴雨响应4次,防御台风响应3次。市委市政府超前部署、有效统筹、科学应对、精准调度,实现了“人员零伤亡、财产少损失”的工作目标。第18号台风“山陀儿”影响期间正值国庆黄金周,为努力降低各类损失和影响,市委市政府内紧外松实施各项台风防御措施。特别是针对厦鼓航线防台措施,市防指会同气象、海事、文旅、轮渡公司等单位密切会商,由于精准研判,科学决策,最大程度减少了国庆期间对市民和游客影响。
全市汛期虽然已经结束,但市防汛办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防汛工作要求,始终保持工作状态,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抓紧提升短板弱项,不断强化科技赋能,进一步推动防汛防台风指挥平台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城市内涝监测预警模块项目建设。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加快应急管理融媒体中心建设,构建日常安全教育和突发事件处置相结合的应急管理宣传矩阵,提升宣传质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