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综合(李文闻 刘莎莎)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6日,马来西亚吉隆坡——中美经贸团队在此间举行的第五轮磋商中,就海事物流301调查、对等关税暂停期延长、芬太尼禁毒合作等七大核心议题达成初步共识。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在磋商后向中外媒体透露,双方已形成“可操作解决方案框架”,下一步将启动各自国内审批程序。
核心议题突破:从对抗到管控
此次磋商聚焦美方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发起的301调查、中方反制关税的延续性、芬太尼问题跨境执法合作三大焦点。据李成钢介绍,双方通过“技术层磋商+政策层协调”的双轨机制,在以下领域取得实质进展:
301调查缓和:美方同意暂停对华海事物流设备加征关税,中方相应调整对美农业机械的反制措施;
关税暂停期延长:原定于11月到期的对等关税暂停协议,经磋商后延长至2026年第二季度;
芬太尼禁毒合作升级:建立中美联合实验室,共享前体化学品监控数据,并试点在第三国(如马来西亚)开展联合执法。
此外,双方在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互认、稀土出口管制透明度、TikTok算法安全审查等议题上达成技术性文件,为后续合作铺路。
谈判桌上的角力:强硬与坚定的平衡
“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李成钢用12个字概括谈判氛围。据知情人士透露,美方代表团在301调查议题上曾提出“中国造船业补贴数据不透明”的质疑,中方则以国际海事组织(IMO)报告及第三方审计数据据理力争,最终推动美方接受“分阶段核查”方案。
而在芬太尼问题上,美方代表格里尔一度要求中方“无条件共享跨境支付数据”,中方则提出“以美国取消对华芬太尼原料出口限制为前提”的对等条件。经过12小时拉锯,双方妥协为“建立数据交换防火墙机制”,既保障中方数据安全,又满足美方执法需求。
全球市场反应:风险偏好回升
磋商结果公布后,亚洲股市集体上扬。截至吉隆坡时间26日15时,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涨1.2%,马来西亚富时指数涨0.8%;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从每桶72.3美元回落至70.1美元,显示市场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担忧降温。
“这是自2025年5月日内瓦会谈以来,中美首次在第三国达成多边共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冯兆强分析,“选择东盟峰会期间在吉隆坡磋商,既避免国内政治干扰,又向区域国家传递‘稳定供应链’的信号。”
下一步:从共识到落实
尽管达成初步共识,但分析人士指出,协议落地仍面临三重考验:一是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掣肘,二是中方对技术转让限制的关切未完全解决,三是2026年美国大选可能引发的政策波动。
对此,李成钢强调:“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磋商成果来之不易,需要双方共同维护。”他透露,中方已启动国内审批程序,包括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交关税调整方案,以及协调农业农村部加快美豆进口配额审批。
而美方代表贝森特在闭门会议中向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示:“美中合作是全球经济的压舱石,我们愿以吉隆坡共识为起点,构建更稳定的双边关系。”
此次吉隆坡磋商,标志着中美经贸关系从“战略博弈”转向“风险管控”。正如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所所长胡逸山所言:“当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选择对话而非对抗,全球产业链的‘避震器’就多了一份保障。”随着双方进入国内审批程序,这场跨越太平洋的经贸博弈,或将迎来新的平衡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