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7月22日北京讯(陈新航 冯骅 吕薇)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今日宣布,位于渤海南部海域的垦利10-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最大规模浅层岩性油田正式进入生产阶段。这一里程碑式突破,不仅刷新了渤海油田开发纪录,更彰显了我国在复杂稠油资源开发领域的技术实力。
技术攻坚:破解“枝蔓状”稠油开采世界难题
垦利10-2油田发现于2021年9月,探明地质储量超1亿吨,是渤海湾盆地凹陷带浅层(平均水深20米)首个亿吨级岩性油田。其储层呈现“散、窄、薄、杂”的枝蔓状分布特征,原油黏度跨度大且分散于岩层缝隙中,开采难度堪比“从沙子里挤油”。
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油藏总师蔡晖介绍,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常规注水+蒸汽吞吐+蒸汽驱”联合开发模式,通过高温蒸汽精确注入降低原油黏度,配合注水形成复合开采体系。这一技术体系使储层钻遇率提升超30%,开发井最大水平位移达3000米(相当于储层埋深的近3倍),突破了浅层大位移井钻井技术极限。
工程奇迹:打造渤海最复杂海上平台
项目一期新建1座中心处理平台和2座无人井口平台,其中中心平台集冷采、热采两套系统于一体,高度22.8米、投影面积相当于15个标准篮球场,设计重量超2万吨,成为渤海海域尺寸最大、重量最重、工艺最复杂的生产平台。

平台搭载240余套关键设备,首次大规模应用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高温电潜泵注采一体化技术,实现了稠油热采领域国产化工具的革新。中国海油副总经理阎洪涛表示:“该平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海上复杂稠油油藏开发迈入新阶段。”
战略价值:助力渤海油田冲刺4000万吨年产量
作为我国最大海上油田,渤海油田2024年原油产量超3600万吨,占全国总量近六分之一。垦利10-2油田一期项目预计高峰日产油气当量3000吨,2026年将达日产19400桶油当量,其投产将直接推动渤海油田年内实现4000万吨总产量目标,进一步巩固我国海上能源供应安全。
行业示范:从“试验田”到“技术高地”
垦利10-2油田的开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浅层岩性油田勘探开发技术体系,为类似盆地提供了“渤海模式”。项目采用“勘探开发一体化、区域统筹、分期实施”策略,通过79口开发井(含33口冷采井、24口热采井)实现储量高效动用,单井最大井深达22万米(相当于钻穿25座珠穆朗玛峰)。
业内专家指出,该项目不仅验证了我国在浅层大位移井钻井、复杂稠油开发等领域的核心技术能力,更通过绿色低碳建造理念(如永久地震传感器阵列、三维实时地质合成技术)为海洋工程智能化转型树立标杆。
未来展望:二期开发将深化技术迭代
垦利10-2油田分两期开发,二期项目将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中国海油表示,将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以“稳住老油田、加快新油田、突破低边稠”为策略,推动我国海上油气产量持续稳定增长,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注入更强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