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8月1日吉林通化讯(程义德 李斌 刘卫 赵庆伟)长白山林海深处,腐殖土被轻轻拨开,一株芦头修长、须根带珠的林下山参展露真容。科研人员手中的检测仪器正读取着它的基因组数据——这场关乎“百草之王”的“优等生选育计划”,正在吉林通化的参林间悄然推进。而在实验室外,一场产业变革已然席卷吉林大地。

最新数据显示,吉林省人参产业迎来历史性突破: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6.5%。在吉林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上,这一里程碑数字正式公布。更宏大的目标已经锚定——按照《长白山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5—2030年)》,到2030年,人参产业总产值将向1000亿元发起冲刺。
全产业链布局,产值结构深度优化
在通化人参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市长高山仔细查看“通化人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系统。他特别关注商标使用规范与企业参与度细节,强调要“深挖通化人参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推动产业从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跃升”。这番调研背后,是吉林人参产业结构的革命性调整。
人参产业正摆脱传统农业的单一形态,形成三产深度融合的新格局:
种植标准化:全省4255亩林下山参实现溯源标记,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从播种到采收的全周期记录
加工多元化:通化人参电子商务产业园共享工厂加紧建设,项目投产后将整合辖区资源,实现人参制品共享化生产
消费场景化:卓雅智能酒店的人参鸡汤成为食客必点,万通山葡萄酒推出西洋参山葡萄酒系列,社区厨房开展“‘参’情入社区”活动,让人参食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种全链条开发模式成效显著。在通化市二道江区,上半年人参产业实现综合产值5300万元,其中二产产值达2100万元,三产服务收入突破2500万元,已形成“种植有标准、加工有深度、消费有场景”的产业生态。
科技赋能,破解产业“卡脖子”难题
“以前咱种参靠经验,现在得靠科技!”在吉林云岭野山参保护区,生产负责人孙良珠看着高校团队带来的种质检测仪器,眼里充满期待。今年,2025年度吉林省人参产业聚力攻坚专项课题——林下山参种质资源高效利用项目正式落地。
传统林下山参选育面临严峻挑战:生长周期漫长,选育一个品种需30年以上,筛选方式主观性强、效率低下。吉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带来破局利器:
- 采用基因组重测序和甲基化修饰位点测序分析技术
- 利用分子辅助鉴定手段缩短育种周期
- 结合林下山参芽孢扩繁技术,集成开发优良品系选育体系
企业需求与科研创新的结合日益紧密。中康参芝联合北华大学成功申报“智能化人参籽采摘机器人研发”和“林下参原生态播种机研发”项目;京辉药业40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聚焦红参加工工艺优化,从清洗、蒸制到干燥,全流程升级传统工艺。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品质根基
靖宇县南天门村林参轮作综合试验站,一场关于绿水青山的实践正在进行。水土流失监测设备被创新性地安装在林地中,系统收集未利用地及参后地的土壤、环境及水土流失数据。
“长期监测旨在科学评估人参种植对林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为林业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吉林省人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英平教授指出,这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行动。
生态种植模式遍地开花:
- 抚松县“人参—细辛间作”模式:有效抑制土传病害,增强人参免疫力和光合效率,减少农药使用同时提高产量与品质
- 二道江区生态监测体系:完成500亩林下山参基地土壤采样,构建产地环境数据库,电子围栏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光照
- 参后地再利用:参后地种植的大豆在苗期长势显著优于普通农田,揭示轮作模式提升土地效益的巨大潜力
政策与品牌双驱动,千亿蓝图渐成现实
吉林人参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强力支撑。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发展路径:
- 实施人参种业振兴工程:对新建2000份以上种质资源中心给予200万元奖补
- 强化参地资源规划:优先使用园地等农用地种植,科学协调耕地保护与参业发展
- 健全人参进入食品机制:开通人参食品生产许可绿色通道,扩大人参在食品领域应用
品牌建设同步发力。吉林支持企业在名称中使用“抚松人参”“通化人参”等地域标识;通化市专门制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规范,通过溯源提升品牌价值。

在产业布局上,吉林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拓宽人参等中药材应用领域,加大创新药研发力度,巩固生物疫苗优势。医药健康产业被列为全省四个重点新兴产业之一,与人参产业形成战略协同。
晨光再次洒向通化云岭的2.3万亩林下山参基地,全球最大的集中连片长白山道地人参抚育区里,曾宪清注视着科研团队采集最新一批种质数据。他脚下的土地,已完成1.7万亩宜参林地的土壤检测,正加紧建设“企业精准需求+高校前沿创新+基地高效验证”的协同闭环。
从靖宇县的水土监测设备到抚松县的参粮轮作试验田,从通化共享工厂的机械轰鸣到社区厨房飘散的人参鸡汤香气,吉林人参产业的每个环节都在经历深刻变革。当参农们轻抚着能出示“体检报告”的参根,当实验室里的基因组数据转化为参林间的金果子,这条通往千亿级的产业之路,已在科技赋能与生态守护的双重护航下,铺就到长白山麓的每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