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9月22日龙岩讯(庄秋风 林建辉 陈金新)初秋的闽西大地,紫金山铜矿的智能分选车间里,机械手精准分拣着矿石,而隔壁车间正将冶炼废渣转化为高纯度金属碲。这一幕生动诠释了龙岩市从 "挖山卖矿" 到 "吃干榨净" 的深刻变革。2025 年 1-5 月,龙岩有色金属产业产值达 689.5 亿元,同比增长 2.7%,其中循环经济相关产值占比超 40%,昔日的资源依赖型城市正以循环经济闯出产业新路。
破局:从 "一矿独大" 到多元循环

作为闽西重要的工业基地,龙岩曾长期受困于 "靠矿吃饭" 的单一经济结构。2015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占比高达 78%,有色金属产业贡献了近三成工业增加值,但随之而来的是高耗能、高排放的发展瓶颈,当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 88.86%。
转折始于 2017 年龙雁经济发展中心跻身全省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如今,这个昔日的工业集中区已串联起 10 条循环经济产业链,2022 年循环经济产值达 48 亿元。国能神福发电的蒸汽为 48 家企业提供动力,善璟环保的固废处理工艺让废渣成为华润水泥的添加剂,创辉再生资源则从炉渣中提炼出金银铜铁等金属,剩余废料制成环保砖用于市政建设,真正实现 "变废为宝"。
在政策引导下,龙岩市 2022 年出台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 2025 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需超 7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现 100%。这一蓝图正在变为现实:上杭蛟洋新材料产业园依托紫金铜业 40 万吨阴极铜产能,构建起 "冶炼 - 化工 - 新材料" 循环链,瓮福紫金公司利用其副产硫酸生产磷肥,年减少固废排放 12 万吨。
重构:产业链上的循环密码
走进紫金铜业车间,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阴极铜正在自动化生产线流转。"通过技改从碲化铜中提炼出 99.95% 纯度的金属碲,产品附加值提升 10 倍以上。" 公司副总经理李耀泉介绍,2024 年企业产值突破 342 亿元,资源综合利用率达 97% 以上。这种 "吃干榨净" 的模式在龙岩已形成产业生态:
在长汀稀土工业园区,金龙稀土的专利墙记录着转型轨迹 —— 累计申请专利超 1000 项,磁性材料专利拥有量全国第一。这里的稀土废料回收率达 95%,2024 年园区规上企业产值较 2010 年增长 10 倍,2025 年 1-5 月更是以 25% 的增速实现产值 34.54 亿元。
上杭县构建的 "金矿开采 - 冶炼 - 深加工" 全产业链更显循环智慧。福建紫金贵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通过无 PVP 银粉制备技术升级,2024 年总产值突破 80 亿元,2025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 50.09 亿元,智能化生产线较传统模式减少 30% 人力配置。而总投资 1.1 亿元的创辉炉渣回收利用项目等一批新项目的落地,让循环经济版图持续扩大。
升级:从园区循环到全域转型
龙岩的循环经济已从园区试点迈向全域推进。2025 年市级重点项目清单中,循环经济项目占比达 35%:新罗区红尖山固体废料综合利用项目、全鸿矿渣微粉生产项目,上杭县 5 万吨磷酸铁锂综合利用项目、金铜新材料循环产业园等一批亿元级项目加速推进。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新增循环经济产值超 60 亿元。
在农业领域,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体系逐步完善,2024 年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 90% 以上,超过 "十四五" 规划目标。服务业方面,"绿色商场" 创建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古田梅花山文旅康养试验区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形成三次产业协同循环的格局。

龙雁经济发展中心主任谢振浩表示,园区正围绕 "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方针,推进循环化绿色改造,目标打造 "产业优势突出、生态环境优异" 的示范标杆。按照规划,到 2030 年龙岩将实现碳达峰目标,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昔日的 "金色矿山" 将彻底蜕变为 "绿色循环高地"。
从紫金山下的智能工厂到龙雁园区的产业链图谱,龙岩以循环经济为笔,在闽西大地上描绘着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图景。这场从 "资源依赖" 到 "循环再生" 的变革,不仅重构了产业生态,更为全国同类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