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10月12日北京讯(张佳乐 李小飞)

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宣布:我国城镇化已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模式正式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住建部将制定实施“十五五”规划,全面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十四五”成就显著,民生工程惠及亿万群众
过去五年,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城中村及城市危旧房改造安置住房1100多万套(间),惠及3000多万群众。城市更新行动成效斐然: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惠及4000多万户、1.1亿人;加装电梯12.9万部,增设停车位340多万个、养老托育设施6.4万个;更新改造供水、燃气、供热等地下管网84万公里,打造“口袋公园”1.8万多个、城市绿道2.5万公里,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建筑业总产值2024年达32.7万亿元,实现增加值9万亿元,深中通道、北京冬奥场馆等标志性工程及盾构机、造楼机等“大国重器”赢得世界赞誉。
转型期新挑战,存量提质成核心

倪虹指出,当前城镇化率已突破66%,进入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需破解“增量依赖症”。住建部将深化住房和房地产领域改革,完善“保障+市场”供应体系,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推广现房销售制度,并探索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城市更新方面,坚持“先体检、后更新”,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50多个县级市已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2387个,启动危旧房改造17.5万套(间),改造老旧街区6500多个、老旧厂区700多个,构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体检评估—项目落地”全链条机制。
“十五五”规划蓝图:六维赋能现代化城市
面向2035年,住建部将聚焦六大维度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创新驱动:打造“模速空间”等创新生态社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智能建造、绿色建筑等新质生产力;
宜居升级:推进“好房子”建设,落实《住宅项目规范》层高不低于3米、电梯配置等标准,发展全屋智能、绿色建材,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美丽生态:推广海绵城市、循环经济技术,提升城市绿道、口袋公园密度,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韧性安全:应用大数据、物联网构建城市风险动态评估平台,强化地下管网、综合管廊建设,提升防灾抗灾能力;
文明传承: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活化利用工业遗存、老旧厂区,打造“老城新韵”文化地标;
智慧治理:推进“一网统管”城市治理模式,发展智慧政务、医疗、教育、社区服务,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
房地产新模式:从“量”到“质”的跨越
住建部正谋划“十五五”住房发展规划,构建“供应体系健全、要素配置合理、监管制度规范、行业经营稳健”的新格局。通过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和项目“白名单”制度,已审批贷款超7万亿元,保障750万套已售难交付住房完成交付。未来将推广“好房子”建设标准,鼓励地方探索老旧小区自主更新模式,如上海调整建筑高度、阳台计容规则,成都、合肥完善计容规范,形成可复制的“好房子”政策样本。
倪虹强调,住建部将以“想明白、干实在”的作风,深化法治保障,编制“十五五”立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住建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