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通讯员周小雷 刘和云 皮灿华 刘谢鑫)秋深染湘土,果熟满山林。十月的攸县,尽是油茶缀枝的丰收盛景。漫山油茶树褪去春日素雅繁花,换上秋日鎏金硕果,沉甸甸的油茶果垂挂枝头,在澄澈秋阳下泛着温润光泽,如万千颗精磨的红褐色宝石,静静诉说着季节的丰饶与土地的馈赠。
2025年10月26日,当丰收的喜悦漫溢湘东大地,第二届湖南油茶节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中国油茶之乡”湖南攸县隆重启幕。湖南省、市、县、乡镇(街道)各级部门负责人、嘉宾、工作人员及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参会者逾5000人。这既是共庆丰收的产业盛会,更是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湖南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的“全景答卷”,标志着这滴承载千年的“东方橄榄油”,正以崭新姿态香润华夏九州。

序曲:星城启帷,声传四海
盛会的序章,早在金秋八月的省会长沙悄然奏响。由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持的新闻发布会,以高规格阵容、详实化信息,向各界传递明确信号:湖南正推动积淀深厚的油茶产业,迈向现代化发展与品牌化运营的新征程。这场发布会如同一曲嘹亮序曲,为十月盛会凝聚起万众期待的磅礴势能。

盛典:攸水欢歌,礼赞丰年
十月末的攸县文化广场,宾朋满座,节庆欢腾与产业热忱交织涌动。暖场环节,系列精心制作的宣传片次第播放,将湖南油茶的宏大产业图景、株洲林业的绿色发展实践、攸县经济社会的蓬勃活力生动铺展,让传统产业的丰收庆典与现代科技的未来感同频共振。
开幕式随后进入政务环节。从攸县主要领导的诚挚致谢,到省、市及国家林草局领导的高瞻擘画,每一段讲话既是对过往耕耘的深情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清晰展望。当湖南省人民政府领导以铿锵之声宣布盛会启幕,全场掌声雷动——这是对自然馈赠的礼赞,更是对产业建设者的致敬。

原创音舞诗《一颗油茶果》、歌舞表演《油茶花开》以极具艺术张力的形式,演绎油茶从绽放、挂果到淬炼成油的生命史诗,情节动人心弦;紧随其后的高端访谈,将现场引入思想深境: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与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定文从科学维度解读茶油健康价值,产业代表围绕“数智时代新模式”探讨发展路径,清晰勾勒出油茶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的未来蓝图。战略合作签约与推广大使授证环节,更彰显出产业生态的蓬勃活力。开幕式最终在主题歌舞中圆满落幕,寓意这枚金色果实必将香飘万里、誉满天下。
博览:金色长廊,万象纷呈
主会场之外,攸县文化广场化身立体鲜活的“油茶生态博览馆”,七大主题展区各具特色,共同构筑起展现产业全貌的“金色长廊”。
“湖南茶油”公共品牌馆内,统一标识的优质产品阵列整齐陈列,直观呈现品质与标准的力量;油茶科技馆中,最新萃取工艺与智能化加工设备静静矗立,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科技为传统产业注入的新动能;漫步攸县展馆,仿佛穿行于“三湘油茶风物长卷”,各地特色产品争奇斗艳,尽显地域风情;美食街区里,茶油烹制的佳肴香气四溢,成为最鲜活的味觉名片;油茶文化展区通过古老榨油器具与文献资料,守护并传递着深厚的农耕文明记忆。

与此同时,各展位旁的网络主播们依托方寸屏幕,将线下展销热度实时传递至千里之外,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正午时分,禧悦礼宴国际宴会中心举办的茶油美食品鉴会特邀川、湘、粤三地名厨,以茶油为媒演绎不同菜系精髓,让与会嘉宾在舌尖之上,亲身体验茶油“和而不同”的饮食智慧。
寻访:产业腹地,匠心融新
午后的现场观摩活动,是一次深入产业核心的“探源之旅”。三条精心规划的路线,引导嘉宾走进攸爱、湘天华、地杰、亚美等8家省级龙头企业,零距离触摸现代油茶产业的脉搏。

在攸爱公司种植基地,机械化采收演示直观展现现代装备如何破解传统农业“用工荒”“高成本”难题;地杰公司智能育苗工厂内,恒温恒湿环境孕育的优质种苗,预示着产业从源头便占据发展先机;亚美公司生产园区里,全自动智能加工线高效运转,从压榨到灌装近乎无人介入,旁侧的油茶博物馆则珍藏着手工木榨的岁月记忆,今昔对比间令人感慨产业变迁;走进湘天华公司综合基地,所见更超越传统农业范畴——人工智能系统精细管理林木生长,林下旅游业态蓬勃兴起,完美诠释“三产融合”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观摩途中,一组组数据更彰显攸县作为油茶大县的实力:全县18家油茶苗木生产经营单位,经营面积超3000亩,年产苗木逾1亿株,远销江西、广西、湖北等地,全国市场占有率达70%;近5年完成油茶抚育、品种更新改造16.5万亩,茶油产量提升50%;通过成立油茶协会、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实现政府、协会、企业三方联动,推动“攸县茶油”从区域特产向全国品牌跨越。目前,全县油茶林面积达52万亩,占株洲市总量1/4,形成育苗、种植、加工、研发完整产业链,去年茶油产量1.3万吨,综合产值23亿元,今年有望再创新高。这趟“探源之旅”,更清晰勾勒出湖南油茶产业从良种培育、壮苗栽种,到智能装备应用、新兴业态发展的全链条升级图景。
余韵:香远益清,润泽九州
暮色四合,载着满满见闻与思考的车队踏上归途。山野间的油茶林重归静谧,历经一年奉献后悄然积蓄力量,静待来年新生。盛会虽落幕,产业振兴之路却正绵长。
这滴源自东方的古老茶油,早已超越食用油的范畴——它承载着健康中国的饮食期盼,凝聚着科技兴农的智慧结晶,更寄托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从湘东枝头到全国餐桌,它以醇厚香气润泽九州大地,以产业力量书写发展新篇。
金果归仓时,流香启新程。这滴穿越古今的金色玉液,正汇入时代洪流,续写属于湖南、更属于中国的产业复兴传奇。
周小雷,《湖南日报》社株洲分社社长。
刘和云,男,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株洲市作家协会、攸县黄丰桥镇文联主席,攸县作家协会会员。攸县历史文化研究会黄丰桥分会会长,世界汉诗协会会员。历年来,在县、市、省、国家级刊物和媒体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通讯达400多篇,其中:80年代在《湖南日报》《湘江文艺》刊登散文《聚龙仙游记》,短篇小说《水》《未关门的小店》。近年来,在《人民日报》发表品质新闻《攸县黄丰桥镇:从7个小时到7分钟,这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在株洲市《文艺窗》发表短篇小说《顾书记》,报告文学《扎根黄土地,报效桑梓情》被评为优秀文学奖,与武开龙先生合创的《携手创业显英豪——湖南省龙昊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走笔》获报告文学一等奖,《心中的航标》获《现代作家》一等奖。
皮灿华,攸县融媒体记者。
刘谢鑫,湖南师范大学大四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