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 营业收入、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等多维度指标,成为德州市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的导航图。

近日,德州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启动“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计划”,同时创新建立“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重点培育库”。根据这一计划,德州将在三年内推动至少300家小微工业企业升级为质量领先、效益突出的规上标杆企业。
该计划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将入库企业科学划分为“启航期”“成长期”“跃升期”三个梯队,通过线上培训、线下诊断、市场开拓、要素保障等系列举措,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背景:梯度培育,精准助力
在德州市近日举行的《德州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楚华卫曾指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代表,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驱动力量。
这一表述揭示了德州市密集出台企业培育政策的内在逻辑。
实际上,德州近年来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将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摆在突出位置,已初步构建起从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计划可被视为这一体系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根据计划,德州市工信局将从营业收入、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等关键维度制定分级筛选标准,建立“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重点培育库”。
每个梯队初步筛选100家企业,并为所有入库企业统一授牌,增强企业荣誉感与发展信心。
进阶机制:三阶递进,动态管理
德州为小微工业企业设计的进阶路径清晰明确。
启航期、成长期和跃升期三个梯队对应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针对入库企业,工信部门将从营收增长、创新成果转化、数字化转型成效、发展规划落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指导,助力企业快速突破发展瓶颈。
计划还建立了动态评估机制,不定期评估企业情况,对达到更高梯队标准的企业及时提档升级,对发展停滞、不符合培育要求的企业予以清退,并择优补充。
这种动态管理的模式确保了培育库始终保持优质企业集聚的良好态势。
举措:多维支撑,全面助力
在赋能举措方面,该计划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线上培训、线下诊断、市场开拓和要素保障等一系列举措将共同助力小微工业企业成长。
这些举措与德州市近期发布的《德州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中提出的五大行动相呼应——专业夯基提质、精细化管理提升、特色化发展领航、创新能力提级和链群协同增效。
在精细化管理提升方面,将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培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低于200家,并组织不少于200家企业开展经营管理诊断活动。
数字化转型也是重要一环。根据规划,到2027年,德州将实现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
资源保障:政策协同,要素倾斜
为保障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计划顺利实施,德州市将整合多项政策资源,形成合力。
在金融支撑方面,德州将充分发挥市级创业投资类基金引领作用,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符合政策要求的科技型、专精特新等创新类企业。
同时,还将建立常态化纾困助企机制和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
在要素保障方面,明确将建立资源要素配置优选机制,对专精特新企业优先给予土地、能耗、排放等指标安排。
人才保障方面,支持小微企业成为人才“引育用留”的重要平台,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使用体系的深度融合。
目标:三年进阶,质效倍增
从量化目标来看,德州市对企业梯次成长有着明确期望。
到2027年,全市优质中小企业规模将不断扩大,创造力和经营活力明显增强,数智化改造加快普及。
具体而言,德州将力争使全市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20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000家、国家“小巨人”企业达到5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5家。
这些目标与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计划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德州市企业培育的完整图谱。
德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王德朝表示,2024年德州已培育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55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入选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创新型中小企业149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1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为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
德州市工信局将对入库企业实施动态评估机制,不定期评估企业情况,对达到更高梯队标准的企业及时提档升级,对发展停滞、不符合培育要求的企业予以清退,并择优补充。
这一举措如同为企业设立了一个成长的竞技场,不断激励企业向前迈进。
随着计划落实,越来越多的德州小微工业企业将沿着“启航期-成长期-跃升期”的轨迹逐步壮大,成为推动德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