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李怀亮 许修德 郑成明)标准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石,也是全球产业竞争的话语权。在上海举行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上,工信部明确了强化标准引领的四大发力点。

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
“标准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上表示。
未来工信部将紧密围绕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重点从四个方面主动发力,进一步强化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系统谋划,强化标准引领
熊继军指出,标准化不仅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提升产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制度工具。
本届论坛以“标领新途、智绘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典型企业的600余名代表。
与会专家认为,标准已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上海市副市长陈杰在论坛上表示,上海将以更大力度推进新产业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创新发展领航产业能级提升,聚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标准化高地。
四方面发力,构建适配产业标准体系
熊继军表示,工信部将重点从四个方面主动发力,进一步强化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坚持系统谋划布局,统筹推进标准化工作,加强标准与发展战略、产业链、技术协同联动。
突出产业需求牵引,加快先进适用标准供给,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配的标准体系。
强化标准宣贯实施,夯实产业底座、引领产业发展,让标准条款转化为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生产制度和业务流程。
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促进产业全球化发展,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创新成果集中发布
论坛期间发布了一系列标准化创新成果。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各行业协会发布了《新产业标准优秀案例集》,加强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同时,论坛还发布了标准大模型“同道”2.0版本,该版本在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和产品应用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数据类型从标准文本扩展至科技文献、产业链数据、知识产权等多元内容,标准数据量从8000项提升至6万余项。
锂电池碳足迹背景数据库3.0版本也同期发布。
新版本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能更加细致刻画锂电池全产业链物质流、能量流和污染流,将为精准量化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提供权威数据支撑。
绿色低碳标准化成焦点
作为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暨绿色低碳重点标准宣贯”分论坛于11月6日举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二级巡视员慕颖在分论坛上指出,绿色是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慕颖表示,工信部围绕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先后发布“工业和通信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标准体系”“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
目前已累计发布实施绿色低碳领域标准千余项。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陈大纪在分论坛上透露,目前该院正在重点支撑筹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低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同时编制《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标准化助力全球产业变革
标准化工作不仅在国内产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也在全球产业变革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同期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相关论坛上,熊继军指出,智能制造正在推动全球产业变革。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制造’持续深入,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功能的智能制造系统有望成为全球产业变革的动力之源。”
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熊继军表示,工信部将继续与各方一道,共促创新合作,共拓应用场景,共推标准合作,共商治理规则。
扎实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随着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的举办,标准化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的关键作用愈发凸显。
论坛期间发布的**标准大模型、锂电池碳足迹数据库等一系列创新成果,不仅展现了标准化工作的最新进展,也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标准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正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高地。
随着四大发力点的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必将为新型工业化建设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