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史亮 商英)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护航下狂飙十余年后,即将迎来首个重大的财税政策转折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门近日联合公告,明确2026年至2027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技术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从目前的全部免征调整为减半征收,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
十年免税路即将转向
中国自2014年首次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以来,该政策已经历四次延期,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关键支撑。
根据2023年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公告,购置税减免政策将分两个阶段执行:
2024-2025年延续免征政策,但设定了每辆车最高3万元的免税额上限。
而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则调整为减半征收,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此次政策调整还伴随着技术要求的提升。从2026年1月1日起,列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车型,都需符合最新的技术要求。
末班车效应引发消费热
随着2026年政策调整的临近,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迎来新一轮消费高峰。
在海南海口的一家汽车展厅内,近期持续保持高人气。广汽埃安海口秀英体验中心市场部经理廖佳玲表示:“客流和订单量比平时涨了近六成。为了接住这波热度,我们首先加配了销售人手,延长了营业时间,门店里也摆满了最新款车型。”
江苏南京的经销商们也针对性加强了服务保障。苏豪天泓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品牌负责人曹慧介绍:“我们给消费者准备了非常丰富的现车资源,让消费者真正能够抓住购车黄金期,享受全免政策的红利。”
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相关负责人指出,这次政策调整不仅是税收手段的变化,更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的关键一步。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王都解释道:“现在我们新能源汽车的质量还有技术在逐渐提升,根据行业的发展、国家鼓励的方向,鼓励的标准也会逐渐提升,这样就会鼓励更先进的、更好的技术应用到新能源汽车上。”
业内人士表示,严格的技术门槛将倒逼车企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专注于提升产品品质、优化能耗表现与续航能力,而非单纯依托政策红利进行低成本竞争。
告别低端竞争
此次政策调整蕴含着行业“筛选器”的作用。
据行业数据,2023年新能源车销量中,续航低于400公里的低端车型占比超30%。购置税减半征收后,这些车型的成本优势将减弱,消费者可能会转向更高端的车型。
特别是插电混动车型,技术门槛将显著提高。此前纯电续航只要达到43公里就能享受免税,2026年这个标准将提高到100公里,同时还需满足严格的油耗要求。
这意味着,现在市面上那些纯电续航50公里、60公里的“伪混动”车型,到了明年要么升级技术达标,要么就得退出市场。
未雨绸缪布局新时代
面对即将到来的政策调整,多家车企已宣布给予补贴,确保用户不因跨年开票承担额外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支出。
奇瑞、蔚来、极氪、理想等车企纷纷推出相应措施,锁定用户购车成本。
部分车企更是进一步,如极氪、小米、蔚来和智己汽车已发布补贴方案,为因厂家原因导致在2026年开票交车的用户,承担最高1.5万元的购置税差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1600万辆,占总汽车销量的50%或更高。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购置税政策调整将成为行业成熟路上的重要试金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