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 张大伟 薄新斌 陈一夫)
冬修水利的黄金时节,张村水库工地上工程车轰鸣,575亿元的引大济岷工程刚刚启动,各地“两重”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建成后将与都江堰供水工程形成双水源水网体系,结束成都平原‘单水源依赖’历史。”在四川引大济岷工程现场,工作人员这样介绍这项总投资575亿元的重大水利工程。
就在几天前,浙江江山市张村水库工程正式进入主体建设阶段,这个总投资25.3亿元的“两重”项目将显著完善当地防洪减灾体系和优化水资源配置。

今年以来,以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两重”建设持续推进,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引擎。最新数据显示,1至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20.0%,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9.4%。
项目加速落地,基建投资回升有支撑
进入四季度,多地一批“两重”项目集中开工。11月18日,湖北省房县至五峰高速公路房县段项目正式开工;次日,总投资约8亿元的商丘机场开工建设。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也在快速推进,在湖北,武黄高速公路“四改八”改扩建项目正冲刺年底建成目标,高铁宜昌北站也在为开通运营做最后准备。
“两重”建设即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从2024年起,我国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2024年共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7000亿元,支持1465个重大项目;2025年共安排8000亿元支持1459个项目,涉及长江流域生态修复、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农田、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网等重点领域。
各地“两重”建设正加快推进。陕西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年来,国家已累计下达陕西省“两重”资金239.2亿元。截至目前,2025年“两重”项目开工率已达到95%以上,预计年底前全部开工建设。山西省也将推动年底前重点工程开复工率达到95%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已经显现。1至10月份,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4.5%,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为22.6%,比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民间投资增长34.5%,航空运输业民间投资增长20.0%。
资金保障有力,投资额度有望再提升
“两重”建设资金保障充沛。2025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此外,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成、新增20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专门用于支持部分省份投资建设等“增量政策”落地,为基建投资回升提供支撑。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两重”建设加快推进,基建或成为投资端的主要拉动力量。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认为:“在‘增量政策’已落地的背景下,结合10月PMI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大幅回升,后续或存在基建实物量回升的可能性。”
更令人期待的是,明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两重”建设支持力度,全年投资额度或高于今年。近期,多地已召开会议,储备谋划2026年“两重”项目。湖北省天门市提出,将聚焦教育、医疗、交通、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谋划储备项目,加快项目前期工作。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提“两重”建设,意味着其将在“十五五”时期持续推进,而且为其提供资金支持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有可能逐步扩大。未来五年,“两重”建设将作为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政策部署周密,软硬结合构建长效机
11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两重”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会议提出,要把“两重”建设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谋划和推进,积极撬动超长期贷款、政策性金融等资金,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放大“两重”建设效应。
会议突出强调了“软硬结合”的重要性。这不仅包括基础设施等“硬件”投入,还需配套相应的管理机制、人才培养等“软件”支撑[ccitation:3],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投资体制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有红表示,要着力构建多元化、多层级资金投入机制。统筹好中央和地方资金、存量和增量资金、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确保与超长期特别国债形成合力,提高资金整体效能。
在资源配置上,要实现动态优化,不仅要保障资金的充足供给,更要建立资金与项目的精准匹配机制。在治理机制上,要强化协同效能,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跨领域、跨层级的协调机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分析,“两重”建设不仅要“硬投资”过硬,还需要“软建设”与之配套,推动破解“硬投资”有关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面临的深层次障碍。只有“软硬兼备”,才能确保项目可持续、见实效、助长远。
效应持续放大,经济向上向好可期
“两重”建设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有关负责人分析,“两重”建设关切国计民生,从投向领域看,既有区域协调发展、粮食与能源资源安全等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事要事,也有高等教育提质升级、托育服务等人民群众身边的急事难事。
高标准农田作为“两重”建设的一个重点领域,目前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超过10亿亩。2024年以来,累计安排“两重”等中央资金4000多亿元,支持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1.8亿亩。
“两重”建设不仅利当前稳增长,更利长远强动能。随着一大批“两重”项目开工投产,将在稳定经济运行、优化产业结构、保障国家安全、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罗毅飞认为,下阶段,要统筹用好各类政府投资,高质量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项目建设,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从资金来源看,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已于10月底全部投放完毕。伴随机遇项目资本金到位,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边际回升。
从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到西部陆海新通道,从城市地下管网到高标准农田,一批批“两重”项目正在这片土地上扎实推进。随着更多民间资本的参与和更多项目的落地,基建投资有望继续回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