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吉子祥 江霞 彭飞 )
一场连续三年的财务造假案终被监管层彻底揭开,*ST元成及其责任人员将面临近8000万元的高额罚款,实际控制人更被处以10年证券市场禁入的严厉处罚。
近日,中国证监会对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元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元成)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
经查,*ST元成连续三年虚增收入和利润,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拟对上市公司罚款3745.46万元,对5名责任人员合计罚款4200万元,对实际控制人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
*ST元成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上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严厉处罚
证监会查处*ST元成财务造假案的决心与力度,从罚款金额中可见一斑。
据统计,证监会拟对*ST元成上市公司本身罚款3745.46万元,对5名责任人员合计罚款4200万元,合计罚款金额接近8000万元。
这一数字在证监会近年来处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件中位居前列。
对实际控制人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的措施,意味着在整整十年内,这位曾经的公司掌舵人将无法在任何上市公司或金融机构担任职务。
处罚之严厉,体现了监管机构对财务造假行为“零容忍”的态度。
造假行为
*ST元成的财务造假行为并非一时一事,而是系统性、长期性的造假。
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连续三年通过定期报告等文件虚假记载财务数据,虚增收入和利润。
这种长期、系统的财务造假行为,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误导了投资者决策。
在造假期间,公司通过虚构财务数据维持了表面繁荣,实际经营状况却可能早已出现问题。
严重后果
随着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送达,*ST元成面临着资本市场最为严厉的惩罚——强制退市。
证监会已明确表示,*ST元成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上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这意味著,*ST元成很可能将告别A股市场,为其财务造假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更严重的是,证监会表示对于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将坚持“应移尽移”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刑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规定移送公安机关。
这表明,相关责任人员可能不仅面临行政处罚,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监管信号
在查处*ST元成的同时,证监会安徽监管局也对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该公告显示,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2025年两次发布《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公告》。
其中2023年净利润由原来的1.03亿元调整为1.31亿元,两次调增金额合计达2687万元,占首次披露金额的25.87%。
一系列监管动作表明,证监会正在全面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对财务造假、信息披露不准确等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从*ST元成的严厉处罚到杰锋汽车的警示函,证监会传递出明确信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任何试图挑战这一底线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
---
证监会此次对*ST元成的严厉查处,彰显了监管机构对财务造假行为“零容忍”的坚定态度。
合计近8000万元的罚款、实际控制人10年市场禁入、以及启动强制退市程序,这一系列处罚措施犹如一记重拳,狠狠打击了资本市场违法行为。
随着*ST元成可能成为又一个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的案例,A股市场“应移尽移”的执法原则正在形成有力震慑,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筑牢法治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