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市场已成为许多海外保健品企业的新增长点。近日,日本最大的无添加护肤及健康食品品牌FANCL宣布与中国国际医药卫生公司(下文略称“国药国际”)签署了健康食品代理协议,预计 6 月中旬国药国际将获得中国地区独家销售权。国药国际隶属于中国最大药企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自2004年以香港为基础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FANCL的主要功课都用在了销售“无添加”护肤产品上。根据FANCL的官网数据显示,2016年FANCL的年销售额为9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5.72亿元。销售额在日资企业里排位于资生堂、花王、Pola Orbis、DHC之后。随着美妆市场的竞争加剧,FANCL重拾自身的保健品板块并加以打磨、力图制造新的业绩增长点也不足为奇。
事实上, FANCL 已经在中国地区销售含胶原蛋白成分的饮品与蔬菜粉末(即“青汁”)等营养食品。但根据保健品管理有关规定,进口到中国市场销售的保健食品必须经过食药监局备案批准,没有获得食药监局批文的进口保健品只能被称为食品,因此,FANCL 目前在华售出的均为“营养食品”。
据了解,国药国际将帮助 FANCL 尽快获得国家食药监局相关批文,并提供国药国际所拥有的医疗及健康相关资源。对 FANCL 而言,与中国最大药企下属子公司开展合作显然有助于减少资质申请、渠道拓展等障碍。
由于注重健康的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国药国际还将与 FANCL 推出针对中国市场销售的保健品, FANCL 也将为此提供研发支持。两家公司除了在电商与线下门店开展零售合作之外,还将在预防医疗及 BtoB 健康服务领域开展合作。
目前,国药国际对在华销售的FANCL保健品如何定价尚未透露。但跨境电商平台上FANCL产品与日本官网存在较大的价差。天猫平台上,FANCL一款 90 粒 3 包的“维生素 C 胶囊”售价 120.85 元(包含进口税);而 FANCL 日本官网显示同样的产品在日本定价 864 日元(约 56 元),价格差达到 2.14 倍。如果能够通过与国药国际的合作在中国市场取得更具竞争力的价位,无疑能够解决大部分非常依赖海淘方式的消费者的等待之苦。
近年来,保健品市场成为了外资品牌在华寻求业绩增长的新目标。但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外资品牌虽看好中国机会,但在资质申请、渠道拓展等方面屡屡受阻。随着跨境电商税提高、进口保健品正面清单等政策落地,进口品牌迅猛增长赖以生存的电商渠道亦将面临阻力。近两年,诸多中国企业纷纷以收购、合作等多种方式,嫁接国际资源实现中外互补。
过去一年,中国本土保健品企业、药企与海外保健品品牌合作频频,原因在于维生素和膳食补充剂产品正在随着消费升级而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全球领先,2020年,中国保健消费品市场规模有望超过4000亿元。在该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完成了几笔著名交易。2015年9月,合生元宣布以63亿元收购澳洲保健品牌Swisse;2016 年 3 月,汤臣倍健与美国营养品企业 NBTY 建立合资公司;2016 年 10 月上海医药并购澳大利亚保健品上市公司 Vitaco;一直没有动作的国药集团此番则决定另辟蹊径与日本企业 FANCL 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