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网约车行业迎来大考 滴滴是否会被弯道超车?

当下,网约车市场暗流涌动

滴滴原本不可撼动的市场地位出现了松动

网约车变局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闵杰  实习生/潘晓飞

“涉嫌行业垄断”,这是滴滴首次在官方场合被如此定性。

9月27日,在交通运输部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说,滴滴等平台除了公共安全隐患问题巨大,非法营运问题突出等问题外,还涉嫌行业垄断。

他透露,检查组将把现阶段的检查结果提交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审议。该部际联席会议由交通运输部牵头,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2个部门和单位,其中也包括负责反垄断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在这样的大气候下,整个网约车市场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行业大检查贯穿整个9月,几乎不留死角,除了滴滴,首汽约车、神州专车、曹操专车、易到、美团出行网约车平台和嘀嗒出行、高德顺风车等公司都陆续迎来了检查组的入驻。整个网约车行业迎来大考之年,所有平台都绷紧了弦,不敢再有丝毫大意。

当下,网约车市场暗流涌动。滴滴原本不可撼动的市场地位出现了松动,这对其他竞争对手而言无疑是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但在整个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弯道超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被垄断的市场?

滴滴是否垄断仍然有待最终的定论,但滴滴在数年间已经一家独大,确是不争的事实。

2015年滴滴与快的合并,2016年滴滴收购Uber中国,是滴滴称霸之路上的两场关键战役。此后,专车市场格局尘埃落定,互联网流量的马太效应开始出现在网约车市场。从2017年开始,滴滴一家独大,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

2016年,滴滴日单量从百万冲到千万,2017年底日均2400万,高峰时达到2500万单。2018年,滴滴的日单量保持在2600万~2700万单之间。

滴滴的一些主要运营数据也显示其在行业内一马当先。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2018年5月专车市场研究报告》,滴滴2018年5月MAU(月活)为9191万,是唯一一款MAU千万级的APP,超过神州+首汽+易到月活总和的17倍,且2018年5月平均DAU(日活)用户均值超过1500万,是第二名的50倍之多。

滴滴出行之所以成为国内网约车行业的巨头,与其背后的资本力量有很大关系。从2012年创办至今6年,截至2018年初,滴滴已完成了18轮融资,累计资本超240亿美元,拥有100多家投资者。滴滴成为全世界范围内融资额最大的未上市公司,并拥有强大的现金流。

“滴滴从幼年到现在,发展从没歇过。政策环境不允许,竞争也不允许。”一位滴滴内部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滴滴之所以六年来一直在持续追求增量,是因为所有投资人都告诉滴滴,在跟传统业态博弈的时候,只有先让自己快速长大。

在他看来,快速长大这条路并没有走错,“滴滴成长的时代,互联网已经进入BAT时代,滴滴之所以还能成为一个独立公司,没有成为谁的棋子,就是因为我们快速成长。”

但他也承认,滴滴内部有过反思,一路狂奔的风格确实树大招风,里面有一些操作上的失误,比如,和优步中国应该晚几个月合并,或者应该等到网约车新政出台之后。还有,合并之后对市场的补贴应该再持续几个月,“程维和柳青都是第一次创业,没那么老谋深算。”

不过,对滴滴的反垄断调查之所以迟迟没有定论,因为存在太多争议。

“现在判断垄断与否主要看行为及其后果,而不是结构。” 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永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早期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是垄断,主要看它的市场份额,但后来大家认识到并不合适。由于竞争是优胜劣汰的,一个企业只要做得好,市场份额肯定高,“如果一个企业大、份额高,就要被罚,那就是惩罚优胜者。”

但在一些滴滴的竞争者看来,他们更希望借此次全行业的监管风暴,重塑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嘀嗒出行CEO宋中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网约车尤其是快车和专车平台的快速崛起,实际上在与传统出租行业竞争中存在不公平竞争嫌疑。

在他看来,在过去四五年里,出租车行业和出租车司机在与大平台的竞争中,处于弱势一方。

“在价格上,出租车市场是固定的,另外一个是市场浮动的,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有个最核心的原则是不能长期低于成本价去竞争。”宋中杰认为,在市场中,不是谁有钱谁就最后取胜,“例如,我花了100亿,你被烧死了,我取胜,我就会想尽各种办法迅速挣回来1000亿,最后倒霉的还是市场和消费者。”

他认为,对于创新经济形态,监管对于市场环境的维护应该从两个重要方面发力,一方面是反垄断,一旦某个行业出现垄断,不管是什么样的路径和方式形成的,它都会对这个行业形成极坏的、扼杀创新的影响,市场和消费者也深受其害;另一个方面则是反不正当竞争。

kE02-hmrasqt3063344.jpg

从未平静的网约车江湖

实际上,滴滴从来不缺乏挑战者,网约车市场也从来没有真正平静过。

2018年初以来,网约车格局又出现了新的动向。2018年3月,美团打车从南京杀入上海,短短一周,日订单量突破30万,宣布拿下上海30%市场份额。“国家队”首汽约车和嘀嗒出行相继杀回出租车市场,叫板滴滴。曾经一度低迷的易到在经历种种波折后也重回快车赛道。3月27日高德也低调上线顺风车业务。4月3日,携程宣布旗下专车业务获得网约车运营资质。

“打车的需求很强,我们的目标是拿到三分之一的市场。”美团点评CEO王兴曾低调宣战,而程维彼时霸气地回应:“尔要战,便战。”

除了走轻资产模式的互联网公司,很多车企也纷纷试水网约车领域。2015年11月,吉利旗下新能源共享出行平台曹操专车正式上线,运营车辆全部采用纯电动车型。近日,有消息称,吉利将与戴姆勒合作在中国成立网约车合资公司,开展业务。

在陈永伟看来,出现平台巨头并不会真正消灭竞争,也不可能阻止竞争对手进入。平台即使在某一时刻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它仍然难以像传统经济中的寡头那样高枕无忧,因为只要一不小心,它就难逃败亡的命运。

一个例子是ebay在中国的败退。在本世纪初,ebay是中国最大的C2C平台。2004年时,ebay的市场份额为72.4%,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而相比之下,淘宝当时的市场份额只有7.8%,显得十分弱势。但是就在这样的绝对优势下,ebay却连续犯了一系列错误。先是试行收费,后是拒绝把电子支付系统移植到中国。在这种背景下,商家和消费者开始转而投向淘宝。到2005年底,ebay的市场份额已经降至了36.4%,而阿里的市场份额则上升到了58.6%。不久之后,ebay退出中国,阿里的版图也随之奠定。

同时,平台巨头还要面临一种特殊的竞争模式,来自另一个巨头的“平台包抄”,指的是平台企业利用其在一个市场上的优势去参与另一个市场的竞争。一个典型案例就是“美滴大战”。滴滴在并购了优步之后,一度在网约车市场上占据了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尽管后来遭到了神州等企业的反击,但其在网约车市场的绝对霸主地位依然难以动摇。不过,美团这家做网上定餐起家的企业却高调宣布进军网约车市场,并迅速在多个城市与滴滴展开了对峙。而作为回应,滴滴也开始组建团队,准备试水外卖业务。

陈永伟认为,不同领域之间的平台巨头彼此实施包抄,事实上让平台企业面临的竞争比以往更为激烈。

既然如此,滴滴为何还可以持续一家独大?陈永伟分析认为,像美团、携程、高德这些曾经高调叫板滴滴的挑战者,它们没有被滴滴打败,而是被一些不必要的管制门槛拦在了门外。

比如,美团打车准备从上海转战北京,但司机线上招募刚结束,美团打车就被挡在北京市场的门外,原因是未获牌照。

“现在,很多地区对网约车设置的进入门槛都很高,不仅对司机要求户口,对营运车辆提出了轴距、车型等要求,还要求网约车与出租车差异化竞争,一些地区甚至干脆停止了对网约车的进入许可。”陈永伟表示,或许这种“严”监管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对网约车进行管理,但客观效果却是消灭了挑战者,帮助滴滴这样的在位者巩固了一家独大的地位。

“监管应该要突出对一些重要的指标(如安全)的监管,而不要去管一些没有意义的指标。”陈永伟认为,应该预防监管过死,尤其是用一些对服务质量、安全性没有帮助的指标去卡网约车公司,因为这样反而会抑制竞争,客观上助长了垄断。

不同赛道的围攻

在滴滴关闭9月8日至9月15日的深夜服务后,“滴滴消失的第一夜”开始蹿上热搜榜,大量深夜无车可打的人们不得不重新面对黑车和部分议价、拒载的出租车。

滴滴的对手们,反应迅速。首汽约车在滴滴夜间停运的首日开启“夜间保障大行动”,专门成立了夜间保障项目组,夜间针对火车站、机场、汽车站等交通枢纽,首汽约车调派千余辆车进行“强制保障”,推出了夜间数单奖,鼓励驾驶员在夜间多接单。

此外,首汽约车还同步推出了针对司机端的奖励政策,吸引大批司机入场。该活动称,在9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首次加盟成功的司机在1~7天内完成7单且订单总流水大于或等于200元,奖励220元。完成更多订单,奖励也更高。

此前一天,嘀嗒出行也对出租车行业协会和全国巡游车发起了倡议,希望出租车司机在滴滴停运的这段时间内全力保障夜间的出租车运力。

“身处竞争行业,这对我们肯定是个获得用户的机会,当那些用户有需求的时候,就有机会变成我的用户。”首汽约车CEO魏东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已经预判到了如果滴滴停运,在机场、高铁站会有压力,“这时候不单是拉用户的问题,我们不希望造成大面积的乘客积压。”魏东说,作为国企转制而来的平台,在相对艰难的时刻,确保交通枢纽的交通顺畅,也是首汽约车的理念。

实际上,作为网约车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国家队”,首汽约车一直是滴滴在专车市场中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和滴滴这个资本造就的庞然大物不同,首汽约车拥有浓厚的国资背景。

首汽是国有企业,传统业务聚焦在北京。最近几年,北京限牌限购,车的供给没有增量。同时,首汽的出租车公司靠收份子钱,没有增长空间,一直在寻求转型。2015年9月首汽孵化出首汽约车上线,其平台上的车辆全部为政府许可的出租运营车辆,司机持有从业许可证件,无需交份子钱。

“我们做了一些摸底,认为虽然滴滴体量很大,但滴滴的用户并不具有品牌忠诚度。因为它相对垄断了市场,消费者并非都满意它的服务。”魏东说,首汽约车从一开始就走差异化打法,“我们对出租车的人群分层,目标是定价比出租车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陷在底层的价格战里面。我们用更好的车,专业的司机,实现这种服务。”

魏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首汽约车已在37个城市开展业务,平台拥有自营车辆2万多辆,加盟的注册车辆有30多万,其中活跃车辆也是2万多辆。

“我们并不追求体量超过他们,可以抓住各自的精准市场。”魏东说,滴滴收购优步之后,很多人说中国网约车战争结束了,市场份额锁定了。但实际上,出行市场分层很多,从高端到中端到底层用户。中国的城市又从1线到2、3、4、5线,市场层次足够多,每个平台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点。

魏东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首汽约车还将陆续上线豪华车业务,深耕中高端市场。目前,豪华车业务已经在南京推出,主要为一线豪华车品牌,如奔驰E级以上车型,后续还会增加宝马、奥迪、特斯拉等。

“整个专车的大盘子我要吃掉20%”。魏东说,这只是一个小目标,“首约要打的是特色,现阶段还是在中高端领域做到足够强,也会逐渐开放更多的产品线。”

“滴滴也好,美团也好,如果它们做高端,任何一个我都不怕。它们都擅长撮合交易,不擅长运营服务的标准化。”魏东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不关心竞争对手的状态。

如果说在专车市场,首汽约车一直是滴滴的老对手,而在出租车业务上,嘀嗒则成为快速突围的新对手。

嘀嗒成立于2014年9月。2014年开始时做的是顺风车,去年10月上线出租车业务。

“平台上目前的用户量将近1个亿。顺风车业务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城市,出租车开通了81个城市。出租车司机有80多万,顺风车司机有1200多万。”嘀嗒出行CEO宋中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用户量和订单量来说,嘀嗒已经是中国第二大移动出行平台。

嘀嗒在去年切入出租车市场,和滴滴形成正面交火。2017年底,嘀嗒出行官方公号突然发出一篇文章《滴滴,尔要战可以,但不能这么战!》,称在深圳开展出租车业务前期准备阶段时,有安装嘀嗒APP的出租车司机反映遭到滴滴出行官方客服电话威胁,被强迫做出“二选一”选择,否则滴滴账号将被封号处理。而滴滴随后否认,并认为这是嘀嗒在“碰瓷营销”,双方爆发口水战。

实际上,在快车运力增长受限之后,各方竞争的焦点开始重新回归出租车业务线。谈起进入出租车领域的初衷,宋中杰说,顺风车业务只占到整个市场的5%左右,专车份额也不高,剩下的平价出行市场占80%左右,这个市场是最大的。“我们毫无疑问地要进入这个市场,那到底该选择什么方式呢?别人选择的是快车方式,但我们选择的是出租车方式。因为我们觉得出租车的方式去做,应该是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社会资源最经济的,而且是比较公平的。”

在他看来,以滴滴为代表的专车和快车市场虽然发展最快,但真正带来的不是用户体验和效率的提升,主要的驱动力是扩大了供给。

“以出租车来看,现在平均一天是40单,因为两班倒。而网约车一天15单20单就算是很高了。”宋中杰认为,与其采用一个没有真正效率极大提升的方式去浪费资源,然后不公平竞争,还不如和老业态结合,相当于赋能老业态,然后让它在移动出行当中凤凰涅槃,获得新生,同时提升整个出租车行业的服务。

嘀嗒的出租车业务不向司机派单,由司机自由选择。这也带来新的问题,不少出租车“选择性接单”,远距离订单成为争抢的对象,而近距离、收益不高的订单则经常无人应答。

2018年初,上海市交通委就此约谈嘀嗒,提出了三点要求:加速平台软件技术升级,屏蔽出租车打车业务“显示乘客目的地”功能,禁止平台出租车驾驶员恶意“挑客”。同时,同步做好“秒完单”的预防性设计,杜绝司机变相拒载。

“我们的原则是遵守各地的政策,同时我们也在探讨怎么去实现更好的更合理的服务。”宋中杰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他看来,其实整个出租车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在司机端,尤其是生意下滑的考验,“生意越来越难做,越来越多的司机退出出租车行业,这是核心问题。”

嘀嗒尝试在不同城市探索一些新的办法。“我们在深圳探索了一个新的方式,例如说,出租车在一定时间范围之内,7天或者10天等范围之内,5公里之内的订单,司机接单达到一定标准,例如说接了20单,我就给你这个权利,你去机场拉客户的时候就不用排队。因为我们认为5公里内是短途的,拒绝率是比较高的。”宋中杰认为,这种方式方法可能会更好,管理加激励,不能光管理没有激励。车主满意,乘客也满意,才能良性发展。

宋中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前的行业监管风暴之下,嘀嗒并不打算改变既定战略:“我们目前没有战略的调整,战略方向很清楚。现在的两个产品,顺风车和出租车,它是能效益最大化的方式,对社会参与的相关方最公平的,而且是合规合法的。”

他说,嘀嗒坚定要走这样的路,“其他路我认为不是效益最大化的,也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

游戏规则被改写

在行业强监管的趋势下,整个网约车行业未来最大的变数在于,一些过去惯常的游戏规则将会发生改变。

首当其冲的就是“合规期限”。交通运输部已经对“合规”问题下了最后通牒。9月10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和私人小客车合乘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加强网约车和顺风车司机的背景核查,12月31日前全面清退不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实现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和驾驶员合规化。

对不同平台而言,“合规”有不同的语境和含义。

对滴滴而言,“合规”无疑是艰难的一关,尤其在北京、上海等合规门槛最高的城市,甚至是“灾难”。“京人京车”“沪籍沪牌”的规定,几乎会将目前滴滴八成以上的司机剔除在外。

“我们也希望合规,在中国做企业有哪个愿意触碰法律风险做?”一位滴滴高管对《中国新闻周刊》表达了担心,在他看来,合规化就是把网约车出租车化,之后会发生的事情,除了打车难打车贵之外,还有各地方的网约车牌照,会重走出租车牌照的老路。如果滴滴变成出租车公司,最重要的业务就是找各地交委,多拿几个牌照。“这就是未来三五年我们要干的事,那这个事情还有意思吗?”

不过,对滴滴的对手而言,“合规”意味着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首汽约车CEO魏东曾对媒体表示,他并不认为一个健康发展的网约车市场会有垄断现象出现。他认为,目前国内网约车市场从份额来看,之所以出现一家独大,是因为游戏的参与者并没有按照规则出牌。

魏东还认为,过去几年,滴滴利用大量无证经营、成本低廉的“场外车辆”,做低了网约车市场的标准,未来这种局面应被打破。

因为从出租车业务中转型而来,首汽约车是目前网约车平台中合规化最高的平台,这一点几乎没有争议。

魏东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首汽约车目前在北京有6000多辆直营车辆、2000多辆加盟车,这8000多辆车全部合规。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自营车辆80%都有证,目前的目标是到10月底,自营车百分百合规。

在合规性稍差的加盟车领域,活跃的2万辆车中,40%车辆也已经拿到了证,“剩下的话,我们要求那些加盟司机在年底都去考证,到年底我们只接受合规的网约车。”

在魏东的理解中,网约车本质上是从巡游出租车升级而来,首先,必然需要遵循出租车的行业规则,包括人的专业性、车的专业性和平台监管的专业性,不能因为是“私家车的财务属性”而有所例外。其次,营运性质的网约车,就是社会公共服务,不论是出租车、网约车还是公交车,都要遵循综合交通的总控,不可能无序发展。

“作为企业我从来不怕竞争,但我们在意非统一规则的竞争。”魏东曾表示过无奈,以足球比赛为例,都用脚踢没问题,我用脚踢,你抱着球满街跑,这个比赛就没法进行了。

在他看来,此前一年,整个网约车行业不合规经营的状态,是在惯着一些不合规的私家车运营,纵容它的非标准化。

“私家车投入运营不是一个健康的模式。北京下大雪,机场没车可用,有多少私家车司机愿意跑机场拉客人?如果完全是市场调度,价高者得,工体球赛,周边也就那么多车,你加2倍,我加3倍,他加4倍,永远是最有钱的那个人走,它也是不公平。此外,我们为专业的驾驶付费,如果你用几千万非专业司机去跑,(出现紧急状况)有多少人有防范的经验?”魏东期待,行业的严监管能让滴滴能回归正常赛道,大家能在同一个规范的赛道里竞争。

“首汽约车的理念是,在规则范围内,怎么做差异化竞争,如何让产品不同,而不是打破规则。”魏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互联网的思维是喜欢挑战规则和边界。“挑战一些商业边界没问题,但要尊重公共规则和边界。”

嘀嗒出行CEO宋中杰也持同样观点,在他看来,现阶段网约车平台的竞争必须回到合法合规的轨道上,“一旦有了规则,你就得遵守,不遵守就会造成不公平竞争,遵守的一方就会吃亏,最后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因此,合规合法还是首要的。”

以备受争议的顺风车为例,尽管滴滴顺风车事件引发巨大争议,随后滴滴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但在宋中杰看来,真正的顺风车业务,也必须回归原有的轨道。

“什么是真正的顺风车?就是车主一定要有自己的线路,在顺路的前提下,而且不是以商业营利为目的。”宋中杰说,嘀嗒坚持做真正的顺风车,模式也比较纯粹,“我们作为第一批顺风车,在定价上面抓住核心,基本定价都是当地城市出租车价格的二分之一,而且不会再额外计算堵车的成本。”

在他看来,以这样的定价机制,几乎不存在所谓的专业司机专职干,而且平台也不会进行商业运营的派单。

“顺风车什么时候运力最大呢?它是在高峰期的时候运力最大,因为这些私家车主也是在上下班时间开车上路,比较大地缓解了上下班期间用户对运力的需求,而且不会冲击商业出行的运力,例如合法的快车、专车等。”宋中杰认为,与顺风车相比,无论是出租车、网约车等,都是通过增加上路次数来提供服务,可能造成道路的拥堵。“真正的、合规的顺风车的社会效益是很大的。”

首汽约车也有意试水顺风车业务。魏东对《中国新闻周刊》透露,首汽约车正在考虑推出规范化的类似于顺风车的业务平台,“但是我们一定会在确保万无一失的条件下推出这款产品。如果我们连自己都说服不了,那么宁可不上。”


【责任编辑:欧阳雪】

阳光新能源亮相合肥马拉松,零碳科技助力城市绿色奔跑

11月9日,合肥马拉松激情开跑。作为中国田径协会A1类赛事,本届赛事参赛规模达2.5万人,外地选手占比高达49.36%,充分体现了“合马”作为国内重要马拉松赛事的辐射力和号召力。在庐州大道终点区域,一座由阳光新能源打造的"零碳生活空间"成为赛事焦点。

醴陵龙塘花炮厂:多元优势绘就发展新画卷

在湖南醴陵这片充满活力与历史底蕴的土地上,醴陵市白兔潭镇龙塘花炮厂如一颗耀眼明珠,闪耀在花炮行业。近日,记者在公司董事长吴铭战陪同下,走进这座别具魅力的厂区,探寻其成功密码。园林厂区:自然与工业的和谐交响踏入龙塘花炮厂,一幅如诗画卷在眼前铺展。区别于传统工业厂区的单调,这里是风景优美的绿化园林式厂区。潺潺流水清澈见底,似灵动丝带贯穿其中;郁郁葱葱的山峦四季常青,为厂区添上清新绿

洲际酒店集团亮相2025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八载如约筑梦行,五十同心绘长程2025年11月6日 – 11月5日至10日期间,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如期举行。洲际酒店集团自进博会首届举办以来全程参与,今年再度如约亮相,以“全勤”之姿彰显其对大中华区市场的长期承诺。

福建高速路桥公司多点发力 推进三明区域协同发展

近日,福建高速路桥公司总经理缪荣辉一行赴三明市开展政企对接与创新签约,通过系列务实举措,推动区域高速建设提速、项目攻坚突破、产业创新融合,彰显企业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担当。深化协同 共绘交通发展蓝图10月20日,缪荣辉一行与三明市交发集团举行座谈,围绕三明高速公路规划布局、在建项目推进及运营协同等议题深入交流。

多场赛演官宣,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助力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

10月21日,国际足球热火再次在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点燃。在当天18点开赛的2025/2026亚冠精英联赛第三轮中,成都蓉城队主场对阵马来西亚劲旅柔佛DT。尽管赛事当天为工作日,仍有39063名球迷奔赴现场为主队呐喊助威,掀起红色热浪。气候虽已逐渐转凉,成都赛演市场依然持续火热。据目前已公布的赛事日程,近期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的足球盛宴将持续至2026年2月。

创新引领!蒙牛将出席2025世界乳业峰会 携多项前沿成果闪耀国际舞台

当地时间10月20日至23日,由国际乳品联合会(IDF)主办的2025世界乳业峰会将在智利的圣地亚哥举办。蒙牛集团受邀出席会议,与全球乳业代表共话行业未来。此外,蒙牛专护儿童配方奶和“PHA海洋降解吸管”两个项目均入围大会“IDF乳品创新奖”,全面彰显其在前沿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全球引领地位。

微能科技机器人化身 “智能主持搭档” ,燃爆杭州科创嘉年华!

微能科技作为本次嘉年华的“科创亮点”,携品牌商讲解机器人惊艳亮相,凭借卓越的智能语音交互能力成为全场焦点,为大会注入强劲的科技活力。化身“智能主持搭档” 提升服务质效 在此次活动中,品牌商讲解机器人不仅生动诠释了“用科技的力量点亮城市创新未来”的

喜迎丰收节,六个核桃一亿公斤采购量撬动核桃产业富农新图景

金秋时节,新疆、云南、太行山三大核桃产区迎来丰收旺季,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农户们穿梭林间采收的身影里,藏着一年中最踏实的喜悦。这份丰收图景的背后,国内核桃乳领军企业六个核桃正以年采购超一亿公斤核桃的规模,斩获 “全国第一” 认证,用一颗小核桃撬动大民生,在丰收季里铺展开联结产业与乡村的富民画卷。

鞍钢工程重机公司投产国内首套反向浸水有压热闷系统

由鞍钢工程发展重机公司以BOT模式总承包的“朝阳钢铁炼钢厂闷渣区域增设有压热闷处理系统项目”正式投产运行,该设备是国内首套成功应用于生产的反向浸水有压设备,标志着重机公司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掌握“反向浸水有压热闷”和“底水闷渣”两项核心技术的企业。

宗馥莉辞任娃哈哈董事长,商标合规问题浮出水面

权力交接14个月后,宗庆后之女宗馥莉悄然卸下娃哈哈董事长职务,娃哈哈集团与“宏胜系”的资源纠葛与商标合规问题成为焦点。宗馥莉已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法人代表及董事等相关职务。这一消息于10月10日得到娃哈哈公关部确认,指出宗馥莉的辞职已于9月12日通过集团股东会和董事会的相关程序。伴随着她的离职,一场关于“娃哈哈”商标使用合规性的讨论悄然兴起,而内部文件显示,从2026

8000万罚单震慑 证监会严查*ST元成财务造假

一场连续三年的财务造假案终被监管层彻底揭开,*ST元成及其责任人员将面临近8000万元的高额罚款,实际控制人更被处以10年证券市场禁入的严厉处罚。近日,中国证监会对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元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元成)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经查,*ST元成连续三年虚增收入和利润,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拟对上市公司罚款3745.

高通再涉垄断违规,市场监管总局启动调查

全球芯片巨头高通公司再次面临中国反垄断监管风暴,因收购案未依法申报被立案调查。因收购Autotalks公司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高通公司开展立案调查。这已是高通公司近年来在中国面临的第二次反垄断调查。2015年,中国监管部门曾对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开出了60.88亿元人民币的罚单。未依法申报:收购案涉

中广核扎根新疆十六载,在运在建装机超1000万千瓦

九月的天山南北,瓜果飘香、绿意正浓。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这片热土从边陲走向枢纽,“西气东输”“疆电外送”纵横贯通。自2009年入疆以来,中广核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度参与新疆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以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推进产业增效、生态增绿、群众增收,将绿色答卷实实在在书写进戈壁田间。

河北空天控股公司携多项成果亮相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

以此次峰会为契机,秉持“搭平台、聚产业、构生态、拓场景”的发展思路,深化与业内领先机构的对接合作,加强在关键技术突破、示范应用推广及产业协同联动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切实推动峰会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助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质量拓展提升。

科技赋能乳业,蒙牛携手顶尖专家助力全民健康升级

9月22日,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办、蒙牛集团承办的“乳品科学与营养健康”分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亚洲营养联合会主席杨月欣,常务副理事长马爱国,副理事长李增宁,秘书长韩军花,衡水中学党委书记郗会所,江南大学王兴国教授,中山大学朱慧莲教授,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逄晓阳研究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许雅君教授等专家学者,以及蒙牛集团高级副总裁温永平等出席了本次论坛。

强强联合!蒙牛集团与中国营养学会达成战略合作 以长期主义引领乳业营养健康新未来

9月21日,“第十七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在京开幕,恰逢中国营养学会成立八十周年。会上,蒙牛集团凭借分龄营养研发成果,荣获中国营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会议期间,蒙牛与中国营养学会达成为期十年的战略合作,旨在以长期主义打造乳业营养“产学研用”创新高地,全面助力消费者“喝上奶、喝好奶、喝对奶”。

云霄供电:技术改造输电线路 增强供电保障能力

9月15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陈岱镇院前村附近,国网云霄县供电公司组织施工人员顶着烈日,加紧对110千伏红列线30号铁塔进行吊装、组立、架线等作业。与此同时,另外两组电力施工人员分别在110千伏红列线26号铁塔和33号铁塔,忙而有序地进行铁塔组立、旧水泥杆拆除等作业。

东风柳汽71年匠心之路:从广西制造到全球智造的硬核跨越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智造,从首辆“广西制造”卡车下线到即将上市的乘龙翼威5纯电重卡亮相,作为东风集团商用车板块核心力量,东风柳汽以国家队使命为锚,将工匠精神注入研发、生产、制造全链条,凭新能源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诠释中国智造实力,为民族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