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浪财经)4月6日,卫宁健康(23.960, 1.27, 5.60%)举行2019年业绩说明会,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8亿元,同比增长32.61%;营业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32.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98亿元,同比增长31.36%。分业务来看,公司核心产品软件销售及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8.57%,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5.57%;硬件销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8.18%,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3.61%。
疫情影响后,医院IT支出逻辑上不会出现压缩
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问疫情后医院IT支出是否存在阶段性压缩对公司造成影响,公司方面回应称,“不同地方影响程度不同,但从历史经验和近期政策来看,医院支出压力不在IT层面,并且医院有相关政策支持,最近国家卫健委称将对全国14家医院补贴8亿元预算的专项资金,对医院IT支出影响较小。”
另外,公司方面称,医院低IT水平对业务开展存在阻碍,如某地小汤山项目,各医院信息不通畅,导致转诊过程中仍部分需要线下对接信息。疫情发展过程中,国家层面已经注意到很多地方的医院信息化短板仍需补足,其重要性极高,因此医院IT支出逻辑上不会压缩。
同时,公司方面表示2018年医院订单增速超40%,2019年维持在40%左右。据说明会透露,“子公司卫宁科技2019年4月独立中标了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第6包项目,主要负责则医保监管系统;新产品HIS6.0(医院管理系统)预计2020年4月20日后举行线上发布会,新产品在人员效率方面大大提升,比老产品缩减一半时间,公司对产业竞争力有信心。”
创新业务战略规划清晰,但预期不明确
据公司披露年报显示,公司至2015年起,积极布局医疗健康领域,贯彻公司“4+1”发展战略(云医、云险、云药、云康+创新服务平台)。报告期内,主要通过纳里健康平台布局医院的“云医”承建6个省级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新签约医疗项目227个,累计签约462个,服务患者超2亿人次,实现营收6473.08万,同比增长17.31%。
“云险”以医疗支付为主线,解决医疗场景中遇到的自费、商保、医保支付问题,报告期内新增覆盖医疗机构数百家,新增交易金额210多亿,新增交易笔数9700多万笔,2019年又陆续中标中国信保重要平台项目和国家医疗保障局重要平台项目等,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899.01万元,同比增长0.78%。
“云药”打造的是一个集“处方流转、药险联动、B2B赋能、健康服务”于一体的“药联体”,报告期内合作医院近8万家,用户分布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实现营收1.79亿元,同比增长105.07%。“云康”主要是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保健等个人健康服务,公司通过参股上海好医通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布局“互联网+体验”稳步推进公司策略。截止到2018年底,医通健康已连接1500多家医院及体检中心,年体检服务超32万人次。
“创新业务规划清晰,但全年很难给明确预期,不能明确是否能实现盈亏平衡。”公司发言人称,目前发展态势良好主要受益于国家政策,但对未来并不明确。
医疗卫生信息化厂商众多,市场争夺显白热化
根据2019年全国医疗信息化联盟统计,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排名前七的企业占比合计28.80%,呈现较低的市场集中度。“但受到疫情和行业不断扩大影响,订单将更多集中于头部公司”。公司发言人称,卫宁健康成立于2004年,在2017年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TOP50全球医疗科技公司排名中,公司排名第33名,是中国及亚洲地区唯一一家上榜的医疗科技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服务的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用户达6000余家,用户遍布全国除台湾、香港、西藏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树立了全国互联网医院标杆——邵逸夫互联网医院。据公司发言人称,“团队花费数年时间探索出互联网医院运营方式,国务院深化医改小组还有一篇专访介绍医院如何通过碎片化时间、医生团队解决互联网效率问题。”(实习生 肖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