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2873家上市公司上半年研发开支同比增近三成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19时,在剔除银行和非银金融两个行业后,A股2873家可比上市公司上半年研发开支合计为3282.41亿元,同比增长29.97%。其中,有404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软件开发、生物制品、计算机应用、通信设备、半导体等行业公司居多。

近年来,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活动,一大批硬科技企业在研发投入上不遗余力,助力行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实现多项重大技术突破

上述2873家可比公司中,有7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50亿元,介于10亿元到50亿元的公司有41家,5亿元到10亿元的公司有52家,合计100家,占比3.48%;286家公司上半年为亏损状态,累计亏损585.76亿元,但研发投入合计为190.43亿元。

进一步看,2401家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实现增长。其中,增幅超过20%的有1780家,占比62%。更进一步看,研发投入增速超过10倍的公司有16家,八一钢铁、博汇纸业、粤电力A三家公司分别以229倍、128倍和115倍的增速居前三位。

从研发强度(研发投入/营业收入)来看,5家公司超过100%,介于50%-100%的公司有10家,介于10%-50%的公司有389家,合计404家,占比14.06%。上半年,神州细胞收入为0元,而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8.88%至3.43亿元。

技术研发是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上半年,多家公司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例如,宝钢股份实现B23HS075耐热刻痕产品等10项产品全球首发,“重轨高效在线热处理技术”等21项标志性技术取得突破;公司研发的富氢碳循环高炉低碳冶金技术在八一钢铁实现全球首次应用,标志着公司在高炉碳减排、碳循环技术探索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上半年,主攻OLED中小尺寸面板的维信诺实现了全球最高165HZ刷新率技术突破,并成功实现终端产品量产供货。同时,公司在实现全球首款屏下摄像量产供货后再次进行技术升级,并实现客户导入。

集成电路行业呈现投资周期长、研发投入大的行业格局。上半年,在先进工艺方面,中芯国际多个衍生平台开发按计划进行,稳步导入客户,正在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目标。同时,公司特色工艺技术研发进展顺利,多个技术交付量产。

国内三大封测厂之一的通富微电上半年研发支出达到5.18亿元,同比增长52.85%。其中,公司位于马来西亚的子公司通富超威槟城顶住疫情压力,进行了设备升级,以实现5nm产品的工艺能力和认证;成功获得关键新产品的认证,助力未来业务增长。

加大研发力度

众多大市值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一方面布局前沿技术,力争抢占技术制高点;另一方面防患于未然,打造“备胎”计划。

中兴通讯是全球5G技术研究、标准制定主要参与者。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88.61亿元,同比增长33.51%,研发强度提升2.64个百分点至16.70%,主要由于持续进行5G无线、核心网、承载、接入、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投入。

上汽集团表示,公司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等关键环节,在新能源产业链建设、智能汽车研发应用、人工智能算法、芯片设计、大数据运营、网络信息安全、互联网生态等方面积极开展跨界合作。上半年,公司进一步增加了新能源、智能网联、数字化等技术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达77.64亿元,同比增长33%。

据了解,在2000万吨级以上的上市钢企中,宝钢股份在吨钢利润、研发投入率、百万工时损工伤亡率等方面,保持全球前列。这与公司长期坚持技术投入密不可分,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56.29亿元,同比增长62.2%。

半年报显示,中国中车继续着力开展产业协同、“碳达峰碳中和”、智能化等技术研究,全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目前各研发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公司研发总投入约为51.6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41%。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的引领者,比亚迪上半年研发投入达44.12亿元,同比增长36.51%。在半导体与智能化领域,公司依托自身深厚的芯片和智能化技术积淀,积极布局人工智能芯片、算法,推进技术研发层面的纵深探索。

加大研发,夯实基础迎接机遇与挑战。上半年,全球安防龙头海康威视继续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研发投入为38.78亿元,同比增长26.58%,研发强度达11.44%。在硬件方面,公司视频产品继续强化优势地位,非视频产品积极围绕智能化进行升级;在软件方面,公司持续构建大系统软件支撑能力,支持行业应用的快速开发和迭代。

全球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持续进行前瞻性的技术布局。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27.94亿元,同比增长115.16%,公司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签约成立清洁能源联合实验室,建立协同创新的合作研发平台,打造清洁能源科技与技术领域产学研联合创新高地。

科创公司研发强度较高

企业是市场创新主体。上半年,软件开发、化学制药、生物制品、IT服务、半导体、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等技术密集型行业保持较高的创新活跃度。其中,尤以科创板公司和创业板公司最为活跃,但多家公司尚未盈利,考验市场耐心。

上半年,泽璟制药研发投入为1.98亿元,同比增长52.70%,研发强度达465.72%。泽璟制药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出血及血液疾病、肝胆疾病和免疫炎症性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的创新驱动型化学及生物新药研发和生产企业。目前,公司仍处于产品研发阶段,尚未盈利,上半年亏损1.77亿元。

寒武纪是国际上少数几家全面系统掌握智能芯片及其基础系统软件研发和产品化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为进一步推进“云边端”产业布局、保持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优势,公司积极引进高端优秀人才,增加产品线的研发投入。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4.16亿元,同比增长49.80%,研发强度达301.38%。

天智航是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手术机器人属于高端医疗器械,核心技术研发、获取难度大,研发周期长,对设备的性能、技术参数、安全性要求高。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4669万元,同比增长50.30%,研发强度为61.12%。

赛微电子表示,公司现有MEMS、GaN业务均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科技前沿攻关领域,该等产业技术进步迅速,要求行业参与者不断通过新技术的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以应对下游需求的变化。公司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35亿元,同比增长94.95%,研发强度达34.25%。

高研发投入发展模式已经让部分公司尝到了“甜头”。上半年,全球网安龙头奇安信实现营业收入14.56亿元,同比增长44.54%,一个主要原因是公司持续推进的“强研发”战略落地效果明显,核心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以实战化攻防能力带动产品和方案销售。

国内IP龙头芯原股份厚积薄发,尽管上半年还在亏损,但公司二季度首次实现盈利,全年盈利在望。公司持续多年对半导体IP技术及芯片定制技术进行布局和研发,以保持其半导体IP储备和一站式芯片定制业务的竞争优势,从而打造了高竞争壁垒。(吴科任)


【责任编辑:欧阳雪】

阳光新能源亮相合肥马拉松,零碳科技助力城市绿色奔跑

11月9日,合肥马拉松激情开跑。作为中国田径协会A1类赛事,本届赛事参赛规模达2.5万人,外地选手占比高达49.36%,充分体现了“合马”作为国内重要马拉松赛事的辐射力和号召力。在庐州大道终点区域,一座由阳光新能源打造的"零碳生活空间"成为赛事焦点。

醴陵龙塘花炮厂:多元优势绘就发展新画卷

在湖南醴陵这片充满活力与历史底蕴的土地上,醴陵市白兔潭镇龙塘花炮厂如一颗耀眼明珠,闪耀在花炮行业。近日,记者在公司董事长吴铭战陪同下,走进这座别具魅力的厂区,探寻其成功密码。园林厂区:自然与工业的和谐交响踏入龙塘花炮厂,一幅如诗画卷在眼前铺展。区别于传统工业厂区的单调,这里是风景优美的绿化园林式厂区。潺潺流水清澈见底,似灵动丝带贯穿其中;郁郁葱葱的山峦四季常青,为厂区添上清新绿

洲际酒店集团亮相2025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八载如约筑梦行,五十同心绘长程2025年11月6日 – 11月5日至10日期间,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如期举行。洲际酒店集团自进博会首届举办以来全程参与,今年再度如约亮相,以“全勤”之姿彰显其对大中华区市场的长期承诺。

福建高速路桥公司多点发力 推进三明区域协同发展

近日,福建高速路桥公司总经理缪荣辉一行赴三明市开展政企对接与创新签约,通过系列务实举措,推动区域高速建设提速、项目攻坚突破、产业创新融合,彰显企业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担当。深化协同 共绘交通发展蓝图10月20日,缪荣辉一行与三明市交发集团举行座谈,围绕三明高速公路规划布局、在建项目推进及运营协同等议题深入交流。

多场赛演官宣,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助力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

10月21日,国际足球热火再次在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点燃。在当天18点开赛的2025/2026亚冠精英联赛第三轮中,成都蓉城队主场对阵马来西亚劲旅柔佛DT。尽管赛事当天为工作日,仍有39063名球迷奔赴现场为主队呐喊助威,掀起红色热浪。气候虽已逐渐转凉,成都赛演市场依然持续火热。据目前已公布的赛事日程,近期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的足球盛宴将持续至2026年2月。

创新引领!蒙牛将出席2025世界乳业峰会 携多项前沿成果闪耀国际舞台

当地时间10月20日至23日,由国际乳品联合会(IDF)主办的2025世界乳业峰会将在智利的圣地亚哥举办。蒙牛集团受邀出席会议,与全球乳业代表共话行业未来。此外,蒙牛专护儿童配方奶和“PHA海洋降解吸管”两个项目均入围大会“IDF乳品创新奖”,全面彰显其在前沿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全球引领地位。

微能科技机器人化身 “智能主持搭档” ,燃爆杭州科创嘉年华!

微能科技作为本次嘉年华的“科创亮点”,携品牌商讲解机器人惊艳亮相,凭借卓越的智能语音交互能力成为全场焦点,为大会注入强劲的科技活力。化身“智能主持搭档” 提升服务质效 在此次活动中,品牌商讲解机器人不仅生动诠释了“用科技的力量点亮城市创新未来”的

喜迎丰收节,六个核桃一亿公斤采购量撬动核桃产业富农新图景

金秋时节,新疆、云南、太行山三大核桃产区迎来丰收旺季,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农户们穿梭林间采收的身影里,藏着一年中最踏实的喜悦。这份丰收图景的背后,国内核桃乳领军企业六个核桃正以年采购超一亿公斤核桃的规模,斩获 “全国第一” 认证,用一颗小核桃撬动大民生,在丰收季里铺展开联结产业与乡村的富民画卷。

鞍钢工程重机公司投产国内首套反向浸水有压热闷系统

由鞍钢工程发展重机公司以BOT模式总承包的“朝阳钢铁炼钢厂闷渣区域增设有压热闷处理系统项目”正式投产运行,该设备是国内首套成功应用于生产的反向浸水有压设备,标志着重机公司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掌握“反向浸水有压热闷”和“底水闷渣”两项核心技术的企业。

宗馥莉辞任娃哈哈董事长,商标合规问题浮出水面

权力交接14个月后,宗庆后之女宗馥莉悄然卸下娃哈哈董事长职务,娃哈哈集团与“宏胜系”的资源纠葛与商标合规问题成为焦点。宗馥莉已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法人代表及董事等相关职务。这一消息于10月10日得到娃哈哈公关部确认,指出宗馥莉的辞职已于9月12日通过集团股东会和董事会的相关程序。伴随着她的离职,一场关于“娃哈哈”商标使用合规性的讨论悄然兴起,而内部文件显示,从2026

8000万罚单震慑 证监会严查*ST元成财务造假

一场连续三年的财务造假案终被监管层彻底揭开,*ST元成及其责任人员将面临近8000万元的高额罚款,实际控制人更被处以10年证券市场禁入的严厉处罚。近日,中国证监会对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元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元成)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经查,*ST元成连续三年虚增收入和利润,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拟对上市公司罚款3745.

高通再涉垄断违规,市场监管总局启动调查

全球芯片巨头高通公司再次面临中国反垄断监管风暴,因收购案未依法申报被立案调查。因收购Autotalks公司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高通公司开展立案调查。这已是高通公司近年来在中国面临的第二次反垄断调查。2015年,中国监管部门曾对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开出了60.88亿元人民币的罚单。未依法申报:收购案涉

中广核扎根新疆十六载,在运在建装机超1000万千瓦

九月的天山南北,瓜果飘香、绿意正浓。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这片热土从边陲走向枢纽,“西气东输”“疆电外送”纵横贯通。自2009年入疆以来,中广核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度参与新疆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以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推进产业增效、生态增绿、群众增收,将绿色答卷实实在在书写进戈壁田间。

河北空天控股公司携多项成果亮相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

以此次峰会为契机,秉持“搭平台、聚产业、构生态、拓场景”的发展思路,深化与业内领先机构的对接合作,加强在关键技术突破、示范应用推广及产业协同联动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切实推动峰会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助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质量拓展提升。

科技赋能乳业,蒙牛携手顶尖专家助力全民健康升级

9月22日,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办、蒙牛集团承办的“乳品科学与营养健康”分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亚洲营养联合会主席杨月欣,常务副理事长马爱国,副理事长李增宁,秘书长韩军花,衡水中学党委书记郗会所,江南大学王兴国教授,中山大学朱慧莲教授,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逄晓阳研究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许雅君教授等专家学者,以及蒙牛集团高级副总裁温永平等出席了本次论坛。

强强联合!蒙牛集团与中国营养学会达成战略合作 以长期主义引领乳业营养健康新未来

9月21日,“第十七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在京开幕,恰逢中国营养学会成立八十周年。会上,蒙牛集团凭借分龄营养研发成果,荣获中国营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会议期间,蒙牛与中国营养学会达成为期十年的战略合作,旨在以长期主义打造乳业营养“产学研用”创新高地,全面助力消费者“喝上奶、喝好奶、喝对奶”。

云霄供电:技术改造输电线路 增强供电保障能力

9月15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陈岱镇院前村附近,国网云霄县供电公司组织施工人员顶着烈日,加紧对110千伏红列线30号铁塔进行吊装、组立、架线等作业。与此同时,另外两组电力施工人员分别在110千伏红列线26号铁塔和33号铁塔,忙而有序地进行铁塔组立、旧水泥杆拆除等作业。

东风柳汽71年匠心之路:从广西制造到全球智造的硬核跨越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智造,从首辆“广西制造”卡车下线到即将上市的乘龙翼威5纯电重卡亮相,作为东风集团商用车板块核心力量,东风柳汽以国家队使命为锚,将工匠精神注入研发、生产、制造全链条,凭新能源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诠释中国智造实力,为民族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