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七十载栉风沐雨奋进路 中国一重新征程不负韶华再出发

中经联播讯(魏伯勤 通讯员 马娜)岁序更替,华章日新。一路走来,他们用铿锵的步履丈量愿景,用坚实的足迹标记奋斗。昂首凝眸间,已迎来中国一重70华诞。

11.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70年风雨兼程、砥砺奋进,中国一重坚定不移跟党创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勇毅前行,以“共和国长子”担当,书写实业强国、产业报国的壮阔画卷,赢得“国宝”赞誉和“中国制造业的第一重地”的至高殊荣,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科技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履行中央企业使命任务,支撑国家战略实施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原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规划在富拉尔基兴建一个年产机器产品4万吨的重机厂,但是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和工业管理机构的变动,重机厂由一机部筹建。

1950年2月19日,毛泽东在与斯大林会面结束后,回国途中,毛泽东、周恩来专程来到了乌拉尔重机厂参观,看了这里的大型设备,毛泽东曾感慨,有朝一日,中国人民也要建立自己的“乌拉尔重型机械厂”。

1954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发文,决定在富拉尔基建厂。中国一重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这一时期,来自五湖四海的第一代一重人,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怀揣着“为祖国争光、为中华民族争气”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艰苦创业、战天斗地,开启了中国一重轰轰烈烈的建设篇章。

12.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工厂建设坚持边基建、边准备、边生产的“三边”方针,1958年第一炉铁水、第一炉钢水相继出炉,模型厂等车间局部投入使用。1957年一机部下达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为包钢设计制造出1150初轧机。翌年,又下达了设计和制造12500吨水压机的任务。在五十年代能生产这类产品的国家寥寥无几。到1960年5月,两大重点产品基本完成,生产出我国第一台1150mm初轧机和125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实现了“两颗卫星上天”的目标,质量达到了当时国际水平,结束了我国不能独立生产成套重型机器的历史。

1960年,中国一重接受2800铝板冷、热轧机和30000吨模锻水压机的设计制造任务。同年,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政府撤走在一重厂工作的全部专家,停止供应设备和技术资料。在没有国外现成图纸借鉴的情况下,有的机器仅有一张照片可供参考,一重人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为祖国争光、为中华民族争气的精神,克服了世人难以想象的物质匮乏的困难,挺直腰杆、同舟共济,锐意进取、努力探索,凭借自己的技术力量,独立完成设计当时只有少数国家才能研制的2800mm冷带铝板轧机、2800mm热带铝板轧机和30000吨模锻水压机。三大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成功,标志着一重厂形成了能独立承担大型成套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开始由仿造向独立自主发展阶段过渡。一重大力试制新产品,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产品规格、技术难度都超过了生产、设计纲领规定的水平。建成投产6年间试制成功新产品56项。这个时期,工厂贯彻工业七十条,严格工艺纪律,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多项重点产品先后获得国家银质奖和一机部质量信得过产品荣誉称号。

13.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工业迅速发展。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一重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通过联合设计、合作生产,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先后研制成功了以宝钢2050mm热连轧机和1900mm板坯连铸机、2800XPB大型矿用挖掘机、小松机械压力机、热壁加氢反应器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新产品开发成绩斐然。“七五”期间科技攻关攻克重大科研课题57项,开发新产品44项,填补132项国内空白,17项产品荣获国家、部省优称号,技术进步工作转移到以开发新产品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1993年7月,组建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从此掀开了中国一重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开始走上公司化、集团化发展道路。

此时,在富拉尔基这片土地上已走过近40载春秋的中国一重,出于打破运输瓶颈、优化地域布局、广纳各类人才等方面的考量,决定走出龙江,开疆拓土。

1995年,在大连修建出海口码头、厂房等基础设施,安装机架、起重、焊接、热处理等配套设备,形成了年产4300吨重机产品能力和3000吨(涨潮时5000吨)级泊位码头的运输能力。

2004年4月,一重集团大连国际贸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同年7月,一重设计研究院由富拉尔基迁移至大连。9月,天津重型装备工程研究有限公司成立。

2007年6月,一重集团天津重工有限公司成立。

2008年12月23日,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成立。

2010年2月9日,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4.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不难看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一重内部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也逐渐加快,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从富拉尔基到大连、再到天津,完成了从内地到沿海的产业布局。

在此期间,中国一重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继续创造“第一”。第一套国产化8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国内首台1200WS四辊可逆冷轧机组、国内首台全液压卷取机、国内第一台4000吨机械压力机、国内最先进的900毫米六辊可逆式冷轧机、国内首台大型盘磨机、国内首台30万千瓦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国内第一条1780毫米冷热轧生产线、国内最大3.5米炉卷轧机、国内最大重达2044吨煤液化反应器……

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为中国一重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显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400吨锻焊结构热壁加氢反应器、1780毫米大型宽带钢冷轧机生产线和15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三项产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此外,中国一重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牵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究、国家863项目、973项目等数十项,拥有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产品与业务领域逐步拓宽,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得到锻炼和提高。主业产品冶金成套设备、大型铸锻件、核电设备、重型容器等重大技术装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极高,挑战国外品牌,推动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在市场上,围绕能源装备、工业装备、环保装备、基础材料等四大产业逐步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等工作。2010年后,更是进军国际市场,产品相继出口韩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这一时期,中国一重总体发展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形成富拉尔基铸锻钢生产基地、大连核电石化重型容器生产基地、天津重型成套设备生产基地,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企业规模和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商品产值创造历史新高,产业布局、公司治理、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15.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十三五”初期,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困难,2014年前后,中国经济呈现“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即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处于消化期,发展步入新常态。处于新常态下的中国一重12年来首次出现亏损局面,2015年亏损总额达16.9371亿元。与此同时,一重历经六十多年的发展,又处于经济不发达的边陲小镇,人员臃肿、包袱沉重,特别是干部职工思想观念陈旧,严重阻碍了公司的发展,至2016年企业已连续3年亏损。

在这种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中国一重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战略规划为引领,以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充分运用“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以解放思想破题、以搞活机制立题、以创新发展解题,做到“三级”改革行动方案全覆盖,重点任务全过程“挂表督战”,实现因改而变、因改而兴,彻底改变了国有企业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闯出了一条老国企涅槃奋起之路,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改革旗帜,被评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  

涅槃重生的中国一重,创新的底色更加鲜明,底气更加充足。在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方面,高质量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能源装备材料研发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统筹打造设计研发平台、制造基地技术转化平台、战略协作研发平台、协同客户应用技术服务平台“四大平台”。全力以赴打造大型铸锻件制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高端装备现代产业链“链长”,积极牵头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深度融入国家攻关体系,形成国家战略所需、政策所指、市场所向的产业支撑。

在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创建“四级+四类+六室+一赛”“4461”全员全方位科技创新动力机制,建立公司首席科学家、首席技术专家等人才培养模式,扎实开展“五创工程”“百万一重杯”劳动竞赛,设立六类创新工作室152个,凝聚创新人才3000余人,有效提升企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16.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在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围绕国家“9+6”战新及未来产业规划以及中国一重“6+1”产业布局,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攻克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卡脖子”关键技术,打破“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的掣肘,把大国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践行中国一重维护国家“五个安全”使命。

在运营管理方面,引入升级“225”管理创新体系,大力实行“内部模拟法人运行机制”“研产供销运用快速联动反应机制”,层层建立“利润中心、成本(费用)中心”,着力压实“指标、责任、跟踪、评价、考核”五大体系,充分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持续加强生产管理,探索实施生产作业指导书、沙盘推演模式、“双达标”生产作业体系等。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创建“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选人用人机制,建立职业经理人、职业技能人和党务工作者三支队伍。“十三五”期间,刘伯鸣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工匠年度人物、龙江楷模,领衔的创新团队被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王国峰等33人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龙江大工匠”等省部级以上称号。

在职工生活改善方面,将收入增长指标写入年度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九大关键考核指标之一,树立“贡献为本、绩效挂钩”导向,建立与生产经营预算目标相适应薪酬增长机制,实施薪酬分配向营销、高科技研发、苦险脏累差、高级管理、高技能五类人员倾斜。积极推进企业年金“倍增计划”,增加职工“惠民”补贴,人心思进、人心思上、人心思干在企业上下蔚然成风。

在党建工作方面,构建“23561”党建工作总体思路,创新建设党建与生产经营“双五”体系。构建了“新思想引领”长效机制、“两个合同”退出机制、“五个通道”晋升机制等七大创新机制,打造企业与员工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企业活力动力显著增强。突出党业融合,坚持把生产经营完成情况纳入党建考核,把党建工作情况纳入生产经营业绩考核,持续完善以“五创”工程、基层党建联系点、职能部门与二级单位“1+1”为代表的党建经营融合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了具有一重特色的党员突击队、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积分制等管理办法,以制度机制保障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从“平行线”到“同心圆”。

2017年10月,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改制后名称为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2月,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成立。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一重满怀信心,实现了一年扭亏、两年翻番、三年跨越,闯出了一条“涅槃重生”之路,阔步迈入了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视察中国一重并强调指出:“技术人员和工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要抓好队伍的稳定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随着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工人待遇也要相应提高。”“要打好改革牌、创新牌和市场牌”“要肩负起历史重任,制订好发展路线图,加强党的领导、班子建设,改革创新,自主创新,提高管理水平,调动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把我们的事业越办越好。”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激荡起中国一重乘风破浪,浴火重生的前进动力。

17.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回首中国一重70年发展历程,凝聚着数代创业者产业报国、工业强国的奋斗努力,是新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缩影。

建成10年,结束我国不能生产重型机器产品和大型成套装备的历史,实现产品设计制造的自主供给,为我国初步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成20年,汇入改革开放洪流,对接市场经济,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核电装备的历史,开启了中国核电自主化的征程。

建成30年,加快内部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耕实体经济,致力科技创新,做强装备产业,开辟石化容器市场。

建成40年,倾力打造核电石化装备制造基地和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铸锻件生产基地能力跨越式提升。通过内扩外拓,打破产能瓶颈,产业板块实现有效协同,内外贯通实现优势互补。

建成50年,工业母机装备能力得到充分释放,不遗余力推动国产化解决替代进口,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值创历史新高,站上了百亿元台阶。

建成60年,从历史周期中跃起,实现浴火重生,大力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全面激发企业活力和动力,破解一些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建成70年,中国一重已累计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机械产品600余万吨,开发研制新产品435项,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534项,创造了数百项“第一”。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83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打造了全球首堆“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玲龙一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12台世界最大3000吨级锻焊反应器实现批量化交付,世界最大冲击式机组全尺寸不锈钢转轮8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取得突破,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制造国产化的道路上相继实现“零”的突破,创造了一系列世界纪录,有力保障国家安全。

中国一重因国家战略而生,因国家战略而兴。70年来,中国一重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见证并书写我国重大技术装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始终致力于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冲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第一线,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18.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目前,中国一重正加快转型升级,坚持材料与装备并重,装备与服务并举,国内与国际共同拓展,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同向发力,构建形成以高端装备、专项产品、高端材料、工程与国际贸易、现代制造服务业、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战新及未来产业为主体的“6+1”产业布局,加快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集团。

中国一重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大力实施“13691”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四中心、六基地”,优化产业地域布局,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用好“关键一招”激发磅礴动能,坚定不移创新引领,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坚定不移高举人才强企的鲜明旗帜,坚定不移推动优秀文化赋能,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产业集团,奋力推进“中国制造业第一重地”再上新台阶,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中国一重力量。


【责任编辑:李小飞】

阳光新能源亮相合肥马拉松,零碳科技助力城市绿色奔跑

11月9日,合肥马拉松激情开跑。作为中国田径协会A1类赛事,本届赛事参赛规模达2.5万人,外地选手占比高达49.36%,充分体现了“合马”作为国内重要马拉松赛事的辐射力和号召力。在庐州大道终点区域,一座由阳光新能源打造的"零碳生活空间"成为赛事焦点。

醴陵龙塘花炮厂:多元优势绘就发展新画卷

在湖南醴陵这片充满活力与历史底蕴的土地上,醴陵市白兔潭镇龙塘花炮厂如一颗耀眼明珠,闪耀在花炮行业。近日,记者在公司董事长吴铭战陪同下,走进这座别具魅力的厂区,探寻其成功密码。园林厂区:自然与工业的和谐交响踏入龙塘花炮厂,一幅如诗画卷在眼前铺展。区别于传统工业厂区的单调,这里是风景优美的绿化园林式厂区。潺潺流水清澈见底,似灵动丝带贯穿其中;郁郁葱葱的山峦四季常青,为厂区添上清新绿

洲际酒店集团亮相2025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八载如约筑梦行,五十同心绘长程2025年11月6日 – 11月5日至10日期间,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如期举行。洲际酒店集团自进博会首届举办以来全程参与,今年再度如约亮相,以“全勤”之姿彰显其对大中华区市场的长期承诺。

福建高速路桥公司多点发力 推进三明区域协同发展

近日,福建高速路桥公司总经理缪荣辉一行赴三明市开展政企对接与创新签约,通过系列务实举措,推动区域高速建设提速、项目攻坚突破、产业创新融合,彰显企业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担当。深化协同 共绘交通发展蓝图10月20日,缪荣辉一行与三明市交发集团举行座谈,围绕三明高速公路规划布局、在建项目推进及运营协同等议题深入交流。

多场赛演官宣,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助力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

10月21日,国际足球热火再次在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点燃。在当天18点开赛的2025/2026亚冠精英联赛第三轮中,成都蓉城队主场对阵马来西亚劲旅柔佛DT。尽管赛事当天为工作日,仍有39063名球迷奔赴现场为主队呐喊助威,掀起红色热浪。气候虽已逐渐转凉,成都赛演市场依然持续火热。据目前已公布的赛事日程,近期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的足球盛宴将持续至2026年2月。

创新引领!蒙牛将出席2025世界乳业峰会 携多项前沿成果闪耀国际舞台

当地时间10月20日至23日,由国际乳品联合会(IDF)主办的2025世界乳业峰会将在智利的圣地亚哥举办。蒙牛集团受邀出席会议,与全球乳业代表共话行业未来。此外,蒙牛专护儿童配方奶和“PHA海洋降解吸管”两个项目均入围大会“IDF乳品创新奖”,全面彰显其在前沿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全球引领地位。

微能科技机器人化身 “智能主持搭档” ,燃爆杭州科创嘉年华!

微能科技作为本次嘉年华的“科创亮点”,携品牌商讲解机器人惊艳亮相,凭借卓越的智能语音交互能力成为全场焦点,为大会注入强劲的科技活力。化身“智能主持搭档” 提升服务质效 在此次活动中,品牌商讲解机器人不仅生动诠释了“用科技的力量点亮城市创新未来”的

喜迎丰收节,六个核桃一亿公斤采购量撬动核桃产业富农新图景

金秋时节,新疆、云南、太行山三大核桃产区迎来丰收旺季,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农户们穿梭林间采收的身影里,藏着一年中最踏实的喜悦。这份丰收图景的背后,国内核桃乳领军企业六个核桃正以年采购超一亿公斤核桃的规模,斩获 “全国第一” 认证,用一颗小核桃撬动大民生,在丰收季里铺展开联结产业与乡村的富民画卷。

鞍钢工程重机公司投产国内首套反向浸水有压热闷系统

由鞍钢工程发展重机公司以BOT模式总承包的“朝阳钢铁炼钢厂闷渣区域增设有压热闷处理系统项目”正式投产运行,该设备是国内首套成功应用于生产的反向浸水有压设备,标志着重机公司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掌握“反向浸水有压热闷”和“底水闷渣”两项核心技术的企业。

宗馥莉辞任娃哈哈董事长,商标合规问题浮出水面

权力交接14个月后,宗庆后之女宗馥莉悄然卸下娃哈哈董事长职务,娃哈哈集团与“宏胜系”的资源纠葛与商标合规问题成为焦点。宗馥莉已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法人代表及董事等相关职务。这一消息于10月10日得到娃哈哈公关部确认,指出宗馥莉的辞职已于9月12日通过集团股东会和董事会的相关程序。伴随着她的离职,一场关于“娃哈哈”商标使用合规性的讨论悄然兴起,而内部文件显示,从2026

8000万罚单震慑 证监会严查*ST元成财务造假

一场连续三年的财务造假案终被监管层彻底揭开,*ST元成及其责任人员将面临近8000万元的高额罚款,实际控制人更被处以10年证券市场禁入的严厉处罚。近日,中国证监会对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元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元成)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经查,*ST元成连续三年虚增收入和利润,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拟对上市公司罚款3745.

高通再涉垄断违规,市场监管总局启动调查

全球芯片巨头高通公司再次面临中国反垄断监管风暴,因收购案未依法申报被立案调查。因收购Autotalks公司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高通公司开展立案调查。这已是高通公司近年来在中国面临的第二次反垄断调查。2015年,中国监管部门曾对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开出了60.88亿元人民币的罚单。未依法申报:收购案涉

中广核扎根新疆十六载,在运在建装机超1000万千瓦

九月的天山南北,瓜果飘香、绿意正浓。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这片热土从边陲走向枢纽,“西气东输”“疆电外送”纵横贯通。自2009年入疆以来,中广核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度参与新疆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以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推进产业增效、生态增绿、群众增收,将绿色答卷实实在在书写进戈壁田间。

河北空天控股公司携多项成果亮相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

以此次峰会为契机,秉持“搭平台、聚产业、构生态、拓场景”的发展思路,深化与业内领先机构的对接合作,加强在关键技术突破、示范应用推广及产业协同联动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切实推动峰会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助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质量拓展提升。

科技赋能乳业,蒙牛携手顶尖专家助力全民健康升级

9月22日,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办、蒙牛集团承办的“乳品科学与营养健康”分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亚洲营养联合会主席杨月欣,常务副理事长马爱国,副理事长李增宁,秘书长韩军花,衡水中学党委书记郗会所,江南大学王兴国教授,中山大学朱慧莲教授,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逄晓阳研究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许雅君教授等专家学者,以及蒙牛集团高级副总裁温永平等出席了本次论坛。

强强联合!蒙牛集团与中国营养学会达成战略合作 以长期主义引领乳业营养健康新未来

9月21日,“第十七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在京开幕,恰逢中国营养学会成立八十周年。会上,蒙牛集团凭借分龄营养研发成果,荣获中国营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会议期间,蒙牛与中国营养学会达成为期十年的战略合作,旨在以长期主义打造乳业营养“产学研用”创新高地,全面助力消费者“喝上奶、喝好奶、喝对奶”。

云霄供电:技术改造输电线路 增强供电保障能力

9月15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陈岱镇院前村附近,国网云霄县供电公司组织施工人员顶着烈日,加紧对110千伏红列线30号铁塔进行吊装、组立、架线等作业。与此同时,另外两组电力施工人员分别在110千伏红列线26号铁塔和33号铁塔,忙而有序地进行铁塔组立、旧水泥杆拆除等作业。

东风柳汽71年匠心之路:从广西制造到全球智造的硬核跨越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智造,从首辆“广西制造”卡车下线到即将上市的乘龙翼威5纯电重卡亮相,作为东风集团商用车板块核心力量,东风柳汽以国家队使命为锚,将工匠精神注入研发、生产、制造全链条,凭新能源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诠释中国智造实力,为民族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