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讯 通讯员 贺晓】2月28日, 2017年四川省残联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介绍,四川将印发《四川省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新增三项制度,即:辅助器具补贴制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补贴以及为残疾学生提供12年免费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给予保教费补贴。(2月28日 四川新闻网)
《规划》的出台,对于全省残疾人,尤其是未成年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庭,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好消息!
因为残疾人能够从事的工作相对有限,教育对于残疾儿童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对于许多家庭困难的残疾儿童,尤其是父母育有多子女的困难残疾儿童,即使是基础教育也可能成为一种奢侈品。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发现,未入学残疾儿童84%是农村户口,79%在中西部地区,他们没有入学的原因主要是没有特教资源、残疾程度比较重或者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此外还有一些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接受教育。
作为西部大省,四川省的这一举措既是对残疾儿童的贴心关怀,也彰显了搞好精准扶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心。对于相对宽裕的残疾儿童家庭,这是一种鼓励与引导。对于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家庭,这更是“量体裁衣”式的“雪中送炭”。一个免费接受教育的机会,可能让许多残疾儿童走出家门,去学校学习知识,进而勇敢地融入社会,改变人生。
当然,仅仅提供免费教育和辅助器具,对于残疾儿童是不够的。走出家门走向校园后,他们还需要更专业的特殊教育机构,需要更贴心的心理咨询服务;他们其中的许多人,将来还会需要一个适合他们、接纳他们的工作岗位。这都需要我们的政府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机构的建设,着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对适合残疾人就业的产业进行支持和适当补贴,对雇佣残疾人的企业提供合理的税费减免。
对于残疾儿童而言,免费教育给他们提供了一盏灯,用一丝微光点亮了他们最初的人生。愿他们在政府和各界的关怀下茁壮成长,成为心理健全的人才,成为能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