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飞,摄影/邵权 吴彬

最耀眼的光芒,是让自己活成一束光。
半生匆匆半生过。我一直坚持认为,人生无常,一定要为自己而活。
独立、自由、有尊严,身心健康的活着,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我从事文物研究与鉴定三十年,同时宋史研究与苏轼研究二十年,深度挖掘史海钩沉,苏轼和岳飞,是我最崇敬的两位先贤,他们像启明星一样照亮我的漫漫前路。
去年5月,我开始扮苏轼,拍了一些照片,反响出乎意料的好。今年3月,我拍摄了视频《苏堤春晓》,亦是好评如潮,说我身上自然流露的文人气质,大多数明星是演不出来。时隔半年,9月中旬,拍摄了视频《定风波》,期待大家的支持。
今年对于我来说,遭遇了人生的困境,幸好十年来一直读《东坡集》,书中苏东坡的观点:有一种豁达,叫不为难自己。
入得了世才出得了世,随得了俗方脱得了俗。即使跌落谷底,依然觉得人间值得。苏东坡活的太通透了!
我相信苏东坡是很多人的榜样和偶像,但是很少有人能活到苏东坡的境界。
苏东坡的一生,漂泊贬谪,壮志难酬,却活得超脱有趣!
人生低谷时读苏东坡的诗词,更能笑对人生风雨。
苏轼的为人处世态度,爱憎分明。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向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食,吐之乃已。”
苏轼一直率性而为,并且大多数情况下处于安然无恙的状态,但遇上恶毒的小人而引火上身……
1079年4月,前半生过得顺风顺水的苏轼赴湖州任太守,按常纲上了一封给皇帝的感谢信《湖州谢上表》。
但是这次苏轼运气太差了,遇上了李定、舒亶、何正臣等投机分子,小人们把这篇三百多字的上表里的几句牢骚话拿出来大做文章,并把新出版的《元丰添续苏子瞻学士钱塘集》潜心研究了近四个月,绞尽脑汁弹劾苏轼包藏祸心、讥讽新法、指责皇帝、谩骂朝廷。

苏轼是北宋的文坛领袖,名气太大,成了枪打的“出头鸟”。
之后,103天的“审查”造就了宋朝的第一个文字狱“乌台诗案”,对苏轼极尽侮辱。
你不是很清高吗?你不是很有风骨吗?小人得志的丑恶嘴脸.↖达到了淋漓尽致。
苏轼经历了九死一生,终于度过劫难,但已经差点被迫害成精神病。
次年元月,苏轼贬谪黄州。
初到黄州时,“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用惊恐不安、无处栖息的孤鸿自比,感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在文学家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里,苏轼在黄州,也哭泣,也绝望,也虚无,他长时间沉浸在孤独、寂寞和恐惧之中,却没有被黑暗吞噬。
寂寞惶恐而又孤高清傲的苏轼开始对自己所走的人生道路进行彻底的反思,并大量研读佛教经典和老庄哲学,以期修炼出沉静旷达、荣辱利弊得失无系于心的宁静心境,从而来摆脱“乌台诗案”给自己带来的心灵痛苦。

1082年三月七日这天,44岁的苏轼和友人一起去看东坡这块地,回来的路上遇到倾盆大雨,同行皆狼狈不堪,苏轼突然扔掉雨具,如履晴天,仰天长啸。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乌台风雨洗铅华,自然风雨沐清净。面对起起伏伏的人生,苏轼蜕变成苏东坡,终于风轻云淡的说出:“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这是一种升华的旷达与明净。
是啊!即使雨骤风狂,身处逆境,也有选择潇洒徐行的自由。能打到我的从来不是困难,而是面对困难的心态。
李飞:南宋文化学者、文物鉴赏家、作家、视觉艺术家。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艺术品鉴赏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古典文献研究会学术委员、浙江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浙江工业大学MBA教育学院客座教授、浙江财经大学MBA教育学院客座教授、浙江省杂文学会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历史学会宋韵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杭州市苏东坡研究会理事兼王朝云研究专委会主任、杭州图书馆理事会理事、杭州市收藏协会高级顾问、杭州南宋皇城小镇艺术顾问、飞鸿轩艺术馆馆长,李飞多年来潜心研究国学及深度挖掘南宋文化遗产,不遗余力弘扬宋韵文化,重温江南文人的风雅生活,并精于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收藏与鉴赏,成绩斐然,已撰写出版《探宋韵一一宋朝孩子玩的游戏》《南宋宝鉴一一南宋文物珍品鉴赏》《南宋有约》《别让收藏玩死你》等28本书籍,将出版《宋韵一一宋代生活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