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位于广西东南部、珠江流域干线西江中游,下辖桂平市、平南县、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总面积10602平方公里,其中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83.26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560多万,常住人口430多万,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突破100万,城镇化率50%;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自治区卫生城市,蝉联自治区文明城市“四连冠”。贵港自古以来遍种荷花,花香四溢,由此有“荷城”之称,是“全国十大最佳赏荷好去处”和“国内十大最浪漫赏荷地”之一,曾举办第32届全国荷花展。
贵港是一座古郡新城。2200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岭南三郡,其中桂林郡的郡治就设在贵港;西汉时改为郁林郡,唐朝时改称贵州,明朝时改为贵县;1988年撤县改市并更名为贵港市,1996年升格为地级市。贵港是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太平天国起义策源地,太平天国领导人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均为贵港籍人。市内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布山文化遗迹、罗泊湾汉墓群、千年古刹南山寺、华南佛教圣地桂平西山、道家二十一洞天白石山、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中共广西“一大”旧址等。
贵港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贵港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南出北部湾,地处华南、西南及珠三角、北部湾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和珠江—西江经济带战略重要节点城市之一。贵港交通便捷,公路、铁路、水路纵横交错,已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等级航道,有5条高速公路、11条普通国省道在辖区内交织,平均每15分钟有一趟高速列车途经贵港,实现高铁“公交化”。
贵港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内河港口城市。贵港,贵在有港,福在西江。贵港因江而名、因江而兴。西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境,辖区内航道一年四季可通行2000吨级以上船舶。贵港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港口年货物吞吐能力、年造船能力、年货运船舶运力均占广西的50%以上,是广西内河港口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港口,也是大西南地区东向出海最便捷的通道。贵港港2020年货物吞吐量首次破1亿吨,达1.0552亿吨,同比增长30.9%,成为珠江水系首个吞吐量突破亿吨的内河港口。
贵港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城市。贵港地处广西最大的平原——浔郁平原,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地势平坦、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耕地面积31.98万公顷,占广西耕地总面积的7.29%,人均耕地面积1.01亩,是广西重要的商品粮、蔗糖、林果和禽畜水产生产基地,素有广西“鱼米之乡”的美誉。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45万吨以上,新增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884家;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3%;五个县(市、区)均获评全国生猪调出大县,“铁桶计划”养猪经验在全国推广。贵港是优质天然富硒地区,近三分之二的土地基本达到富硒土壤标准,先后获得了“中国生态富硒港”“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富硒功能农业国际合作推广示范基地”“首届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等荣誉称号。全市累计建立了28个富硒土壤资源保护区,有79家企业97个产品通过自治区富硒农产品认定,有14家企业通过国家富硒产品认定,排全区第一,其中涵盖了东津细米、桂平黄沙鳖、桂平西山茶、覃塘毛尖等多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贵港还是广西最大的肉鸽养殖基地、最大的黄沙鳖养殖基地。荷美覃塘莲藕产业(核心)示范区、港南区亚计山生态养殖(核心)示范区、平南县活力龚州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港北区富硒优质稻产业(核心)示范区、港南区四季花田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等9个示范区获自治区政府认定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贵港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全市积极推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成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增加值年均增长12.4%,总量全区排名从2015年的第十位跃升为2020年的第五位。获自治区定位为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城,荣获“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市”“广西民营经济示范市”称号。2021年1至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2%,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近年来,贵港市着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主要传统产业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荣获“中国南方板材之都”称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920家,5家企业入选广西民营企业100强。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强化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668个、合同投资额5000多亿元,其中引进“三企入桂”项目170个、合同投资额1541.7亿元,修正药业、中纺集团纺织产业园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贵港。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对外贸易关系,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6%,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6.4%。
贵港是资源丰富的大市。境内河流密布,水能总蕴藏量达210万千瓦以上,投资达330亿元的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珠江—西江经济带标志性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后水库总库容为34.3亿立方米,电站装机16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61.3亿千瓦时,船闸可通航3000吨级船舶。市内拥有广西区内第一个超临界百万千瓦级火力发电厂——华电集团贵港发电有限公司。具有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有40多种,其中三水铝储量达2.2亿吨以上,居全国前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6.9%。
贵港是广西重要的旅游胜地和重点发展的桂东南历史文化宗教名胜旅游中心。“十三五”期间接待游客总人数年均增长15.6%、旅游总消费年均增长21.6%,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市”称号。拥有西山风景名胜区、龙潭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景区、雄森动物大世界、龚州公园等10个AAAA级景区,大藤峡、北回归线标志公园、平天山国家森林公园、九凌湖等30个AAA级景区,以及东湖、南山风景名胜区等一批知名景区。其中,桂平西山是华南重要的佛教圣地;千年古刹南山寺风景优美,南山二十四峰和飞来钟、流米洞等动人传说令人流连忘返,如痴如梦。
贵港是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着力打造既有“速度”又有“温度”的营商环境新高地。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455项,全面推行“网上办”“自助办”“马上办”“免证办”,政务服务办理提速94.1%。创建广西首家行政审批中介超市,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05项。不断创新服务企业方式,共为企业减负55亿元以上。新增市场主体16.9万户,年均增长28.1%。列入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优秀等级,政务服务指标位列全国第十二、全区第一。
贵港市经济社会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2021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一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贵港市按照自治区“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部署要求,全力打好“七场硬仗”,大力实施“四大战略”,深入推进“四大振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2%,两年平均增长6.5%,高于全区1.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2%,两年平均增长11.0%,高于全区8.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0%,两年平均增长5.5%,高于全区2.7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6.8%,高于全区7.5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1%,高于全区1个百分点;其他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行政区划
根据全区行政区划重新核定,贵港市行政区域总面积 1.06 万平方千米。辖 3 个 区、1个县、1个县级市,7个街道办、55个镇、12个乡(其中民族乡 2个),全市设 105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065 个村民委员会。其中,港北区806 平方千米,辖街道 2 个、镇 4 个、乡 2 个,社区居委会 23 个、村委会101 个;港南区 1099.08 平方千米,辖街道 2 个、镇 7 个;社区居委会11 个、村委会 156 个;覃塘区 1502平方千米,辖街道 1 个、镇 7 个、乡2 个,社区居委会 8 个、村委会 138个;平南县 2983.97 平方千米,辖街道 2 个、镇 16 个、乡(含民族乡 2 个)3 个,社区居委会 37 个、村委会 259 个;桂平市 4074 平方千米,辖镇 21个、乡 5 个、社区居委会 26 个、村委会 411 个。
历史沿革
据平南县相思洲文化遗址推断,距今约8000年前,古代贵港已有人类活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朝征服南越,设桂林、象、南海三郡,其中桂林郡的治所在布山县(今贵港市。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南海尉赵佗起兵击并桂林郡和象郡,建立南越国,改桂林郡为郁州,布山县属郁州。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出的军队平定南越国丞相吕嘉等人的叛乱,改郁州为郁林郡,郡治布山县。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改郁林郡为郁平郡,郡治布山县。东汉时(公元25年至220年),郁平郡复称郁林郡,布山县属郁林郡并仍为郡治所在地。之后从东吴、两晋直到南朝的大部分时间里,布山县长期作为郁林郡的治所。南朝宋、齐时期(公元420年至502县,属郁林郡,其地均在今贵港市。南朝梁、陈(公元503年至589年)时期,布山县仍沿袭原称,郁平县改为郁林县、怀安县改称怀泽县,另置龙山县,4个县均在今贵港市,属南定州,布山县属尹州。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南定州改称尹州。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布山、龙山、武平、怀泽四县并称郁林县,与马度县同属广州。此后布山县之名不再沿用。
唐武德四年(公元612年),置郁林、怀泽、义山(原马度县)、潮水四县,设南尹州总管府,府治龙山,属岭南道。贞观九年(公元635年), 前述四县改属贵州(南尹州改名贵州);天宝九年(公元742年)改属怀泽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属贵州,领郁林、怀泽、义山、潮水 4 县。贵州治所及郁林县治所均在今贵港市。五代十国时期(公元 917 年至971年),郁平(原郁林)、怀泽、义山、潮水四县同属贵州。州治所及郁平县治所均在今贵港市。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怀泽、义山、潮水、郁平并称郁林县,属贵州怀泽郡。州、郡、县三级治所均在今贵港市城区。元代撤怀泽郡,郁林县直属贵州。元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存州裁县,郁林县之名在贵州境内不再承袭。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降贵州为贵县,属浔州府;贵县县名由此而来。清代贵县属广西行省浔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贵县属浔州府;2 年(1913年)撤府设道,7 月属郁江道;3 年(1914 年)属苍梧道;16年(1927年)11月,属苍梧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 年(1930 年)属苍梧民团区;21年(1932 年)4月属梧州民团区;23年(1934年)3月,属梧州行政监督区;29 年(1940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即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36年至38 年(1947年至1949 年)改属第九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贵县初属郁林郡专区。1951年7月属南宁专区;同年8月属宾阳专区。1952 年8月属容县专区。1958 年7月属郁林专区。1971 年专区改为地区,贵县属玉林地区。1988 年 12 月 20 日,贵县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并更名为贵港市,仍属玉林地区。1993 年贵港列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1995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县级贵港市升格为地级市,并于1996年6月22日挂牌成立。地级贵港市辖港北区、港南区、覃塘管理区和平南县,代管桂平市。2003年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覃塘管理区设立县级覃塘区。
人文发展
贵港市历来多种植荷花,别称荷城,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郡新城,也是一座新兴内河港口城市。1993 年被列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2013 年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2014年 7 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一轴”“四组团”区域城市。是中缅油气管道天然气管道终端。连续第 9 次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连续第10 次获广西“双拥模范城”称号,连续三年获“自治区文明城市”称号,先后获全国群众文化和体育先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自治区卫生城市、广西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2019 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城市、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中国企业营商环境(案例)十佳城市、富硒功能农业国际合作推广示范基地、2019 中欧绿色智慧城市综合创新城市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