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钦州市地处广西南部沿海,北部湾北岸,位于东经107°27′-109°56′、北纬21°35′-22°41′。东与北海市和玉林市相连,南临钦州湾,西与防城港市毗邻,北与南宁市接壤。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海陆交通枢纽、西南地区便捷的出海通道,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城市。交通便利,有多条铁路(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在境内交会。全市陆地总面积10897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562.64公里。东北部有六万大山,境内主峰海拔1118米;西北部有十万大山,境内主峰海拔994.5米。
建置沿革
秦,今市境属象郡地,郡治所在临尘县(今广西崇左)。汉初(前206-前111年),属南越国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属合浦县地,县城在今市境浦北县泉水镇旧州古城头。隶属交州合浦郡,郡治所初在徐闻县(今属雷州市地),东汉建武十九年(43年),迁来合浦县,与县治所同在县城里。三国时属吴国,县名不变。孙权黄武七年(228年),改合浦郡为珠官郡;孙亮时(252-258年),复名合浦郡,郡、县治所仍在合浦县城内。晋,沿袭吴制,郡、县名称与治所驻地不变。南北朝宋元嘉年间(424-453年)析合浦县地置广州临漳郡(今浦北县属其地)和交州宋寿郡,宋寿郡下辖宋寿、宋广2个县。宋寿县治在今钦北区平吉镇古城角村;宋广县治在灵山县陆屋镇。今市辖区和灵山县分属宋寿、宋广县地。其后至唐末,今市境大体分属3个州(郡)。其中:①越州。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析交州合浦郡、宋寿郡和广州临漳郡等地置,治所在临漳郡漳平县城(今浦北县境)。梁天监元年(502年),废临漳郡及漳平县入合浦县,越州治所迁去合浦县城(今址同上)。隋,依次改称禄州、合州、合浦郡。至唐时,依次改称越州(其中短期增置姜州)、廉州、合浦郡、廉州,州(郡)治所均在合浦县城(今址同上)。今浦北县境属其地小部分。②安州。齐建元二年(480年)宋寿郡复隶交州。南北朝梁中大通四年(532年)析宋寿县西部置安京县,属安京郡(同年置,治所在安京县);又以宋广县地置宋广郡(郡、县治同城)。同年,以宋寿、宋广、安京3郡置安州,治所在宋寿县城东南(今钦南区久隆镇境内)。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宋广县改名新化县,次年又改为内亭县(至开皇二十年,先后析置南宾县、遵化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因州有同名,故此执政当局奏改安州为钦州,这是钦州得名之始。同年,宋寿县也改名为钦江县。大业三年(607年),钦州改为宁越郡,至唐时,依次改称钦州(其中短期增置南亭州)、宁越郡、钦州。唐贞观十年(636年),州治所迁去灵山县南宾砦(今灵山县旧州镇)。贞元十年(794年),南宾县改名为灵山县。今钦南、钦北两区与灵山县境属钦州地。③黄州。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析宋寿县西南沿海地置,治所在安平县城(今防城港市境)。隋,改称玉州,后并入宁越郡。唐复置,依次称玉山州[贞观二年(628年)至上元元年(674年)并入钦州]陆州、玉山郡、陆州。唐总章元年(668年),以旧玉山县地置乌雷县(今钦南区境内)。上元二年(675年)在乌雷县设立玉山州,同年改为陆州,辖乌雷、玉山(同年置,后改称华清县)、安海(后改称宁海县)3个县。大历三年(768年),废乌雷、华清2县入宁海县,把州治所迁去宁海县城(今防城港市境内)。今钦南区沿海乡镇、钦州港经济开发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属其地小部分。五代,今市境属南汉。除分廉州增置常乐州和废陆州外,其余沿袭唐制不变。宋至清末,今市境大体分属2个州(府):①廉州。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常乐州,其属县并入石康县,与合浦县同隶属廉州。同年,州治所迁去石康县城(今北海市合浦县境内)。其后至清末依次改为太平军、廉州合浦郡、廉州路、廉州府、廉州、廉州府。今浦北县境属其地小部分。②钦州。宋开宝五年(972年),把宁海县并入安京县,把钦江、内亭、遵化3县并入灵山县,安京、灵山2县同隶属钦州。宋天圣元年(1023年),州治所迁来安远县(以安京改名)城南(今钦州城区)。其后至明朝依次改为钦州路、钦州府、钦州、钦县(其时钦县与灵山县同隶属廉州)、钦州(复辖灵山县,钦州隶属廉州府)。清初,钦州改为散州建制,灵山县直隶廉州府。光绪十四年(1888年),钦州升为直隶州,同时增置防城县,隶属钦州直隶州;又从灵山县划4个练来属钦州。今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三娘湾旅游管理区境属其地大部分。民国,今市境大体分为钦县、灵山、合浦(部分)3县,依次隶属广东省的钦廉军政府、钦廉绥靖处、钦廉道(以上治所驻地均在今钦州城区)、南区绥靖处(驻今茂名市)、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在今合浦县廉州镇)。1950-1965年,今市境大体仍分为钦县(其中短期分设钦北僮族自治区县,1963年9月14日国务院批准钦县改设钦州僮族自治区县,1964年2月25日正式成立,1965年8月1日又改为钦州县)、灵山县、合浦县(部分,即今浦北县)3个县,依次隶属广东南路专区(治所在湛江市)、广东钦廉专区(先驻北海市后驻钦州镇)、广西钦州专区(治所在钦州镇和廉州镇)、广东合浦专区(治所在廉州镇)、广东湛江专区(治所在湛江市)。1965-1994年,今市境分为钦州(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钦州县改设钦州市,1984年3月1日正式成立)、灵山、浦北3个县,依次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专区、钦州地区,专区、地区治所驻地均在钦州镇。1994年6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钦州地区,设置钦州市(地级),同年10月28日挂牌。同时,把县级钦州市分为钦南、钦北2区,与灵山、浦北2县同隶属钦州市,政府驻钦州镇。1996年6月14日成立钦州港经济开发区。1997年1月,钦州镇从钦南区析出,以其境和沙埠镇的东南、小江、五里桥、山塘、沙坡、北营、西北、高岭8个行政村和尖山镇尖山村委的环头村组成钦城管理区,钦城管理区辖文峰、向阳、南珠、水东4个街道办事处。2003年9月撤销钦城管理区,并入钦南区。2006年7月,分钦南区犀牛脚镇三娘湾村委会等地设立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直隶于钦州市。2010年11月,国务院批准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灵山县、浦北县等均为钦州市辖域。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钦州市陆地总面积10897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4.5%,其中市区面积4795平方公里,下辖两县区域面积6100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 钦州市已发现矿产46种,矿床及矿点共176处,达小型规模以上有46处,其中大型石膏矿床一处(钦灵石膏矿),中型铅锌矿床和稀土矿床各1处,煤、陶瓷土、油页岩、锰、铁、钛、磷、高岭土、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页岩、建筑材料用灰岩、建筑材料用花岗岩等矿床130处。已经开发利用的主要矿种有铅锌矿、煤矿、锰矿(氧化锰)、陶瓷土、石膏矿、钛铁砂矿、石灰岩、花岗岩及建筑用砂等。
水资源 钦州市年水面蒸发量为755.2毫米。钦州市水资源总量187.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7.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8.80亿立方米。按县(区)划分水资源分布情况为:钦州市市辖区47.95亿立方米、灵山县21.99亿立方米、浦北县13.91亿立方米。
海洋资源 钦州市海岸线长562.64公里,海域面积1649平方公里,有大小岛屿294个,其中有居民海岛6个。宜建港岸线长86.1公里,其中深水岸线54.5公里。海洋生物多种多样,近岸10米等深线内可供养殖面积866.7平方公里,浅海鱼类资源估量年4200吨。20米等深线内有虾类35种,蟹类191种,螺类143种,贝类178种,头足类17种,鱼类326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20余种。面积135平方公里的茅尾海,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天然蚝苗采苗和人工养殖基地,盛产大蚝、青蟹、对虾、石斑鱼四大名产及水鸭、海鸥等野生水禽。
植物资源 钦州市有陆地野生植物150科476属765种。其中,被子植物128科441属723种,裸子植物6科10属11种,蕨类植物16科25属31种。以茶科、壳斗科、松科、桃金娘科、木兰科和禾本科为优势。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植物有木沙椤、马蹄森、格木、狭叶坡垒、福建柏、观光木、华南椎、蝴蝶果、假山龙眼、樟树、红椎等,主要分布在浦北县的六万大山、五皇岭及钦北区的王岗山。另在海河交汇处及浅海滩涂分布有热带海岸特有的植被--红树林,有15科22种,以桐花群落为主,其次为秋茄群落和白骨壤群落。
动物资源 钦州市自然分布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6科271种。其中,两栖类7种,主要有青蛙、山蛙、沼蛙、蟾蜍等;爬行类21种,主要有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百步蛇、三素锦蛇、水律蛇、蛤蚧、龟等;鸟类186种,主要有画眉、鹧鸪、鹩哥、鹦鹉、山雀、白鹭、大白鹭、牛背鹭等;哺乳类62种,主要有野猪、豪猪、果子狸、猪獾、抓鸡虎、松鼠、竹鼠等。国家公布的一级、二级陆生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浦北县的六万山、钦北区的王岗山及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旅游资源 钦州市旅游景区景点遍布各处,空间布局合理,依托的城镇基础设施齐全,主要由滨海风光、人文胜地、山水景观、工农业观光四大旅游特色构成,国家AAAA级、AAA级旅游景区分别为9个、17个。
滨海风光 以三娘湾、月亮湾、沙督岛、麻兰岛、龙门群岛、茅尾海为代表,主要集中在钦南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一带,岸线浪平潮缓,海域辽阔,景观优美,主要由沙滩、奇石、岛屿、礁石、红树林、防风林、湿地等资源构成。
人文胜地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5点,自治区(省)级25处,市县级67处。以寺庙、书院、名人故居、墓地、塑像、古建筑为主。其中以刘(永福)冯(子材)故居、大芦古村、大朗书院、三海涯等景区、景点为代表。
山水景观 钦州山高翠拔直参天,壑深飞瀑若无地,以八寨沟、五皇山、王岗山为主。同时,喀斯特岩溶景观纵横交错,灵山县六峰山及浦北县的六万大山山脉和钦北区的十万大山山脉分布有喀斯特(岩溶)景观,山峰挺拔,岩洞众多。境内湖泊主要是人工湖(水库),较具代表的有:灵东水库、越州天湖、邓阳湖。
工农业观光 农业观光点主要有六万山林场、三十六曲林场、平山林场、福多堂生态旅游村、红豆红山庄、九佰垌农业公园、钦州嘉禾农业旅游点(百香果基地)等;工业观光以临港工业及传统手工艺品为主,主要有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厂、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钦州承坭斋等观光点。
土特产品 钦州是“中国坭兴陶之都”,灵山县是“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浦北县是“中国香蕉之乡”,钦南区是“中国大蚝之乡”,钦北区是“中国果园鸡之乡”和“中国黑叶荔之乡”,名优地方特产众多。水果主要有香蕉、芒果、荔枝、龙眼、菠萝、三华李、椪柑等;农林产品主要有蚕丝、八角、玉桂、黄榄、黄瓜皮、石瓯绿茶、松香、红椎菌、果园鸡、官垌鱼、水牛奶、灵山大米等;海产品主要有钦州湾四大名产的大蚝、青蟹、对虾、石斑鱼以及海鸭蛋、海中珍品南珠等。其他名牌优质产品有钦州坭兴陶、钦机牌碾米机、拖拉机,以及文岩牌水泥、绿宝石牌水泥、龙门编织工艺品、烟花爆竹、谷虫净、凉粉、丹竹液等。
经济发展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6%,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7%,排名全区第一;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7.3%和13.3%,增量均排名全区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9.8%,排名全区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3%,排名全区第三;进出口总额增长6.5%,利用外资增长1.05倍、排名全区第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14.4%,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7%,排名全区第二,其中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9%、8.5%;城镇登记失业率2.16%,现行标准下剩余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行政区划
钦州市辖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两县两区,全市54个镇、12个街道,121个社区居委会,917个村委会,全市总面积10987平方公里。灵山县辖新圩、佛子、平山、石塘、丰塘、檀圩、那隆、三隆、陆屋、旧州、太平、沙坪、烟墩、平南、武利、伯劳、文利17个镇,灵城、三海2个街道,24个社区,387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3558平方公里。浦北县辖泉水、石埇、安石、张黄、大成、白石水、北通、三合、龙门、福旺、寨圩、乐民、六硍、平睦、官垌15个镇,小江、江城2个街道,39个社区,235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2526平方公里。钦南区辖黄屋屯、那丽、久隆、那彭、东场、大番坡、沙埠、康熙岭、那思、龙门港、犀牛脚11个镇和水东、文峰、南珠、向阳、尖山5个街道办,35个社区,131个行政村。全区总面积2596平方公里。其中有政府派出机构2个,分别是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湾华侨投资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辖7个社区。北部湾华侨投资区辖3个行政村。钦北区辖板城、新棠、长滩、小董、大垌、那蒙、大寺、贵台、大直、平吉、青塘11个镇和长田、子材、鸿亭3个街道,22个社区,161个行政村。全区总面积2217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