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张士龙 通讯员 董楠楠)近期,辽宁台安大地辽河两岸一派丰收景象。目前,大地玉米已开始进入收获期,收割机在田野中往来奔腾,秸秆当场回收利用,一棒棒金色玉米装入运载车,晾晒场内堆起一座座“金山”。据台安农业农村局介绍,今年台安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05.1万亩,其中玉米80.11万亩、水稻23.66万亩、大豆1.1万亩,预计粮食产量达到5亿公斤以上。

据介绍,台安县连续多年的丰收离不开农业科技的保驾护航。为保障粮食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台安县以恢复耕地地力、促进耕地资源持续利用为核心,大力治理耕地土壤“薄、瘦、硬”问题,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按照联合攻关、研发推广、示范展示的技术路线,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开展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构建与应用。
长期以来,针对辽河平原中南部地区耕地质量,以三年为周期,台安县将耕地按照肥力分为高、中、低三档,并因地制宜构建起分等级的地力保育、提升、培肥模式,这种对耕地进行精细化、针对性的管理取得明显成效。以玉米为例,经过三年努力,玉米亩均产量765公斤,与常规种植亩增产40.5公斤,如按三年平均值每公斤玉米3.1元计算,每亩可增收80.05元;同时,每亩玉米平均节肥4.36公斤,肥料按每公斤3.1元计算,每亩节支13.52元,这样一亩玉米农民可增收节支93.57元。以此统计,仅玉米一项,台安全县农民就可增收七千多万元。

为保障粮食质量,台安县还对农民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农业部门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开展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建设,带动大面积推广。在项目核心区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试验示范,展示技术集成应用效果;在示范区建立千亩以上示范田,发挥规模化、标准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在辐射区通过宣传培训、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辐射带动农户应用耕地质量提升技术。
多年以来,台安县以示范带动推广,以推广促进辐射,目前已建立千亩以上核心示范区12个,辐射全域耕地面积。台安还采用链式推广服务模式,今年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15场次,现场观摩会9次,直接培训技术员及农民1600余人次,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技术指导170多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2000余份。

台安将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坚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方针,以科技为保障培肥耕地,通过下沉服务实现粮食产量、质量双提升,为确保连年粮食丰收,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石,全面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