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庄秋风 陈金新)9月25日至26日,福建省旅居品牌专家张培奋、郭晓丽等一行深入南平市延平区,实地调研宝珠村、茂地村及田园梦享民宿,聚焦高山乡村生态与文化资源开发,为当地打破旅居局限、拓展全国市场、实现乡村振兴把脉支招。

▲茫荡山雪景
平区辖区内大部分区域属山区,茫荡山是其核心生态文旅资源。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省级风景名胜区,茫荡山林海广袤、物种丰富,负离子含量高,兼具云海、瀑布等景观,既孕育了优良生态环境,也守护了区域内古村、民俗等传统文化,为高山乡村旅居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宝珠村
宝珠村是此次调研的重点村落。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古村,有“文宝珠”之称,倚靠茫荡山最高峰、三面环绕富屯溪,700多种树种让这里成为“天然氧吧”。从清代《宗谱》记载的八处胜景,到如今新增的玉带湖、宝文亭等二十余处景点,自然与人文景观交融共生,该村也先后获评中国传统村落、省级避暑清凉福地。旅居产业方面,宝珠村30年前便涉足民宿,现50家民宿均持证经营,规范有序。近年在区政府支持下,村里新建78个泊位的停车场,修缮越王亭、赏桂轩等古迹,还保留了烛桥灯、迎灯会等民俗,年均吸引福州、厦门等地游客2万人次,成为延平乡村旅居标杆。

▲茂地村
茂地村地处茫荡山核心区,平均海拔800多米,森林覆盖率达96%,拥有天湖、龙井瀑布等生态资源。作为“苏区村”,这里还留存着东方军司令部、野战医院旧址等红色遗址。该村以“茶文化+民宿”为核心发展生态旅游,打造生态茶园、手工茶工作室、“半岩贡茶”展示馆,串联天湖、鲤鱼、瑞龙等景区,形成“游山、玩水、赏花、品茶”的一站式茶旅路线。

▲田园梦享民宿
田园梦享民宿所在的茶产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占地5000亩,以茶产业为脉络构建“一区三地六园”格局。“一区”为改造清末古宅与80年代旧屋而成的主题民宿集群;“三地”包含露营、研学、康养基地,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六园”整合花园、果园、茶园等,形成四季可游的农业景观带。项目通过“茶+文旅+康养+科技”模式实现三产融合,提供多元旅居体验。
调研中,专家组结合三地发展实际,从资源保护、产业拓展、运营升级等维度提出细化建议。


▲宝珠村村尾前后对比,水泥栏杆桥非常不和谐。
针对宝珠村,专家组首先明确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底线,禁止建设突兀的水泥栏杆桥等现代化设施,避免破坏稻田与古廊桥的乡村肌理;后续要以“不破坏原有格局”为核心原则,提升管控效率。
在产业发展层面,专家组提出多维度拓展建议:其一,打破客源局限,除巩固福州、厦门等本地市场外,联合长三角地区旅游平台推出“古村生态旅居套餐”,包含茫荡山云海观赏、富屯溪休闲游等特色体验,搭配交通接驳服务,降低外地游客出行门槛;其二,突破季节限制,夏季主打“森林避暑”,冬季围绕烛桥灯、迎灯会等民俗,策划“古村年味节”,增设非遗手作体验、传统美食市集,吸引游客越冬;其三,优化民宿运营,针对现有50家民宿,推动“差异化发展”——部分民宿保留原生态乡村风格,主打“怀旧体验”;部分民宿适度融入现代智能家居,满足度假型游客需求,同时建立民宿联盟,统一服务标准与宣传推广,提升整体竞争力;其四,延伸文旅链条,依托村内古迹与民俗资源,开发“古村研学路线”,设计“探访越王亭+学习烛桥灯制作”等体验课程,吸引亲子与研学群体,同时推出“民宿+农产品”套餐,将当地特产纳入旅居消费场景,带动村民增收。
对于茂地村,专家组建议,度假山庄建设要深化“红色文化+茶文化”融合,将静态的红色遗址转化为沉浸式体验,例如打造“重走红军路+茶园劳作”路线,让游客在感受红色历史的同时体验茶农生活。功能规划上,需兼顾亲子家庭与银发经济需求:为亲子群体增设儿童农事体验区、自然科普课堂,设计“小小茶农”研学课程;为银发群体优化康养设施,增设无障碍通道、休憩凉亭,推出“茶疗养生套餐”,提升老年游客旅居舒适度。
针对田园梦享民宿,专家组提出引入专业运营团队的关键建议。建议以“所见即所得”的场景体验式营销为理念,通过短视频展示民宿改造、茶园风光、研学活动,在民宿内打造“茶生活体验馆”,设置茶艺表演、手工制茶等互动场景。同时需坚持有机生态理念,从食材采购到活动设计凸显“生态”标签,例如餐饮优先选用本地有机农产品,康养项目以自然疗法为主。用户运营方面,建议借助新媒体实现“线上引流+线下私域社群搭建”,通过直播推广当地特产,建立会员体系推送乡村活动资讯,增强用户粘性,树立民宿主人ip打造行业标杆。
此次调研探讨延平区高山乡村旅居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推动当地进一步挖掘生态与文化资源价值,为山区县域探索乡村振兴路径提供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