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严可仕:盘活闲置资产,绘就四季全域旅居新画卷

中经联播讯(庄秋风 陈金新 通讯员 张培奋)11月11日,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严可仕带队深入福州市永泰县同安镇、梧桐镇,就乡村旅居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项考察调研。

▲严可仕考察梧桐镇山外山民宿集群

考察组一行先后实地走访了村落、民宿及旅游景区,详细察看各点位资源盘活现状、旅居项目推进情况,并与县、乡、村三级干部及群众认真座谈,对当地旅居产业规划布局与实践探索给予肯定,并针对性提出指导性意见,为福建乡村旅居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同安镇草木谷茶园景观

研讨盛会启幕在即 特色村落搭建交流平台助力产业升级

严可仕首站考察同安镇西安村,本月底首届福建省旅居福建研讨会将在该村召开。该村落凭借其独树一帜的山茶油产业与淳朴的乡村风貌,成为研讨会的理想举办地。此次研讨会将以该村落为窗口,集中展示永泰县旅居产业的发展成果,汇聚行业专家、学者与从业者的智慧,围绕永泰县及全省旅居产业的资源整合、产品创新、品牌打造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全省旅居产业升级注入新思路。

▲同安镇千柱峰景区

同安镇与梧桐镇同为福建乡村旅居产业的重要实践基地。同安镇境内山林覆盖率达90%以上,负氧离子含量极高,草木谷生态旅游区静谧清幽,千柱峰景区雄奇壮丽,兼具自然景观与地质科普价值;传统村落、永泰庄寨错落分布,农耕文化、民俗节庆传承完好。梧桐镇坐拥大樟溪畔绝美风光,温泉资源十分丰富,特色民宿产业发展成熟,临水休闲、温泉康养等项目极具吸引力。两镇闲置资源存量丰富,大量空置民房为旅居产业提供了充足空间载体,正共同构建“自然景观+乡村文化+闲置资源活化”的特色旅居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四季可游、全域可居”的乡村旅居目的地。

▲全国人大代表卢玉胜向严可仕介绍油茶产品

福建旅居优势凸显 多维赋能构筑理想旅居目的地

今年以来,严可仕带队赴全省多地调研,对福建的旅居资源有了比较全面了解。考察组对福建旅居产业的综合优势给予高度评价,建议以“宜居硬件”为基石,叠加多元文化底蕴,形成了兼具舒适度与深度体验的旅居生态,成为媲美云南的理想之选。

▲梧桐悦华温泉酒店

气候与自然:一省之内四季宜居 体验丰富多元

福建凭借独特的地理区位与地形地貌,造就了“一省之内四季分明、全域宜居”的绝佳气候条件,打破了地域气候对旅居的限制,实现“省内换住、四季皆有不同景致”的丰富体验。山区地带海拔较高,植被覆盖率广,夏季平均气温较沿海地区低4-6℃,茂密的山林如同天然氧吧,山间清风裹挟着草木与茶香扑面而来,吹散了夏日的燥热,成为都市人群逃离酷暑、休闲纳凉的秘境;冬季这里气候温和,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光影,没有北方的严寒凛冽,却有着山林间的静谧清幽,格外适合开展康养旅居、户外徒步等活动。

▲泉州古城

与此同时,福建拥有3752公里绵长的海岸线,海岸带风光旖旎多姿。厦门环岛路的椰风海韵,碧海蓝天与金色沙滩相映成趣,漫步其间可感受海风的温柔轻抚;漳州东山岛的碧海金沙绵延数里,海浪拍打着礁石,既有海岛的浪漫风情,也有渔村的质朴韵味;泉州崇武古城的海岸则兼具历史厚重感与自然壮阔,古城墙与蔚蓝大海交相辉映,展现出独特的滨海景致。这些滨海景观与山区的葱郁林海、溪流瀑布、奇峰怪石形成鲜明互补,为旅居者提供了登山望海、探林寻幽、逐浪踏沙等多元体验选择,无论偏爱山林静谧还是钟情海岸壮阔,都能在福建找到心仪的旅居目的地。

▲武夷山

交通与医疗:网络密集高效 保障坚实安心

交通便捷度是旅居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福建已构建起密集高效的交通网络,省内高铁“市市通”,福州至厦门1.5小时直达,泉州至武夷山3小时可达,厦门、福州、泉州三大机场航线覆盖国内外主要城市。乡镇公路平整通畅,便捷的交通让山间古镇与城市生活无缝衔接。医疗保障方面更是扎实可靠,福州、厦门、泉州坐拥近20家三甲医院,基层卫生院与县医院建立了紧密的医联体合作,实现了常见病、多发病的快速诊疗,社区卫生服务站可提供慢病管理、健康咨询等常态化服务,彻底打消了旅居者“异地就医难”的顾虑。

▲福建土楼

饮食友好:清淡鲜甜适配广 养生美味两相宜

福建饮食以“清淡鲜甜”为灵魂,各地饮食文化兼具地域特色与养生理念。依托山地与农田资源,盛产竹笋、高山蔬菜、生态畜禽等农产品,打造出多种特色农家菜,食材新鲜天然,口感醇厚鲜香。同时,传承了“少油少盐”的特点,菜肴清淡不油腻,既满足味蕾享受,又兼顾营养健康,尤其适合老年人与养生人群,让旅居者在体验乡村生活的同时,感受舌尖上的健康美味。

▲鼓浪屿

文化底蕴:根脉清晰多元融合 核心竞争力突出

福建的文化魅力在于“根脉清晰、枝繁叶茂”。回溯100多年前,福州鼓岭就已成为外籍人士的旅居胜地,当时在福州工作的老外们被鼓岭凉爽的气候、优美的自然环境所吸引,纷纷在此修建别墅、教堂、俱乐部,形成了独特的西式旅居群落,成为福建早期旅居产业的雏形。如今,福建各地保留了大量中原文化印记,传统民居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蕴含着深厚的建筑文化底蕴;民间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部分侨乡村落保留了南洋风格的建筑元素,展现了华侨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为旅居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霞浦海滩

聚焦资源整合核心推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严可仕在座谈会上强调,发展旅居产业并非重新投资,核心在于整合资源,充分盘活乡村闲置资产。旅居产业不仅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更能直接带动农户增收,让农民通过民宿经营、农产品销售等获得稳定收益,实现“家门口就业”,切实拓宽致富渠道。这一理念为永泰县乃至全省旅居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福建需继续以永泰县等示范区域为引领,深挖各地优势资源,完善配套设施,创新运营模式,带动更多乡村参与旅居产业发展,让闲置资源“活”起来、乡村经济“旺”起来、城乡融合“深”起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责任编辑:张宇晖】

云南姚安:现代化灌区浇出“幸福花”

清晨的姚安花卉基地,滴灌管道精准地将甘露送入花朵根部,花农们熟练地采摘、剪切、捆扎。这批带着露珠的鲜花,几小时后就将出现在拍卖市场,踏上通往各地的旅程。

湘潭县全面启动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近日,湘潭县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启动。此次共覆盖全县17个乡镇、181个村,着力推动“粮田”向“良田”转型升级,为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筑牢根基。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民生工程和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湘潭县始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持科学规划、精准施策。此

仝志辉:以学术实践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探索永泰旅居康养新路径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长卷中,总有一些身影深耕不辍,以学术为笔,以实践为墨,在田野间书写发展答卷。即将举行的首届福建旅居产业发展研讨会的演讲嘉宾之一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仝志辉便是这样一位行者,他常年穿梭于阡陌之间,将乡村治理与发展研究扎根大地,让学术智慧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光芒。

全国征集“福建旅居”品牌标识与口号:塑特色IP 赋能乡村振兴新征程

日前,福建省旅居产业品牌标识(Logo)与宣传口号全国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旨在塑造具有福建特色的旅居品牌形象,推动旅居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助力福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旅居产业 乡村振兴新引擎近年来,旅居产业作为文旅融合的新业态,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湖南沩山镇精准发力,全方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以精准施策为笔、以务实举措为墨,全方位筑牢防返贫防线,持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出一幅民富村美、和谐发展的乡村新篇。精准监测,筑牢防返贫 “压舱石”防返贫监测帮扶是巩固成果的核心防线。醴陵沩山镇持续深化 “一户一画像” 工作,精准描摹每一户困难家庭的收支状况

湖南凌云村:实干笃行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村支两委携手全体村民,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动诠释了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与温暖情怀。便民新村部:开启服务新征程凌云村下辖1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600余人,党员达80名。

文艺赋能乡村,红色文化铸魂 - 茶陵县文联高陇镇采风活动纪实

茶陵钟灵毓秀,自古为人文鼎盛之地,“洣水汤汤孕文脉,云阳巍巍铸风骨”,红色基因与人文底蕴在此交相辉映、绵延不绝。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部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红色文化扎根乡村,充分释放文艺在乡村振兴中的精神凝聚与价值引领作用,11月8日,茶陵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精心组织县作家协会20余人文学采风团,赴高陇镇开

黄陂田村“小三园建设”:绘就生态宜居新图景

秋雨绵绵寒意浓,实干奋进暖民心。近期,株洲市仙庾镇黄陂田村的田间地头与房前屋后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在支村两委的精心组织与广泛发动下,村民们积极响应“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号召,以饱满热情和昂扬斗志投身建设,众人协力拉砖运料、清理整治,有条不紊推进“小三园”建设工作。“小三园”不仅让村子变美了,更让咱农民的心里变暖了。过去房前屋后要么杂草丛生,要么杂物乱堆。如今不一样了

立冬闽乡:前坑米香“她”力量绽放 非遗赋能乡村振兴

点火、熔糖、熟糯米入锅、翻炒、出锅,在簸箕上压匀,稍作冷却,手起刀落,“咔哧”声中,一大块米香被精准地切割成大小匀称的方块。“香!太香了!”评委们边吃边笑着称赞。新鲜出炉的米香热气腾腾,瞬间成为全场焦点。专业评委与乡亲百姓们争相取食,配上一杯清茶,入口是满嘴的香、酥、脆、甜。

以“三乡”视野破局 福建探索构建乡村振兴引才兴村新机制

中经联播讯(庄秋风 陈金新 通讯员 张培奋)10月30日,由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主办的“福建省乡村振兴机制创新探讨”主题沙龙在福建省委党校举行。该会常务副会长陈元邦《以“乡村、乡民、乡业”视野思考乡村振兴运行机制》的主题发言,深刻剖析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以“乡村、乡民、乡业”三位一体的发展视野,构建人口向乡村流动的长效机制,为福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新思路与新路径。现实困局:人口外流致乡村活

周宁紫云村:乡村CEO赋能 24℃山城绽放农文旅融合“银发经济”新光芒

在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浦源镇的群山之巅,海拔约1200米的紫云村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华东屋脊。作为宁德市首批乡村CEO的派驻村落,这里不仅以9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和夏季24℃的凉爽气温成为天然避暑胜地,更在乡村CEO的专业运营下,凭借红色底蕴与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霜降油茶满枝头 镇头镇“铁杆庄稼”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霜降时节,油茶果迎来了采摘黄金期。10月21日,在浏阳市镇头镇土桥村,清晨的山间还浮着薄雾,村民阳先生和妻子已经背着布口袋走进油茶林。他们弯下腰,拨开浓绿的枝叶,将一个个成熟的油茶果摘下。“今年果子结得密,是个丰产年。”阳先生说。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油茶树绿意葱茏,深绿色的枝叶间,饱满的油茶果挂满枝头。村民散落在林间,挎着布袋、提着桶子,动作麻利地采摘、装袋、搬运。山路上,不时有摩托车

金融活水润攸州 | 攸县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每一寸乡土,都沉睡着渴望拔节的发展种子;每一双眼眸,都映照着期盼丰盈的岁月年轮。当现代金融的甘霖,穿透信息壁垒的厚茧,顺着乡土的脉络缓缓浸润,那些深埋的种子便挣破土层,在时代春风里舒展枝叶,终成一片缀满希望的黄金原野。——题记一、沃土之渴:乡土间的金融沉默湘东腹地,罗霄山脉中段,洣水如练环绕着古称“攸州”的这片土地。千年农耕文明在这里沉淀下温润的底色,却在现代

云端草原引客来 跨省旅游掀热潮:南岭镇铺展文旅发展新图景

以“红色+生态+康养”的多元姿态,成为福州都市圈文旅版图的亮眼新星。这里平均海拔345米,森林覆盖率高达69%,6500亩大姆山高山草场铺展如画,18.6公里五环步道串联山水人文。国庆黄金周期间,这片“云上草原”再迎旅游高峰,近十万人次的客流中,外省游客占比达近四分之一,彰显出强劲的跨省辐射力。▲大姆山草甸▲大姆山

政媒网三方联动 岫岩公益直播破解软枣猕猴桃滞销难题

近日,一场由本地网络主播“岫岩小胖”林佳荣发起的公益直播助农活动在万客来商场前开启,线上线下联动,精准助力解决辽宁岫岩龙潭镇种植户薛雨面临的优质软枣猕猴桃滞销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及时化解了果农的燃眉之急。

鲍云萍:以岐黄之术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让百草园激活文旅新动能

初秋的清晨,薄雾笼罩着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同安镇坂头村的梯田药圃,永同惠中医第21代传人鲍云萍正俯身指导村民采收新鲜的东风菜。放眼望去,占地50亩的永同惠百草园里,400余种药用植物沿山势铺展,宛如一幅立体的“中草药百科图谱”。最新数据显示,这座百草园年接待游客已突破1万人次,近三年带动周边村民中草药种植年收入达300万元,50余户农户借此实现稳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