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资讯

争取新业态保险制度实现突破 解决平台从业者工伤保险难题

    时下,人们的生活上了快车道,外卖行业不仅使人们的生活便捷,也成为目前我国吸纳劳动者就业最多的新职业之一。在国家大力促进该行业发展的同时,记者也注意到该行业在劳动保障方面存在的缺陷,由于多数平台没有和从业者建立劳动关系,不能缴纳工伤保险,致使他们在出现伤害事故后得不到工伤保障,仅有的意外伤害保险对不少交通事故者杯水车薪,使本人和家庭生活陷入困境。这些外卖小哥劳保险待遇现状怎样,今后这些人工伤待遇问题应当怎样解决?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了解到为解决外卖小哥缴纳工伤保险等平台类新业态工伤保险问题,人社部已多次开会研讨,对平台类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已实现了框架设计,鼓励各地条件成熟先行先试,本市人社部门确定通过引导平台和从业者建立非全日制劳动关系,使从业者能单独缴纳工伤保费的制度设计,从法律上和技术上解决了快递小哥不能缴纳工伤保险的难题。这将为本市平台类新业态扩大吸纳劳动者就业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对本市稳就业将起到积极作用。
 平台大多上意外险 多数人不知工伤险
 不管是已经占据半壁江山的专司外卖的美团,饿了吗,达达,还是新兴的综合性平台闪送,UU,顺丰同城速递,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这种操作模式,只要在平台进行注册通过审核后就能成为外卖人员。记者亲身体验了一下,注册了两个平台,确如外卖人员所言都没有和平台有劳动关系。例如闪送,UU平台都明确在协议中注明,应聘人员与平台不存在劳动关系,系合作形式。平台只是提供中介服务,提供信息而已。UU平台在外卖员每天的第一单扣除3元保险费,代外卖员交给保险公司。一旦在外卖员送单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记者发现,多数外卖平台只是给外卖员上了意外险。具体到发生意外事故时,伤及的路人的治疗费用及外卖员因送单过程中发生事故导致身体带来的伤残,保险公司赔付的意外险金额不足支付其今后的治疗费用等都均未涉及。今年37岁的姚先生从事同城跑腿工作已经3年多时间了,此间曾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起因是其在骑行过程中查看手机订单,导致电动车撞击到道路上正常行走的路人,将其脚部撞成骨折。自己也手腕骨折。虽然平台的意外保险使其得到了一定赔付。但路人的医疗费用却使自己白天黑夜赚来的辛苦钱损失了大半。“这还是人家好说话,否则我就得到处借钱赔付人家了。”姚先生不无后怕地说。记者日前在南开区三潭路现场目击,一辆外卖电动车由于车速过快,刹车不及将一名骑行自行车的老者撞倒在地,被120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现场几名外卖员表示,“我们有保险,不怕出事。”当记者问询所上保险是工伤险还是意外险时,几乎都一口同声,“嘛是工伤险?”当记者详细说明工伤险的性质作用时,有外卖员表示,“还有这政策,真不知道呀。”记者随机在河西区大营门,下瓦房,和平区西安道小白楼,南开区灵隐道等多处外卖员聚集地随机采访时,外卖员均表示,工伤险听说过,但对他们这样的外卖小哥来说,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
 据了解,时下从事外卖配送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人员组成多样。在配送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事故,意外保险赔付一旦超过标准,合同即行终止。而外卖人员倘若身体病残严重,后续治疗就会陷入僵局,可能导致家庭的破裂和身体的残疾。而如果伤及无辜路人,更由于外卖人员本身自顾不暇,更使被伤路人陷入身体和家庭的双重经济压力之中。因此如何针对此种情况的存在,由劳保保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保险公司制定相关险种来保障外卖人员和保障第三者的人身利益是一个迫在眉睫,急需关注的社会问题!
 3方面入手抓制度保障 为行业发展破解难题
 “包括外卖等职业新业态是伴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繁荣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就业形态,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引领创新、带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许多新职业就业形式不同,多数仅为从业者提供平台服务,所以对于像即时递送、外卖、网约车等平台类从业者来说,职业伤害风险较大,抗风险能力也较弱,一旦在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其本人或者家庭容易陷入困境,作为人力社保部门我们也正在研究解决途径,为这些从业者提供抵御风险的保障,从而扩大这些岗位的就业人群。其设想就是通过引导平台和从业者建立非全日制劳动关系,允许其用工单位为从业者单独缴纳工伤保险,使这些人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后顾之忧。”记者在天津市人力社保局采访时,该局工伤保险处负责同志侃侃而谈,谈出对新形式下加快构建本市新业态工伤保障制度的设想,即争取在全国建立平台类新业态工伤保险制度方面实现突破。
 这位负责人介绍了目前新业态从业者社会保障基本情况。她谈到,近年来,我国新业态从业者总量持续增加,就业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依托电商平台自主创业,如淘宝店主等;二是平台就业,如网约车司机、外卖送餐员等;三是兼职就业,如兼职家教等。在实地走访调研工作中,我们了解到,不同就业形式的新业态从业者获得的社会保障程度不尽相同。有的新业态企业直接与从业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普通的劳动关系,依照法律规定缴纳全部社会保险;有的新业态企业与从业者通过派遣用工方式,由派遣机构为从业者缴纳社会保险;还有的新业态企业,仅为从业者提供平台服务,不缴纳任何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部分新业态企业尝试通过商业保险体系来对从业者进行保障,但缴费高、标准低、理赔难等保障力度不足的客观现实无法从根本解决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障的难题。
 对于新业态从业者尤其是即时递送、外卖、网约车等平台类从业者来说,职业伤害风险较大,抗风险能力也较弱,一旦在工作中遭受到意外伤害,其本人或者家庭容易陷入困境。同时,平台类从业在新业态经济各类就业形态中的运行和管理相对规范,平台类企业与从业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清晰,作为新业态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研究的切入点最为适宜。
 这位负责人谈到平台类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将从3方面入手抓起。(一)建立普通劳动关系的人员保障。《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应当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因此,与平台类企业建立普通劳动关系的职工(包括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平台类从业者)应当依法参加五项社会保险,通过完整的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参保职工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二)国家层面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研究推动。国家人社部非常重视新业态从业者的社会保障问题,特别是针对平台经济从业者的职业伤害保障需求,多次组织全国性的研讨会进行探索研究,出台相关指导意见,鼓励有条件地区先行先试。2019年以来,人社部对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对平台类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实现了框架设计,并正式发文征询各省市意见建议,对制度进行调整完善。据了解,人社部将继续加强同财政部、商务部等中央有关部门的沟通,完善平台经济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险制度设计,并在各地推动试行工作。
 (三)我市对平台类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障的研究推动。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在深入分析平台经济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我市拟对部分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平台类非全日制用工人员,试点通过工伤保险予以保障。具体说来,拟进行如下制度设计:
 在参保范围方面,与本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的平台企业或者平台加盟商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通过平台注册并接单,提供网约车出行、外卖或即时递送等服务的平台类非全日制用工人员,在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期间,平台类企业可以单独为其缴纳工伤保险。在参保缴费方面,平台类企业以上月月接单总量乘以每单缴费标准之积作为缴纳职业伤害保险费的数额,按月向征收机构申报缴纳,个人不缴费。在工伤认定方面,主要保障平台类非全日制用工人员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工”事故伤害和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两种情形。
 ●律师观点
 天津相臣律师事务所卢彦民律师认为,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目前从事快递的劳动者越来越多,而由于从事这一行业劳动者多是整天奔波大街小巷,所以他们出现伤害事故的风险很大,也有不少外卖小哥向他们咨询,出事故后伤害补偿问题。其实我国相关法律对此早有规定制定,《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第六十二条分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引导平台主体和外卖小哥签订非全日制用工,为其缴纳工伤保险,既有现实意义也符合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非全日制用工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劳动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原劳动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对于缴纳工伤保险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建立劳动关系的非全日制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发生工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被鉴定为伤残5—10级的,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可以一次性结算伤残待遇及有关费用。所以平台主体与外卖小哥建立劳动关系,缴纳工伤保险,从法律层面上没有问题,本市相关部门应当尽早制订相关细则,推动这一工作落地实施。让包括外卖小哥等平台类从业者都工伤保障,从而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天津工人报》(2020年08月26日 03版) 记者 赵桐岩 通讯员 陈振 孙敬腾

【责任编辑:陈凉】

资产管理产品相关会计处理规定

进一步明确适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2022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指引

既有阶段性措施,又有制度性安排;既有减免政策,又有缓缴、退税措施;既有普遍适用的减负政策,又有特定领域专项帮扶措施;既有延续性安排,又有新增部署

疫情期间纵火泄愤 克东县公安局24小时成功破案

自“两节、两会”安保维稳首季攻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克东县公安局克服疫情防控巨大压力,以维护辖区的社会治安稳定为目标,由刑侦部门牵头积极分析研判命案积案、网上在逃人员,加大现行案件侦破力度。

市民遭遇存车烦恼

自行车存车处过去是城市最基本的公共设施,在稍微热闹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踪影。但近年随着共享单车的兴起,便民的存车处也是生意凋零,经营困难。

宣传安全法规岗位安全知识

红桥区安委会、区应急管理局加强宣传培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部署。目前两部门已经联合开展3次专题培训,200多家企业,500余人次参加了此次专题培训。

检查公益诉讼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检查公益诉讼在很多市民眼中还很陌生,其实他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企业制售假药和假冒伪劣商品,排放污水等,检察机关就可以督促相关部门处理,向法院可以提起诉讼,。

哈市警方对辱骂殴打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男子行政拘留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2月11日哈尔滨电(记者朱淑英)当前正值疫情防控攻坚阶段,哈市警方严厉打击涉及违反疫情防控规定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序进行。近日,哈尔滨市公安局道里分局对一名辱骂殴打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男子依法行政拘留10日,并处200元罚款。

哈市警方将辱骂殴打疫情防控人员女子行政拘留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2月13日哈尔滨电(记者朱淑英通讯员滕宇飞,)2月12日,哈尔滨市公安局松北分局对一名在疫情期间拒不配合疫情防控检查,且涉嫌妨碍民警执行公务的违法行为人,处以行政拘留20日,并处罚款500元。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