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讯:(记者易全报道)太平洋岛国普遍经济基础薄弱,但中国与太平洋岛国贸易在近些年实现了逆势快速增长。
本月13日接近傍晚时分,伴随着来自南太平洋岛国原住民刚劲雄浑的土风舞表演,一场名为“南太平洋之夜-暨CDI&PTI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的活动,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CDI)隆重举行。CDI院长樊纲、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亚浦州州长托尼·纲吉彦、太平洋岛国贸易与投资专员署(中国)首席代表大卫·莫里斯出席了活动并致辞。
樊纲在欢迎致辞中提及,全球气候变化已严重威胁到太平洋岛国的生存发展。“太平洋岛国面临着世界范围的减排效果滞后、自身守土无力和购土移民无望的三重困境,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他以图瓦卢为例,指出按照1993年至2012年间海平面上升速度计算,截至2062年,该国将有60%的国土沉入海中;其他国家如瑙鲁、基里巴斯、瓦努阿图等岛国也面临着类似问题。樊纲强调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上与太平洋岛国面临着共同课题,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在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合作中的地位已愈加凸显。
针对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和保护主义升温,既有国际经济秩序与体系面临挑战,区域经济一体化遭遇寒流,全球贸易增长放缓的现状,樊纲指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正“坚定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经济全球化浪潮。”他透露2011年至2015年五年间,中国与太平洋岛国贸易实现了逆势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由43亿美元增长到75亿美元,增幅达73%,年均增长约15%。
大卫·莫里斯在讲话中呼应了樊纲的观点。他很兴奋地告诉大家,就在几天前,中国政府确认了与太平洋岛国论坛区域国家的持续合作,并决定再向太平洋岛国论坛提供一笔捐助,以支持太平洋岛国贸易与投资专员署的项目,用于促进贸易、投资、旅游、教育及培训等多方面合作。他也提及就在几周前,中国政府出台了一个《“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该文件倡导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间开展合作,提出了链接中国、南太平洋之间的“海洋经济”之路。大卫·莫里斯强调中国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将为太平洋岛国提供一个基建、联动的实践平台,有助于促进中国和太平洋岛国间的紧密合作。他在致辞中表示将与CDI紧密合作,甄别哪些措施能够对海上丝绸之路有效,以“追求真知、共享机遇,共同开创中国和太平洋岛国经济合作的新局面。”
1971年8月,斐济、萨摩亚、汤加、瑙鲁、库克群岛和澳大利亚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召开南太平洋7方会议,正式成立“南太平洋论坛”,并决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2000年10月,正式改名称为“太平洋岛国论坛”。
该论坛宗旨是加强论坛成员间在贸易、经济发展、航空、海运、电讯、能源、旅游、教育等领域及其他共同关心问题上的合作与协调。近年来,论坛加强了在政治、安全等领域的对外政策协调与区域合作。
截至目前,论坛共有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萨摩亚、汤加、巴布亚新几内亚、基里巴斯、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所罗门群岛、瑙鲁、图瓦卢、马绍尔群岛、帕劳、库克群岛、纽埃等16个成员国和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波利尼西亚2个联系成员,以及托克劳、瓦利斯和富图纳、英联邦、亚洲开发银行4个观察员,1个特别观察员东帝汶。


















